「廚子不偷五穀不收」的道理在哪兒?
文丨山鬼(歷史研習社專欄作者)
想想看「廚子不偷五穀不收」這句話,你是從哪裡聽到的呢?以現代的眼光來看,這句話對廚師是有些不恭敬的,但存在即合理,雖然這句話的起源已不可知,但是它出現的原因我們還是可以在史實中尋找出來的,比如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
△人民公社的大食堂
曾經聽長輩說過,在「食堂飯」(人民公社運動的大鍋飯)的時候,由於地方上的一些盲目舉措,導致了在人民公社後期,人民吃不上飯的情況,尤其是在「三年特殊時期」,野菜之類的都被挖掘一空,每天的食堂飯都是清湯寡水的,老百姓都餓得不成樣子,但只有兩種人依舊紅光滿面,一種是大隊幹部,另一種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公社食堂的廚子。
幹部自不必說了,那廚子為什麼活的比大家都滋潤呢?幹活時偷嘴這是肯定的,但真正讓他們白白胖胖的原因在於他們回家之前的一個動作。通常大師傅脖子里都會有一條用來擦汗的白毛巾,這些廚子也不例外,在他們幹完活之後,會偷偷將事先揉好的白面(其他的面粘性不夠,不容易夾帶)抻成比毛巾稍短的片狀,然後用毛巾一卷,搭在肩膀上,旁人見了也不會生疑,就這樣他們就可以優哉游哉回家享用了。
當然這段來自祖輩的口述歷史,並不是要對現在的廚師工作者進行污衊,而是要通過這個現象來探尋「廚子不偷五穀不收」這句話的來源,既然與廚師有關,就要先從廚師的祖師爺——伊尹身上來找一找線索。
△廚師的祖師爺 懷抱小鼎的伊尹
伊尹原名伊摯,尹是他的官名,他在中國歷史上是可以與姜子牙媲美的人物,只不過伊尹身上有著更多的人性。他原本只是一個會烹調的家奴,而後通過他一系列的運作,獲取了夏朝的情報,投奔商湯,最終幫助商朝推翻了夏桀,成為一代賢相,甚至是商湯死後,他也繼續兢兢業業的輔佐了商朝外丙、仲任、太甲三代君王。這樣的人物雖然是廚師,但在傳說中卻像是聖人的存在,以上這些記載都出於《史記·殷本紀》,但《竹書記年》的說法卻與它大相徑庭。
根據范祥雍先生整理的《古本竹書紀年輯校訂補》中有云:「仲任崩,伊尹放大甲(即太甲)於桐,乃自立」,又有「伊尹即位,放大甲七年,大甲潛出自桐,殺伊尹···」。看到這樣的記載不由得讓人汗毛乍起,所謂的聖人卻原來是王莽,而這種聖主賢臣的背後卻是多少編劇都寫不出的殘酷事實。但這樣的情況其實又在人的預料之中,伊尹起於微賤,能做到商朝的右相,足以證明他的抱負,況且他又是四朝老臣,篡位或許只是早晚的問題。
△ 西晉時期被發掘出的戰國史書
「廚子不偷五穀不收」,而伊尹不屑於五穀,卻是將整個王國都據為己有,這也再次印證了莊子的那句名言「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由於早期的廚師還會在祭祀中充當烹調鼎中肉食的角色,所以廚師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職業,因為他們隨時都可能接觸到王權的最高統治者。
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他身邊的廚師,也為他上了一堂「廚子不偷五穀不收」的現身說法,只不過代價是齊桓公被囚禁至死。齊國在稱霸春秋之後,齊桓公就有些自得意滿,享受起了口腹之慾,老子說「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桓公就壞在了這一點上。既然提到齊桓公就要說到管仲,根據《管子·小稱》記載,管仲臨死之前,齊桓公前去看望,問他還有沒有什麼遺言,管仲當時就提出:「臣願君之遠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這其中的易牙就是齊桓公的廚師。
△ 西晉時期被發掘出的戰國史書當時齊桓公很為難,因為易牙為桓公搜集天下美食,讓他享用,甚至桓公說沒吃過人肉,易牙回家就把自己的兒子殺了做成菜給桓公吃,這樣的人不是大大的忠臣嗎?管仲卻說道,一個人忍心將自己的兒子殺掉,那怎麼保證將來他不會加害於大王你呢?齊桓公怎麼也想不到管仲在大限將至的時候會有這樣的要求,於是就忍痛答應。在管仲死後齊桓公將四人驅逐,可沒過多久,他覺得離開了易牙,吃飯就沒有了食慾,於是又將四人召喚了回來。
但是到了第二年,四人就合謀將齊桓公囚禁在一座宮殿里。期間有一個婦人偷偷來看望桓公,齊桓公問到:「吾飢而欲食,渴而欲飲,不可得,其故何也?」,這位婦人心中埋怨桓公,就將四人作亂的事情告訴了他。之後公子開方又下令,嚴禁給桓公與外界私通,齊桓公不堪遭受這樣的侮辱,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絕。死了十一天都沒有人發現,一直到蛆蟲從宮殿門縫冒出,才被人發現。一代霸主如此凄涼的身後事,縱然大部分是他自己的原因,但易牙四人竊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 甘肅嘉峪關出土的魏晉時期有關廚師的畫像再後來到戰國的時候,齊宣王向孟子請教,如何能將國家治理到齊桓公時期的的樣子,孟子就用「君子遠庖廚」來勸解宣王的婦人之仁,但這其中「遠庖廚」未嘗不是對齊桓公寵幸易牙這樣庖廚小人的一種情況的總結,與親賢臣遠小人的說法,或許是同樣的意義。
「廚子不偷五穀不收」,並不是單指廚師這一行,而是一種普遍的規律,是對各種人貪婪天性的一個代表,是一種無奈的調侃,畢竟屁股決定腦袋。就像是清代內務府給皇帝們的天價「補丁」和二兩銀子一個雞蛋,以及銀庫的看守在肛門中夾帶銀子一樣,這都是在位置上待得久了自然會有的舉動。而且在「廚子不偷五穀不收」之外,還有一句老話叫做「殺豬宰羊,廚子先嘗」,或許也是對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個註解。
推薦閱讀:
※歷史應該是一首能夠用多種聲部唱出的、聽得見的歌曲
※中世紀歐洲史(一)羅馬板蕩蠻族起四方,東廷餘烈收拾舊山河
※舊影瑣憶·論宇航員有個會照相的隊友有多重要
※為啥評書裡面的歷史和真正史實差距那麼大,還有那麼多人津津有味的聽著?
※有什麼關於黑龍江的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