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拿什麼拯救你——「低頭族」
眾多國人患上手機依賴症,身心健康受損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這個網路上流傳很廣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實生活的寫照,劃手機可能是我們早上睜眼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我們在睡覺前做的最後一件事,被窩裡的手機可謂名副其實。
「你怎麼老低頭玩手機?」
「低頭族」(phubbing)一詞,泛指那些只顧低頭玩手機而冷落身邊人或事的人群,最初流行於英國和澳大利亞。而今天,「低頭族」早已走出英澳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上遍布範圍最廣的一群人:公交車上、地鐵上、餐桌上、路上……有的看視頻,有的玩遊戲,有的刷微信,有的聊天,他們就是網路新時代的「低頭族」。
智聯招聘發布的一份針對28個主要城市白領進行的手機指數調研指出,近八成白領患上了手機依賴症。僅有21.37%的白領使用手機工作的比例超過50%,這意味著多數白領用手機大多與工作無關。不得不承認,手機已經過度娛樂化。
「低頭族」比比皆是,以至於在某項調查中有香港受訪者曾表示,手機比戀人還重要。哈哈,以後說「手機就是我的女/男朋友」的都low啦。
手機上癮:劃手機,是為了有點事做
吸煙的人在解釋自己為何抽煙時可能會說:我只是為了有點事做。而現在所有人在解釋自己為何放不下手機時,也是這樣說的。
和他們用吸煙來緩解焦慮一樣,當我們的手指划動或點擊屏幕時,似乎所有的孤獨,不安全感,以及煩惱都可以消失。
研究表明,我們每天大約會刷 85 次手機。國外某手機上癮研究表明,我們平均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是3小時,大學生每天平均花費 9.5 小時,超過一個工作日。
小夥伴們是不是已經在自我評估了呢?
除此之外,研究還發現,人們劃手機時的表現和抽煙、酗酒很像,具有所有物質成癮都會有的惡性循環特點:偶爾一刷,看到了有趣的內容,於是我們想再刷下一次。
我們知道不應該浪費這麼多時間在手機上,但又控制不住自己。
其實,我們是在利用玩手機來拖延、逃避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So,請各位意識到這一點:「低頭族」其實都是「癮君子」。
是不是很受挫?抑或很委屈?也許你們從未被冠以如此頭銜,其中不乏意志力超強者,可,科學就是科學。
也許上癮,只是因為沒意識到「我低頭是上癮」,沒意識到「我低頭危害巨大」。
Ps:關於成癮,有一個很著名也很有趣的試驗,叫做斯金納箱試驗(小夥伴們可自行百度哦。)
手機嚴重影響現實社交,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
某報登有一個故事,青島市民張先生與弟弟妹妹相約去爺爺家吃晚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們卻一個個拿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後,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
原本家庭聚會是為促進感情交流,結果卻變成了無言的刷屏聚會。也難怪老人發飆。
手機引發的各種情感危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裡,一再重複上演。沉醉於手機的虛擬空間消解了社會倫理,致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隔閡。無所不在的強大社交通訊,彷彿讓人與人變得更近,其實卻離得更遠。手機漸漸代替了面對面溝通,不僅不能幫助我們維持人際關係,反而很不利於人際關係的發展。
約會時,你濃情蜜意無限情深,而ta……卻不時瞟兩眼身旁的手機,隨時留意微信信息……二人相處時,對方不停地看手機確實很敗人興緻,令人惱火。
現在,有研究團隊發現一些證據,表明約會時玩手機,不僅會破會心情,甚至是……戀情。
「婚姻和浪漫關係正在遭受『玩手機』的攻擊」。
「低頭族」一旦離開手機,或者無法上網,就會變得特別空虛、害怕、茫然、無助、孤獨,甚至會萌生厭世的情緒,他們脫離了手機之所以焦躁不安,緊張難耐,實際上是因為心理已經出現問題,是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的。手機忘帶心煩意亂、半天沒消息就感到不安、一遍遍地刷新信息……手機成癮往往伴隨著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抑鬱情緒、神經衰弱、失眠等。
「低頭族」們越來越喜歡在真實世界裡偽裝自己,卻又選擇在虛擬世界裡表達真實的自我,一部分人甚至把手機當作與人交流的唯一工具和途徑。
手機綁架了我們的生活。玩手機還是被手機玩,這是一個問題。
人類是否會因為手機退化?
好萊塢動畫大片《機器人總動員》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頭族」:那時的人類文明高度發達,但由於過度依賴智能設備,人們都變成四體不勤的大胖子,每時每刻面對的只有一個支在他們眼前的電腦屏幕。除了和屏幕對話,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其他人交流,甚至離開屏幕就幾乎無法生存……
還記得人類花了幾個百萬年才學會了挺直腰桿直立行走嗎?難道,若干年後,人類會重返無法抬頭挺胸的時代?
「低頭族」盛行,心理層面原因多
「人心散了,飯也吃不好了,自從上了微博,我的拍菜水準蒸蒸日上,吃菜的興趣則江河日下」,戲謔中透露一絲無奈。是什麼讓你寧願埋頭緊盯手中小小的屏幕,卻不願抬頭多看一眼身邊的世界?
除了手機本身的功能豐富,【黃山市心理衛生協會副會長】盧思行認為,低頭族自身心理因素也很重要,「低頭黨對應的是孤獨心理和無聊心理。孤獨,渴望與他人不斷交流,不斷微信聊天來排遣寂寞。無聊,渴望不斷發現新鮮事物,不斷刷新新聞八卦來填補空虛。孤獨心理和無聊心理是人類自古就有的心理需求,在互聯網如此發達之前,需要通過實實在在的社會交往來滿足,而現如今,大家非常不滿足於現實環境下缺乏真誠的社交圈和信息量,是一種心靈匱乏導致的過度補償。」
馬斯洛老先生曾說過,人有五層需要層次,分別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現如今手機中的社交網路使得「社交」和「自我實現」變得更加容易,發表個人觀點、轉發並評論、曬個人生活,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別人的反饋。同時,窺視親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生活,可以得到心理滿足。
另外,從眾心理以及互聯網信息爆炸背景下對於信息的焦慮心理也導致了越來越多人對手機依賴。
拒做低頭族,心理專家來支招
盧思行稱,「人的行為背後總會對應某些需求,低頭族群體害怕孤獨,需要歸屬感和被愛,這也是馬斯洛需求理論提出的人類關係基本需求。「解放」廣大的「低頭族」關鍵是選擇和營造健康積極真誠相待的社交關係,以減少對虛擬社交的嚮往及信息刺激的迷戀。」
另外,專家還提出幾個具體小方法。
1.尋求替換法。也稱為注意力轉移法。找到其他的事情做,讓自己忙碌起來,沒有時間玩手機。前提是替換的事情必須是你也感興趣,足以遏制你玩手機的衝動。
2.碎片集中法。將一天中零碎的時間都用來玩手機的習慣戒掉,改為每天計劃好一個玩手機的特定時間段,專門用來刷微博、看視頻、玩遊戲等等,盡情的宣洩情緒,釋放壓力。一旦過了這個時間,則不允許再玩手機。並且最好有監督人,以達到最佳效果。
3.心理暗示與自我鼓勵法。可以在每天開始就在心裡暗示自己,「沒有手機打擾的日子好清靜,很舒服」。假如今天表現的好,則可用適當的形式鼓勵自己,進而促進自己下一步的積極性,不斷努力擺脫「低頭族」。
「低頭族」們,看到這是不是也明白了,手機依賴症固然危害大,卻並非頑固之症,大多數人依靠自身的行為調節就可以做到自我拯救。再不行,就找些人組團,互相監督,互相支持,重新「抬起頭」來並非難事。
結語:低頭族時代終將遠去,人類終將做回手機的主人
或許,低頭族的興起,只是人類科技與文明發展的階段性產物,人們終將意識到,移動終端中的虛擬世界無論如何精彩,都始終無法代替現實世界的真實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而心與心的距離,還是需要在「線下」構建。
當然,「低頭」並非全是壞事,咱們也倡導適度「低頭」。手機終究要回歸「工具」的角色,咱們終究要做手機的主人!
「低頭族」們,是不是感慨良多,是不是迫不及待了呢?
吶,為了咱們身體和心靈的健康,為了感恩家人和朋友的關愛,趕緊放下手機,「抬起頭」來吧!
(部分內容摘自壹心理、簡單心理、人民網等,黃山市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張傑)
推薦閱讀:
※別讓低職商拖累了你的才華
※為什麼我這個逗比段子手,今天會痛哭流涕?
※諮詢室中,那些感覺「被傷害」的時刻
※岳不群有想過把掌門傳給令狐沖么?
※心理學的使命,追問人性回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