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按鈕」看設計風格的演變

按鈕是一個很小的設計元素,但是在 UI 設計中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每個界面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學 UI 都是從臨摹擬物化的按鈕開始的,但是最初的按鈕和我們現在看到的可不太一樣,今天就來聊聊按鈕和設計風格的演變、

三維按鈕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買了第一台電腦,聯想的,名字好像叫天禧,操作系統是 windows 98,裡面的按鈕都是這種三維風格的,用很明顯的陰影和高光來告訴用戶這是一個可以點擊的按鈕,是和其他區域不同的。那時候電腦的解析度很低,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按鈕邊緣的像素顆粒。由於基於圖形的交互界面剛剛代替了基於命令行的界面,是個新鮮事物,所以設計按鈕時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它從界面中突出出來,讓用戶不需要提示也可以知道它是個可以點擊的按鈕,很明顯他們做到了。

(windows 98 的按鈕設計,有很好的突出效果)

擬物化按鈕

擬物化按鈕,追根溯源,是由喬布斯發揚光大的,擬物化是一個設計原則,設計靈感來自於現實世界,喬布斯鍾愛於擬物化設計,他認為擬物化的設計能讓人立刻就知道這個軟體是做什麼的,讓用戶將他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經驗帶到虛擬世界中,從而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

從 1997 年喬布斯重回蘋果一直到 2012 年的 iOS 6,蘋果都在堅持和推進擬物化設計,現在打開 dribbble 搜一搜 2012 年左右的作品,那時候的設計師都會把擬物化做到極致,超寫實的光影和紋理,如果用 Ps 做不出來的話就用三維軟體來做。

第一個擬物化的設計現在追溯起來應該是蘋果的 Quicktime 4,當時蘋果團隊設計了很多方案喬布斯都不滿意,他要求軟體的外觀要和真實的立體聲播放機一致,擁有金屬的外觀。最後他把自己的百年靈手錶扔給設計師,說你們就照著這個紋理畫吧,這樣擁有金屬拉絲外觀的 Quicktime 4 就誕生了。

(Quicktime 4 的金屬拉絲外觀和塑料質感的按鈕)

(2012 年流行的擬物化界面,將按鈕的質感做到極致)

扁平化按鈕和幽靈按鈕

隨著2013年蘋果推出 iOS 7,扁平化取代了擬物化,成為新的設計潮流。界面上所有的紋理和立體效果都被抹去,用戶的視線從外觀回歸到內容本身。從圖形化操作界面的出現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將近20年,其實就算不把一個按鈕做成立體的樣子,只要給它以顏色的區分,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個可點擊的按鈕,所以擬物化的存在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後來又出現了幽靈按鈕,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在英文中它叫 Ghost Button ,其實就是將一個按鈕挖空了,只有邊界的描邊和按鈕上的文字,它一般是和扁平化按鈕成對出現的。因為這種按鈕是空心的,容易和背景融為一體,不會凸顯出來,從而更加突出旁邊的按鈕。

(幽靈按鈕的使用,因為是空心的,所以更加突出了左邊白色的 Download your free trai 按鈕)

微質感按鈕

在如今的後扁平化時代,按鈕的設計已經不局限於扁平化和擬物化了,經常把他們結合起來,用一些不容易察覺到的漸變來表現光影的變化,用陰影表現交互的層級,大家設計的思路也越來越開闊,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設計各式各樣的按鈕。

(Material design 中用陰影表示層級,裡面的按鈕也需要遵循這樣的設計原則)

(有時候用有顏色的陰影顯得畫面更乾淨,本來是好的想法,但是被濫用了)

其實每一個按鈕都是為了引導用戶在正確的時候點擊它,我們從按鈕風格的轉變可以看到設計風格的轉變和設計思維的轉變。設計風格和藝術的演變其實一直是不斷輪迴,螺旋上升的,從最開始古人類在岩石上畫下的抽象的壁畫,到後來蒙娜麗莎寫實的油畫,再到畢加索抽象的作品。從上世紀的的包豪斯風格和極簡主義,到後來的擬物化設計,再到現在的後扁平化時代,就像輪迴一樣,設計的功能和初衷才是最重要的,而風格一直隨著它不斷變化。

推薦閱讀:

【教程】插畫氣氛渲染教程
PS--圓你一個五彩斑斕的夢!「 附練習素材 」
如何快速做Android MD風格的APP?
教你一小時完成摺紙效果插畫
幻燈片中多媒體的那些事兒

TAG:用户界面设计 | 设计 | 平面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