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二號病」

題外話——專欄的名字

「閑話傳染病」,雖然我起這個專欄名字用時不到三十秒,但其實還是包含有兩層意思的。

一是,茶餘飯後,閑暇之餘,我抽空寫上一篇科普,諸位得空讀上一讀,所以到目前為止,保持一個多月一篇的速度(請自動忽略春節假期),殊為不易;

二是,我僅代表個人寫一些文字,難免會出現一些我個人的觀點和立場,也許不會那麼「政治正確」,而這些主觀的東西就是所謂的「閑話」,寫出來也是為了和大家交流看法,沒有強制灌輸的意思。我也保證盡量把這些比較主觀的東西放在正文之外,正文科普性的內容盡量做到客觀、嚴謹。

認真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同時還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雖然專欄目前只發了四篇文章,但是其中有兩篇得到了編輯的推薦,專欄本身也被推薦到了「發現」頁面,使得專欄的關注人數也在逐日上升。不過奇怪的是,我發現後來關注的人們幾乎沒人去看文章?由於專欄文章並不能顯示文章的閱讀量,我只能根據贊同數來作出判斷。

當然,我並不是要求大家看了文章就要點贊,而是希望既然關注了我們這個專欄,那麼在你有一小段空閑的時候,可以挑一篇文章來讀一讀,你認為對的,那就試著從中獲得點什麼,你認為存在謬誤,也可以指出來,讓我和大家都有加深學習的機會。

僅此而已。

有關題圖

菲利波 帕齊尼(Filippo Pacini - Wikipedia),一位傑出的解剖學家,被認為是最早分離出霍亂弧菌的學者,遺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之後,他在霍亂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才廣為人知。

正文

上一篇我插了一篇耐葯菌的文章,算是把我自己關於耐葯菌的知識又捋了一遍,並且加深了學習。但是耐葯菌對我們來說真的已經不是新聞那麼簡單了,而是我們實實在在面臨的問題。我預計以後偶爾還會歪出去一篇講講和傳染病相關的事情,比如蝙蝠和病毒的故事。

這一篇我們回到傳染病的主業,講一講我國目前唯二的甲類傳染病,同時也是WHO在《國際衛生條例》里規定必須實施國境衛生檢驗的三種國際檢疫傳染病之一(另兩種是鼠疫和黃熱病)——霍亂

一提到霍亂,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有所耳聞的。這個我們曾經稱之為「二號病」的疾病伴隨著人類走過了一段不短的歲月。其實從資料中可以發現,在更早的時候,霍亂是作為一種地方病流行於南亞地區,尤其是恆河三角洲區域,並且憑藉著很高的致死率給那裡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恐懼。為了抵禦疾病,在印度的加爾各答,人們甚至建造了一座叫做「Ola Beebe」的霍亂寺廟。

後來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霍亂開始走出南亞向全世界傳播,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的傳染病。從1817年開始,霍亂共發生了7次世界範圍內的大流行,而從1961年開始至今的第7次霍亂大流行多年來波及全球五大洲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病例數達到了400萬例,而實際的發病數可能遠遠不止於此。不過,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霍亂的發病數明顯減少,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數也逐年下降,目前霍亂的暴發和流行主要集中在非洲大陸,其次在亞洲,歐洲、美洲多為輸入性病例。

1831年霍亂傳入英國,英國政府採取傳統的處置傳染病人的方法——隔離,卻並沒有阻止霍亂的蔓延,在1831年~1832年間,整個大不列顛約有30000人死於霍亂。雖然到1832年秋,霍亂突然消失,但是英國的各界人士並沒有放鬆對霍亂防控方法的探究,很快人們發覺惡劣的城市公共衛生條件是導致霍亂蔓延的重要原因。到了1848年英國正式頒布了《公共衛生法案》和被稱之為「霍亂法案」的《垃圾清理法案》,算是把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直接關聯起來,這一舉措也使得改善衛生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一個小故事——斯諾的霍亂地圖:1854年倫敦爆發嚴重霍亂,而John Snow醫生研究發現,霍亂是通過飲用水傳播的。研究過程中,John Snow醫生統計每戶病亡人數,每死亡一人標註一條橫線,分析發現,大多數病例的住所都圍繞在Broad Street水泵附近,結合其他證據得出飲用水傳播的結論,於是移掉了Broad Street水泵的把手,霍亂最終得到控制。而這幅地圖也2014年被Tableau Software評為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五個數據可視化信息圖之一,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思考世界的方式

早在1820年,霍亂就傳入了我國,並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最具威脅的傳染病之一。據統計,從1961年至2011年,我國累計報告霍亂病例超過34萬例,死亡人數超過了5000人,平均病死率達到了1.61%。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霍亂的發病數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醫療技術的進步也使得霍亂不再那麼如狼似虎了,近年來,我國霍亂病例大體上都是零死亡。

那麼,霍亂究竟是怎麼發生和傳播的,為什麼會讓人類為之困擾了數百年呢?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嘔吐以及由此引起的體液丟失、脫水、電解質紊亂、周圍循環衰竭、低鉀綜合征等,如果救治不及時,便會危及生命。霍亂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數小時到5天左右,多數為1~2天。目前,霍亂弧菌已經發現了超過200種不同的O抗原(菌體抗原)的血清群,其中僅O1群和O139群能引起霍亂流行。

一個專業名詞——細菌的血清型(群):根據免疫學的原理,抗原可以和其特異性的抗體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可以此來鑒定不同的抗原。同樣的,我們可以根據細菌的抗原,如菌體抗原、鞭毛抗原、莢膜抗原等等,來對同一種細菌來進行進一步的區分。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我們根據人的體質特徵來區分出白種人、黃種人和黑種人等。

看過之前幾篇的專欄文章的人應該有所了解,提到傳染病,不可避免的要提到三個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也是我們防控傳染病的基礎。

傳染源

1.霍亂病例:急性期病例糞便中含有大量霍亂弧菌,中、重型病例會頻繁的嘔吐和腹瀉,極易污染環境,是重要的傳染源。而輕症病例具有就診不及時、臨床上容易誤診和漏診,不易被發現等特點,因此需要多加留意。

2.帶菌者:指的是沒有臨床癥狀但是可以從糞便或者肛拭子中檢出霍亂弧菌的人。帶菌者又分為潛伏期帶菌者、病後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這三者的帶菌時間長短不一,其中以病後帶菌者中的慢性帶菌者時間為最,我國就發現過多起帶菌達400天以上的案例,而國外報道的最長時間為10年。

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對於缺乏安全飲用水的地區,這是霍亂流行最主要的途徑,也是歷史上以及現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發生大範圍的霍亂暴發和流行的主要原因。

一個事實——霍亂弧菌和水體的關係:霍亂弧菌是河水、海水中的菌群,被認為是沿海河口微生物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體中的浮游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為霍亂弧菌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以及營養,而浮遊動物也可以從多個方面影響霍亂的傳播和感染過程,比如橈足類、片足蟲類和甲殼類浮游生物是霍亂弧菌感染人類的中間宿主,對霍亂弧菌有著明顯的富集作用。

2.經食物傳播:食物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和銷售的過程中都有可能被霍亂弧菌污染,這時如果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就有可能發生感染。因為霍亂弧菌在食物中通常能生存數小時到數天,長的甚至能到1~2周(比如鮮魚、鮮肉和貝殼類食物中),如果環境條件適宜,還能夠大量繁殖,此外,食品上的霍亂弧菌在冰箱中保存的存活時間要長於室溫。

因舉辦婚喪酒宴或其他聚餐而引起的食物型暴發是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霍亂流行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因食物造成的霍亂航海、航空遠距離傳播也時有發生。

3.經生活接觸傳播:也就是因為接觸了霍亂病例或者帶菌者的糞便或者嘔吐物以及其他的被霍亂弧菌污染的物品而導致的感染,一般僅限於個別人員的感染。

4.經媒介昆蟲傳播:蒼蠅是最常見的媒介,經檢測,疫區捕蠅的蠅體攜帶霍亂弧菌的比例在0.7%~4.4%,霍亂弧菌通常能在蠅體內存活2~3天。

易感人群

無論種族、性別和年齡,人群對霍亂弧菌普遍易感。由於胃酸具有足夠強大的殺弧菌作用,因而一般受感染後不一定發病,只有在大量進水、飲食或者胃酸缺乏,並進入足夠量的霍亂弧菌才會致病。此外,胃酸和胃粘膜的完整狀況將直接影響到機體對本病的易感水平。

有關霍亂的基礎知識就講這麼多,下面我們來講講文章的重點:

如何預防霍亂的發生?

看了前面的文字,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霍亂的發生其實就是病從口入。隨著我國城鄉公共衛生水平和個人衛生觀念的提升(比如農村推行的改水改廁的舉措),我們日常生活的飲用水一般都是安全的,霍亂經水傳播造成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已經日趨降低。所以作為我們普通人要預防霍亂主要還得在食物傳播途徑上下功夫。

據統計,因生食、半生食、鹽腌生食引起的霍亂占因食物感染的比例超過80%,而因為熟食冷吃而引起的感染比例也接近10%。因此我們要注意飲食衛生,不食生食,生食瓜果要清洗乾淨,在加工食材的時候做到生熟分離

雖然霍亂也有疫苗可用,但是其保護率和有效期限均不太理想,一般只作為輔助手段。而且正常情況下是不需要去接種疫苗預防的。一般只有在疫區才會酌情選擇人群接種疫苗加以保護。

所以,霍亂還是應當從傳播途徑上來加以預防。

如果出現了疑似霍亂的癥狀應該如何應對?

當你出現劇烈的腹瀉等癥狀時,應當及時就醫,千萬不要自行用藥。因為霍亂弧菌致瀉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產生的霍亂毒素,而霍亂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劇烈的致瀉毒素,所以光殺死霍亂弧菌是遠遠不夠的。醫院裡一般都儲備有霍亂的快速檢測試紙條,可以很快的判斷是否是霍亂感染,並及時按照相應的程序進行隔離治療。

如果確診為霍亂,我們疾控人員會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來判斷病例是散發還是有可能是聚集性的,同時還會按照程序對病例家庭環境進行溯源調查和消毒處置等等。

結語

在疾控中心還叫做防疫站的年代,流傳著一句老話「整個防疫站,一半的人都在搞霍亂」,我也曾經整理過在菌種庫保存的霍亂菌株,七八十年代的菌株數以千計,而近幾年,每年不過五指之數,由此可見,當年的「二號病」確實已不復以前的威勢了,但是由於其傳播的特性,我們始終沒有放鬆對霍亂的監測,尤其是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之後,需要及時評估並預防霍亂等傳染病的發生。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2010年地震後的海地,當地發生了霍亂流行,這次疫情導致超過六十萬人感染霍亂,並導致8000多人死亡。

其實正如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規律一樣,我國霍亂的發病數也會隨著國家的強盛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降低,當然這不僅僅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努力,同時還需要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傳染病知識。所以,科普不是隨口說說,我們在努力做一些嘗試,也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和關注。

最後,祝願大家能夠遠離傳染病的困擾,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吃貨!

繼續招募

科普從來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能夠做好的,我們要做通俗易懂的科普,同時也要更貼近尋常百姓家,所以希望能夠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們,可以從不同的專業或者視角寫出一篇篇有趣,耐讀的科普文章出來,無謂名利,只為興趣與熱情。

霍亂知識進階閱讀

1.《霍亂防治手冊》第六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流行病學》第三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3. Cholera,The Lancet ,Vol 363 , 2004;

4.Environmental reservoirs and mechanisms of persistence of Vibrio cholerae,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3;

5.The greatest steps towards the discovery of Vibrio cholerae,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13;

6.19 世紀中葉英國霍亂與公共衛生運動的興起;

7.霍亂流行態勢及我國霍亂防控中存在的問題;


推薦閱讀:

黛安娜告訴我們艾滋病其實不可怕,我們缺的是面對它的正確態度
身在紅塵(八)~發病條件和發病機制
身在紅塵(十九)~談談維生素B 中
50年來最嚴重致命流感席捲英國,你預防了嗎?
耐葯菌的那些事

TAG:疾病预防 | 传染病 | 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