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自媒體傳播時代公眾媒介素養中信息的
自媒體傳播時代對公眾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會轉型時期,面對信息海洋中膚淺信息泛濫、虛假信息橫行、安全信息失竊等現象,社會公眾更需要樹立正確的信息觀。本文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提出在海量信息交流中學會倫理堅守、交互信息分享中堅持理性消費、文化信息傳播中注重信息安全這三種培養策略。
媒介素養的概念最早由英國學者提出,最初目的是為對抗由電影普及所造成的流行文化對傳統教育的衝擊。美國媒介教育研究中心認為,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的各種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思辨性應變能力以及創造和製作媒介信息的能力。①在國內,媒介素養教育在理論和實踐上大多都是遵循與參照西方的發展模式。隨著網路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交流的頻繁,出現了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範式——互動式傳播,尤其是基於Web2.0技術以微博、微信等社會網路為代表的網路虛擬社區的形成更是將互聯網的交互性能發揮到了極致,使之成為一種參與式媒介樣式。開放成熟化的信息傳播環境與複雜多元化的信息發布平台使得公眾在紛繁複雜的信息選擇中茫然失措。信息傳播的複雜與多變深刻地影響著我國公眾對傳播信息的選擇權和認知能力,社會公眾媒介素養信息觀教育時代來臨。
自媒體傳播對公眾媒介素養培養提出新要求
自媒體(We Media)是分析博客發展時引入的一個概念。丹?吉爾默(Dan Gillmor)在其著作《自媒體:草根新聞,源於大眾,為了大眾》(「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中首次提到。書中對「自媒體」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自媒體』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後,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他們本身的新聞的途徑。開放性、易用性、高時效、互動性強是其最顯著的特點。」②國內公開發表的文獻中最早涉及自媒體研究的當屬鄧新民《自媒體:新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及其特點》。他認為,自媒體是新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核心是基於普通市民對於信息的自主提供與分享。但是他並沒有定義何為自媒體和自媒體傳播,只是概括了自媒體具有自主性越來越強、發展越來越快、應用越來越廣、作用越來越大、管理越來越難等特點。③
「自媒體」與「自媒體傳播」是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與技術環境的背景下產生的,預示了數字革命對空間、權力和政治所帶來的解放,猛烈衝擊了傳統信息傳播模式,展示了令人激動的新發展新趨勢。互聯網應用技術的發展,不僅撼動傳統大眾傳媒的發展格局,也使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數字化、多媒體化和網路化的發展,人類進入到基於公眾對於傳播信息的自主提供與分享為核心的以「用戶中心」或者是「去中心化」的自媒體傳播時代。自媒體的出現開啟了信息傳播多元化的時代,引發了信息傳播的重大變革。
在現代社會,媒介素養已然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世界各國都不斷地致力於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公眾媒介素養。進入自媒體傳播時代,伴隨著信息傳播方式的巨大變革,公眾的媒介素養教育也應當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日益變化的傳播環境的新要求。其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對公眾信息傳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媒介日益發達的今天,傳統媒體單向傳播方式已經不適應現代信息傳播發展的要求。技術的支持是媒介形態演變的強大動力,同時技術的發展與創新也深刻改變著媒介的觀念和公眾的需求。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基於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傳播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的獨立空間,使得面向多數人的、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交互信息傳播走上歷史舞台。
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自媒體傳播的核心是公眾對於傳播信息的自主選擇與共享。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記者」的傳播環境下,公眾不僅需要掌握計算機和網路基本知識,還需要了解在信息載體中高效提取自己所需信息的傳播知識。可見,自主交叉互播的傳播方式對公眾傳播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內容的生產對公眾製作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媒體內容生產的技術關鍵是微內容的聚合與開發。進入自媒體時代,知識生產方式發生轉移,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公眾自主信息內容的生產逐漸興起。相比較傳統媒體條件下的個人言論發表層層受阻,自媒體的興起大大改善了公眾公開發表言論的被動局面。博客、論壇、微博、微信等都成為人們意見表達的公開疆域。這種現象喻國明先生稱之為「全民DIY」:「簡單來說,DIY就是自己動手製作,沒有專業的限制,想做就做,每個人都可以利用DIY做出一份表達自我的『產品』來。」而所謂基於網路的內容生產DIY,其實就是全民出版、全民傳播的意思,它是一種全新的內容生產與消費的生產理念與消費模式。④
事實上,在現實的網路世界中,「全民DIY」現象無處不在,但也有其弊端,需要對公眾在自主信息內容生產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公眾自主信息內容生產重要場所的微博,侵權現象就不斷發生。例如2010年3月,著名體育評論員黃健翔所發的一條微博被張發財指為抄襲其前一天所發的微博,引發輿論關注,諸多網路大V參與其中,這使得自主信息內容生產中公眾製作信息的能力被提到重要議程。
傳播信息的便捷對公眾的信息辨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統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教育,強調培養公眾對媒體信息的分析與判斷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對媒體傳播內容的品位、價值所做的判斷上。這樣一種判斷與選擇不僅有著「即時」的作用,更有著「延時」的影響,即對於個體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等將產生長遠影響。⑤進入互動式信息傳播時代,依託於互聯網傳播技術,紮根於普通公眾的自媒體,其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分享信息的便捷性,這就要求公眾具備更高層次的辨析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自媒體的傳播路徑不再是傳統媒體的一對多的扇形模式,而是點對多的網狀模式。同時,不同的載體之間信息發送路徑完全沒有技術屏障,這使得公眾分享傳播信息具有快速便捷的特徵。這種便捷傳播信息的功能在方便公眾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弊端。公眾隨意的轉發與鏈接,使得信息傳播的真實性無從保障,各種虛假信息充斥網路,這就對公眾的信息辨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眾媒介素養中的信息觀的觀照
自媒體傳播時代,信息發布技術通暢,資訊高度發達,快捷便利的閱讀與發布方式給公眾帶來了豐厚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公眾對媒體的依賴感加大。社會公眾雖已具備獲取、分析、傳播和使用各種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能力,但隨著日新月異的傳播技術的變革與信息平台的更迭,面對海量信息的公眾仍會不知所措、無從選擇。因此,樹立正確的媒介信息觀迫在眉睫。
(一)自媒體傳播時代公眾的信息歧途
媒介教育重在啟發公民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以求達到高度自律和對媒介的有效利用。⑥自媒體傳播由於難以監管、疏於監管,加之傳播門檻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使得公眾面對信息海洋中的膚淺信息、交互傳播下的虛假信息、文化融合里的非安全信息時無從應對,步入信息傳播的歧途,缺乏對信息傳播的批判意識,直接制約著健康的媒介素養信息觀的確立。
1.信息海洋中的膚淺信息泛濫
在信息社會,信息量正以指數函數的速度增加,人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信息便捷。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媒體傳播手段的不斷更新,尤其是互動式傳播手段的實現,使公眾得以利用微博等互動式網路平台實現信息的大量傳播。在龐大複雜的信息傳播網路中,海量信息傳播也意味著膚淺冗餘信息的大量存在。現代信息技術大大縮短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半小時前的信息,也許就變成明日黃花,過時信息大量沉積於傳播網路中。膚淺、媚俗化的信息傳播更成為自媒體傳播中的頑疾。為了提高點擊量,社交網路平台中充斥著不堪入目的照片、粗俗挑逗的話語、攻擊他人的言論,這不僅嚴重影響著信息的有效傳遞與加工速度,還大大增加了用戶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的難度。
2.交互傳播下的虛假信息橫行
網路中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傳說中瑪雅人預言的2012年「世界末日」的來臨曾成為焦點網路事件,從淘寶商家的「末日用品」到房地產業的「末日抵押」,這些荒誕不經的虛假信息已全方位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甚至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困擾。
虛假信息是其生產者出於某種損人利己的目的而故意製造出來的。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傳播平台由於其傳播的即時性、分享性更容易成為虛假信息傳播的幫凶。網路的虛擬性和便捷性,使得虛假信息的傳播產生了明顯的「蝴蝶效應」,某種集體認知一旦形成,將很難被打破,桑斯坦將其稱為「信息流瀑」。信息得到不斷強化之後,形成群體認知,對於任何個人來說,這種群體認知都代表了無形的群體權威。群體共識以權威信息的方式在互聯網上迅速散播,「流瀑」一旦形成,反對聲音就顯得比較微弱,⑦就算證實是虛假信息,也很難完全阻止其危害性傳播。
推薦閱讀:
※自媒體教父:趕緊來看什麼博客賺錢吧!
※今日頭條的廣告分成收益到底如何?獲得原創標籤收益是否翻倍。
※如何在一個月里拿到今日頭條的原創標籤?
※自媒體:你能把短視頻做到「獨孤求敗」嗎
TAG: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