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扒皮「護膚品的檢驗方法」
嗯,我很少用這麼重口味的標題,但是今天有一個朋友讓我去看一個所謂「*度經驗」上流傳(dú)甚廣的文章,叫做「檢驗化妝品好壞的方法」,簡直氣不打一處來——這種為了某些傳銷品牌度身定做的檢驗方法,居然沒有人來扒皮嗎?
- 用火燒
產品是聖女貞德嗎?都要過火刑。
「用火燒,將產品放入勺內,用火燒,如果濺油就不是好產品,如果越少越像牛奶一樣就是好的洗面奶。」
「放一點在普通勺子中,火燒至完全燒盡,如果有黑色殘渣,那就是各種添加劑,越多說明添加劑越多……」
我直白地說,按照這個標準,純水是最好的洗面奶和護膚品,或者酒精的水溶液。任何一個正常的含有油脂的護膚品(往往比較滋潤的膏霜含油量會比較高,比較溫和的洗面奶也是如此),都會落到所謂的「壞產品」的序列中。
寫這個測試方法的人,直接去賣水好了,純水——不要賣礦泉水,礦泉水都要殘渣,要賣蒸餾水才好。
順便說一句,國標中要求,沐浴露這類產品如果固體含量低於一個指標(成人產品12%,兒童產品9%),就是不能上市的——也就是說,一定要有一定的殘渣,到了這位「好產品判斷標準」的作者這裡似乎國標就是反科學了……
- 加熱之後分層
「把產品放到鐵質的調羹上面,加熱,如果含有礦物油的產品油就會冒出來。」
嗯,這個是可能的,但是冒出來的可不見得只是礦物油,任何油脂添加量比較多的產品都會出現這種狀況。不會泛油的往往是那些夏天使用的產品,比如凝膠,因為她們含油量低——不是產品質量好壞的判斷標準,而是產品是夏季還是冬季的產品。
另外,油脂是一個產品中的主要成本之一,油脂放得少,這個產品的成本相對來說會比較低(油比水貴,這個道理誰都想得明白)。
好設計啊,如何把一個並不是那麼保濕的產品說得高大上呢?只要說別的產品都有毒就好了——你看,我的這個產品,加熱以後連油花兒都不冒一個,多安全啊。
讓我想起了我們高中時候的食堂,一鍋湯裡面只有最上面漂著三顆油珠……
還是那個建議,寫這個推薦方法的人,去賣水吧,蒸餾水。
- 用力搖化妝水
據說是搖了之後看起不起泡……
這個我真的沒話好說——要是搖一搖就可以看出裡面有沒有水楊酸的話,我就不知道類似於安捷倫這樣的測試公司怎麼過日子,大家都搖一搖好了……
- 浮力測試
「取清水一杯,把乳液倒進去一點點,如果浮在水面上,證明含有油石酯,晃一晃,變成乳白色,證明含有乳化劑……這些都是不好的……」
沒有乳化劑,沒有油脂(鬼知道「油石酯」是個什麼東西,大概我孤陋寡聞吧,可是剛才問了一圈配方師,沒有誰知道這是什麼)的膏霜產品,我真的想不到啊,就算是夏天用的,也一定會含有一點油的,沒有油也要有點硅油好不好?
- 銀飾品判斷鉛汞
銀飾品能判斷出來的汞含量已經非常非常非常高了,這個判斷方法極端不靠譜。
銀飾品是無法判斷出鉛的。
已經不是包青天和大內密探008的年代了好不好?還在用銀針試毒……
而且還是彩妝……我就想問問,怎麼把汞(水銀)這個液態的金屬摻到粉裡面的?這位作者你來教教我好不好?
- 結論
一派胡言!
叔說:
「眼見為實」這句話其實在現代社會並不是那麼有效的一個經驗——很多東西必須依賴現代分析技術去做,而不是依靠一些道聽途說的所謂「經驗」。
更何況,很多這類的「經驗」之中,就已經預設了這些「經驗」的起草人想要的結果——這個測試基本上是為了某些產品(油含量低)而度身定做的——提高銷售的技巧而已。
還是那句話,不停地打擊別人來獲得知名度和銷售的品牌和個人,最好對他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今天可以踩別人,明天就會踩到你的頭上:之所以我的產品在你身上出問題,就是因為你沒有掌握使用方法,云云云云。
推薦閱讀:
※低鹽飲食,真的不靠譜?——世紀定論,可你卻被假科普迷惑了雙眼【4-7更新】
※某低鈉鹽說自己添加了益生元更健康…益生元:???
※西寧女童蘇麗事件是真是假?
※希拉里競選經理的「人血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