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朋克的天氣設定為什麼總是很多陰天和雨天?

進一步想問:賽博朋克的環境設定有什麼特定的原則嗎?


手邊剛好有一篇講&<銀翼殺手&>的文章,截取一些段落,講的就是所謂的賽博朋克環境設定:

首先老雷在&<銀翼殺手&>里描繪的是一條我們正在往下走的道路,一條充滿著階級分化,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鴻溝,人口爆炸的路,而且這部電影沒有提供任何解決辦法。

與Fritz Lang的&<大都會&>對比,Lang所描述的是一幅等級森嚴的城市景象,它充滿了紀念碑似的建築,它由一個獨裁的技術精英進行微調操控,但被反抗的苗頭所威脅。而老雷的銀翼殺手創造的城市景象,從視覺上看起來被充滿毒害的迷霧繚繞,由充滿權力象徵的構築物(建築)所支持,但僅僅在一種(似無政府的)混亂和腐爛中苟延殘喘。(話說兩位大神都是設計師出生,同為學設計的小小驕傲一下...)

最初時,兩部電影都起源於不同的文化驚異感。對於老雷來說,是作為一個歐洲長大的人受到的美國流行文化的衝擊。特別是紐約,在這裡工作期間,他所觀察到印象的是一個因為過載而將要崩壞到混亂的大都市。

老雷希望把這個故事設定在一個能夠聯結紐約和芝加哥的未來大都市裡,但最終選擇了洛杉磯來作為一個令人信服的表現城市的蔓延擴張和枯萎。與原故事作者Dick不同的是,老雷希望把城市設定在2019年,那裡的環境豐富,色彩斑斕,吵鬧,欺詐,充滿了材質感,充滿了生命(擁擠的)。。。他希望儘可能的把場景設計成一個有形的未來,而不是那種那種充滿了異域的感覺的未來讓人難以信服。就像當今世界一樣(當年的當今世界),只不過把今天世界裡的元素更加的過度(加強)。老雷想用40年前的風格,做一個設定在40年後的電影場景。去補充當時的科幻電影,例如&<星戰&>,&<星際迷航&>,以及&<蝙蝠俠&>所缺乏的那種在概念設計表象下的深刻性以及多層次的影像和聯繫。

在許多電影中,場景設計是可以任由消減的,可以為了簡化畫面的組合或者加強動作場景而隨意抽掉。但在&<銀翼殺手&>中,它是附加的(不減反而還要多加的意思)。威廉吉布森曾說,老雷非常了解信息密度和感官過載(太多接受不了)的區別。&<銀翼殺手&>做的最好的一些時候,它引入了一種充滿情調的信息噁心(信息量太大而噁心了...),可以說這是一種典型的由狂喜和恐懼組成的現代雞尾酒。老雷參考了William Hogarth的18世紀倫敦街道生活的雕刻,紐約lower east side的擁擠市場的照片,電影&<宇宙奇趣錄&>里的一些插圖(應該是概念設計圖),其中特別是一些由比利時畫師Jean Giraud所作的,被老雷稱為『』巨大,裝飾性的,野蠻的「」畫作,以及霓虹燈映射下紐約時代廣場的骯髒,東京的電子叢林,以及香港也提供了靈感。但是,老雷想要的是一個統一的充滿邏輯的設計,而不是本只會到處引用的視覺引用集。

老雷想要避免科幻中的陳詞濫調,所謂的「對角的拉鏈和銀色的頭髮」,電影常常把未來描述的一塵不染而且十分規矩規則,老雷想要的反而可能是相反的那個方向。於是設計師設計的是一個九千萬人口,由於污染不停的產生著毒霧和酸雨的城市。那些有錢搬走的人都去了叫做off-world的殖民地或者就在有安全保衛的摩天大樓的頂端。被遺棄的底層街道就成了一個多種族,多階級的地方。因為城市的財富已經被榨乾了,重建成本太高,於是老建築物的立面上就被加上指示標誌以及蛇行般蜿蜒的服務管道。設計師說,所有的東西必須看起來很舊,破爛的而且奇怪的。通過這些奇怪的,擁擠的,壓縮的場面來放大這些底層人感受到的危險和無助。

場景的設計用來暗示了一個帶有東方和拉丁風格的集市,被武裝的汽車和外來人群所入侵,這些人里包括了搖滾樂朋克,夾雜著奇怪的詞語而快速的講話。打著廣告的飛艇從低空飛過。所有的東西都是特別設計的,從小販攤位上報紙上的故事到停車場的說明指示,但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在大銀幕上展示出來。這讓人想起了在默片時代,Erich von Stroheim傳奇般的過剩工作(做了大量的設計但是只有小部分在電影上展示出來,類似為了拍&<阿凡達&>,設計了整個外星世界觀外星球語言詞典)。

其他場景在洛杉磯市區的1893年建築Bradbury Building(其自身就是由科幻小說激發的靈感),1931-1939的Union Station以及賴特設計的1923年建築Ennis Brown House。每一個場景都加了遮罩繪畫去來暗示巨大的高度來符合工作室那些建造的外景(所展現的高度)。

曾擔任庫布里克的&<2001&>和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的幕後技術奇才Trumbull曾表示,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去創造一種巨大的尺度感,也就是說在一個類似紐約的地方的故事中,景觀由大量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建築組成,在此之上,這些巨大的構築物還要充滿幾個街區並且有幾百層,這些對於遮罩繪畫以及模型打光,鳥瞰拍攝是巨大的挑戰。

使之能夠實現的原因是,老雷畢竟是設計出生,通常可以自己畫出想要的看到的樣子,於是和工作人員一起推斷出所需要的特效,前景後景以及大概估計用幾毫米鏡頭和什麼拍攝角度。特效預算是兩百萬,遠遠低於當時其他科幻片的預算,以及今天科幻片預算的一個零頭。老雷不得不放棄一段精心設計的入場畫面。


壓縮版結論:晴天雨天無所謂,畫滿霓虹燈LED就行了。

壓縮版原則:顯得燈亮。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Cyberpunk)

~~~~~ 解壓縮分界線 ~~~~~

只談論視覺的話,什麼最能體現高科技呢?

最直接的是現代化人造光源,比如霓虹燈、LED、顯示屏之類的。

Cyberpunk 的壓抑感是通過高科技控制下的反自然秩序來體現的,這樣才能獲得「這種秩序應該被破壞」的情感基礎。所以不一定是陰雨天氣,晴朗的夜間或陽光不充足的白天也可以。但是通常夜間表現力大於白天,因為夜間和大量的燈飾直接否定的是人類自然的生物鐘。如果是在夜間,天都黑了,是不是陰天也無所謂了。

雨天對表達 Cyberpunk 也是有作用的。雨滴是水,從天而降,暗示人類對自然的懷念和嚮往,同時在畫面上為霓虹燈等人造光源加了一層朦朧的折射效果,提升美感的同時襯托自然的遙不可及。

進一步想問:賽博朋克的環境設定有什麼特定的原則嗎?

原則是有的,不影響表現「高科技,低生活」的環境即可。關鍵不在環境,而在表現。比如霧霾,雖然也具有「高科技,低生活」的屬性,但是就不能濃度過高的用於前景,否則它會影響人造光源的亮度。低強度霧化、局部煙霧或用於背景是可以的。

陽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造光源的表現,除非陽光不強,逆光,這樣才有機會在陰影區域表現人造光源。

星星月亮慎用,把光輝留給霓虹燈。

藍天綠樹慎用,且嚴禁兩者同時出現,否則必淪為房地產廣告。

其他的我也不敢瞎吹了。可以邀請 @劉美工,他這方面更有實戰經驗。


反對 @丁勾 大大的說法,就題材來看,銀翼確實算不上是賽博朋克作品,但就風格來說,可以認為銀翼是正宗的賽博朋克作品。

有一個關於威廉·吉布森與銀翼殺手的著名故事,說的是他看完銀翼殺手後感到很沮喪,幾乎放棄了《神經漫遊者》的創作,因為他想要描寫的那個世界已經被斯科特搶先一步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了。從下面這段採訪中可以看出,這個故事基本是屬實的:

Q:There』s a famous story about your being unable to sit through Blade Runner while writing Neuromancer.

A: I was afraid to watch Blade Runner in the theater because I was afraid the movie would be better than what I myself had been able to imagine. In a way, I was right to be afraid, because even the first few minutes were better. Later, I noticed that it was a total box-office flop, in first theatrical release. That worried me, too. I thought, Uh-oh. He got it right and -nobody cares! Over a few years, though, I started to see that in some weird way it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film of my lifetime, up to that point. It affected the way people dressed, it affected the way people decorated nightclubs. Architects started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s that you could tell they had seen in Blade Runner. It had had an astonishingly broad aesthetic impact on the world.

I met Ridley Scott years later, maybe a decade or more after Blade Runner was released. I told him what Neuromancer was made of, and he had basically the same list of ingredients for Blade Runner.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ingredients was French adult comic books and their particular brand of Orientalia—the sort of thing that Heavy Metal magazine began transla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simplest and most radical thing that Ridley Scott did in Blade Runner was to put urban archaeology in every frame. It hadn』t been obvious to mainstream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that cities are like compost heaps—just layers and layers of stuff. In cities,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can all be totally adjacent. In Europe, that』s just life—it』s not science fiction, it』s not fantasy. But in American science fiction, the city in the future was always brand-new, every square inch of it.

銀翼就是沒有網路概念,沒有黑客,否則的話絕對是最最核心的賽博朋克作品之一。但封個名譽祖師爺還是沒有問題的。可以,這很賽博朋克。

其實這裡有一點個人的看法,那就是賽博朋克不僅代表一類題材,也代表一種特定的審美風格,當接受了後者後,賽博朋克的範圍就會寬泛很多了。這時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把異形、末世紀暴潮、紐約大逃亡等作品拉進賽博片單里了=-=

再說點私貨,個人以為電子世界爭霸戰和黑客帝國都是題材很賽博,氣質不大朋克的電影,Tron是發生在電腦空間內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黑客帝國則因為救世主的存在讓人覺得味道不太正宗。。。當然第一部口味還是很正的。

回到話題上來,吉布森確實喜歡把環境設定為陰天,銀翼則是下雨黨。這倆祖師爺都這麼幹了,後面的追隨者當然要膜……哦,不,是致敬下。另外,陰雨天氣確實比較貼合塞伯朋克作品常見的壓抑陰鬱氣氛。

反例也是有的,比如說真·坑王·弗諾·文奇,他的賽博朋克題材作品就比較「光明」,《循環》怎麼看怎麼像是發生在晴天下的科技園區,《彩虹盡頭》就像是全民在用(宣傳片版)谷歌眼鏡玩Pokemon Go。


這是一個多麼好的問題。

看了不少答案,其實都有道理。

在很多攝影師的拍攝習慣中,即使不是科幻片也會做一件事情:儘可能地把地面弄濕。甚至是古裝片。這一習慣滲透到各種電影中,相當多的電影在夜景中都要潑濕地面?

為何?反射。高亮反射。

著名攝影師穆德遠拍攝吳天明的懷舊文藝片《變臉》,他說每個老街巷的石板地面是用煤油刷了一遍的,為的就是要反射。

反射。

另外,很多攝影師喜愛用老的鏡頭,新生產的Master/Ultra Primo新鏡頭反而不用,嫌他太銳利。反而使用老安琴鏡頭等,為的是要朦朧的感覺。實際也是一種Cinematic。

我覺得,下雨在攝影師的角度來看,降低了透視中的稅利,增加了大量光亮反射。更別提在Cyberpunk這種喜歡錶現大量人工高亮類型了。


哎,看著高票答案一本正經的忽悠真的渾身難受,要不是沒空碼字一定挨個駁一駁。

首先cyberpunk作品最早是文學作品也就是小說,小說中是不會寫這個城市永遠下著雨陰著天的,對科技的描述也不是描述那些霓虹燈的。

但是電影化的過程中,就需要視覺呈現,最早的經典cyperpunk視覺效果是銀翼殺手,而銀翼殺手陰暗潮濕的視覺效果主要是預算和技術受限,這樣就不用去渲染遠景,基本全是近景。關於這段,可以搜一下銀翼殺手的視覺效果風格,有專門的解釋。

然後動畫攻殼機動隊電影,靈感從香港的城中村(別說就是唯一九龍城寨,這種城中村南方有的是,比如廣州正在拆的網紅攝影地冼村)來,也有點破敗陰暗陳舊,這時候就有點形成了範式了,一用這種視覺效果,就知道世界基於cyberpunk設定了。

而攻殼機動隊的sss劇集,畫面根本不那樣,非常乾淨明亮整潔。


首先,賽博朋克經常發生在大城市。北京上海東京等人口一千萬以上的超巨型城市往往熱島效應十分明顯,夏天因城市內高熱突降暴雨實在不稀奇。而且這種超巨型城市經濟發達,工業繁茂。繁茂的製造業和巨量的人口帶來了大量的污染和霧霾,污濁的大氣給降雨提供了充足的凝結核也染灰了天空。

其次,世界上絕大多數巨型城市都分布在亞熱帶、熱帶、發展中國家,這種氣候環境下多雨是必然的,發展中國家治污不利多陰霾也是必然的。

最後,我懷疑PKD的《人造人會不會夢到電子羊》及其改編作品《銀翼殺手》中塑造的戰後氣候崩潰陰雨連連的洛杉磯,以及士郎正宗塑造的《攻殼機動隊》中陰雨連連的新港市嚴重影響了後人對於賽博朋克都市的幻想。畢竟這兩個作品都挺成功的。至於他倆為啥要這麼塑造城市?有無互相影響?我就不清楚了。但是PKD這個人活得非常壓抑,經濟也很拮据,還嗑藥,他陰暗的內心世界可能導致他塑造出了陰暗的洛杉磯。而士郎正宗的青年時期正是冷戰高峰,作為遠東反共橋頭堡的日本時刻生活在中蘇兩國的核彈陰影中。這一時期的其他作品,如宇宙戰艦大和號、明斯克號出擊,都有體現近在咫尺的強大蘇聯武裝給日本帶來的巨大壓力。我懷疑士郎正宗也感受到了這種壓力,並把這種壓抑轉入到了對新港市的描寫中了。


關於現實的未來的核心,是人口膨脹。人口膨脹必定意味著更多的人口必然需要分享時間和空間中那些原本人們覺得雞肋甚至噁心討厭的部分。這是人對世界也即資源的侵佔擴張的必然結論。我們分別來看:

空間是有限的。特別是陽光充沛、空氣濕潤的地表空間。

對空間上的侵佔擴張的表現之一就是對地下資源的利用。或許是地下城,或許是下水道等等。另一種方法是往天上走,建太空堡壘什麼的。為了充分利用太空堡壘,必然也把太空堡壘做成球形或者兩面的平板,必有一個方向是不能得到陽光照射的(甚至居住在球體內部完全得不到照射)。

時間也是有限的。特別是繁忙庸碌、符合人體生理節律的白天時間。

對時間上的侵佔擴張則是大量人口在夜間進行勞動生產。霓虹燈或者是人造太陽、夜視儀之類的東西則是對應的物化表現。

事實上以上兩方面現象都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著現實體現。我們要把交通放到地下,流水線要24小時生產,以及大量夜間的娛樂活動……在北京上海的地下出租屋裡,粗大的水管就在屋裡穿過,如果費心把燈光裝飾得漂亮一點,這就是活脫脫的賽博朋克下等居民一居室。

以上兩個方面的物化展示,除了能夠展現人口過度膨脹之後的現象,還有另外一個妙用就是展現科技能力。科技的本質,其實也就是改造自然界以適應人類需要的技術。所謂科技進步,某種角度上等同於人類在不適宜環境下生存的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賽博朋克中陰天雨天或者是潮濕悶熱或者是地下密閉等等設定,本質上都是對未來人口膨脹背景下的「普通人」的生活環境的預測。賽博朋克的世界裡,除非是「地球完全污染」這種背景設定,否則絕不會只有陰暗潮濕的環境,一定會有一種「社會上層」依然享受著純天然的陽光雨露。即使是「完全污染」這種設定下,有錢人們也絕對是享受人造小生態的。

so,賽博朋克的設定並不是單純的藝術幻想,他也是對過去城市生活發展趨勢的延伸預測。


因為要Cool!Cooler!Coolest!


因為有個人沒來……

否則他一來呀,天氣晴朗!


在作品中(包括純文字作品),設定特定的氣候條件並進行相關的環境描寫有時有助於定下一種情緒基調,舉幾個例子:

悶熱,潮濕——無聊,煩躁的基調;

乾燥、寒冷/炎熱——遠離現實的,可能空靈的基調;

一直下雨——引而不發的危機感;

回到這個問題,陰冷、潮濕我認為很適合營造一種略微絕望(非具體事情的絕望,而是自我摒棄式的整體的絕望)的、帶點掙扎氣息的(同時也是困苦的)、向內挖掘的、冷漠的基調,這正是大多數賽博朋克作品的情緒基調

當然,情緒基調不是由作品內環境決定的,它主要還是來源於人物的行為和描寫


沙漠里的太陽亮得不真實,沙子被曬到滾燙,地面的空氣受熱翻滾著,讓整個世界顯得扭曲而飄忽不定。

小明和小強看起來就是兩塊石頭。不管是看起來,還是聽起來、聞起來、在紅外和紫外波段、雷達反射率,都是兩塊貨真價實的石頭,只不過左邊這塊叫做小明的石頭,通過高定向天線跟太空里某個東西保持著聯絡。

「太熱了。」那塊叫小強的石頭抱怨道。

小明囁動著嘴皮說,「閉嘴。」

然後接道:「要是下場雨就好了。媽的陰一會兒天也好啊……」

他倆是兩個苦命的偵察兵,小強是偵察手,小明是副偵察手。小強負責觀察警戒,小明負責讓他們倆怎麼看都像是兩塊石頭,順便負責狙擊槍。

半導體散熱軍裝沒有一丁點聲音的拚命替他們散熱,然而也並沒有任何用處,小明覺得自己很快就會跟一塊兒真正的石頭一樣,含水量不足1%。昨天有一條蛇爬到了小強的石頭上,小明切換到小強的視角看了看。

「嘿嘿嘿,母的,你小子有艷福啊!」

「滾。」

「母蛇都爬你不爬我,你小子魅力還是挺大的嘛。」

「注意觀察。」

他們趴在這兒裝石頭已經三天了,傳說中的高價值目標還沒有出現,預埋在腋下的脂肪都快消耗沒了,水也所剩無幾。如果那個該死的高價值目標還不出現,他們就得趕緊撤掉,明天敵人會看到,對面山坡上突然不知道咋了少了三塊石頭,大概是被母蛇勾引去當如意郎君去了吧。

小強按照特殊的頻率眨了三下眼,切換到偵察蜂的視角。偵察蜂嗡嗡嗡的飛到小明眼前畫了一個「8」字,示意注意跟蹤警戒,扭頭向敵方堡壘飛去。

小明讓狙擊槍處在地形視角,跟著偵察蜂調整瞄準點。狙擊槍現在看起來也像一塊石頭,當然它也只能像塊石頭,這地方最多的就是石頭和沙子,它如果像沙子的話,口徑就太小了點。

它有時候,比如說在城裡,也可以趴在屋檐上裝一隻肥貓。這個虛偽的傢伙。

「我靠,切我視角!」

小強突然來了一嗓子,小明在頭盔上一撥,趕緊切到小強的視角。

女的?!

太陽毫無遮擋的照射著沙漠,讓地面看起來和月球的表面差不多。石頭在地面上投射下清晰銳利的影子,讓整個畫面解析度顯得特別的高。地面熱空氣上升給遠處的景色渲染上一層虛幻,宇宙如果真的是計算機模擬出來的,這個場景得吃掉不少顯卡。

敵方的堡壘顯示出來就是個斑駁的亂石堆。亂石堆下面是個該死的中繼站,如果這個中繼站突然來個什麼大人物,說明他們準備利用這個中繼站實施一個挺大的行動。這時候小明和小強會聽上級的,要麼呼喚空中火力幹掉這個自以為偽裝得極好的中繼站,要麼找准機會一槍斃了那個大人物。

這麼個鬼地方根本不可能會有女的啊

在狙擊槍的視角看來,那個女的從地堡里走出來,繞過了一個石堆,然後左右看了看,繞過一個小沙丘,來到兩個沙丘中間的溝里,又左右看了看。

小強不敢冒險讓偵察蜂靠近,索性撤回了偵察蜂。

小明的頭盔顯示器里右下角的「共享」標誌亮起來,說明小強切到了他的視角。狙擊槍收窄了視野,提高了倍率,盯在女兵的身上。

對方那個女兵戴著軍帽,帽檐在她臉上投下來一片陰影,帽子後面露出一截短髮。綜合作戰外套上面掛滿了各種雞零狗碎,被女兵的身體撐成了一個斜坡,手槍套掛在胸前,顯得顫巍巍的。值得注意的是,她敞開得有點太多的領口有個明顯不是軍用品的東西,那是個項鏈而不是狗牌,狗牌上可不會有鑽石。她胸口有一點點汗珠,跟鑽石的光芒交織起來,讓小明有點頭暈。

她再次左右扭頭看了看,抬頭盯了一會兒沒有太陽也沒有雲的天,脫下褲子,撒起尿來。

小明聽到耳機里一聲清晰洪亮的吞口水的聲音,過了一會才意識到那是自己的喉頭傳來的,不禁感到有點害羞,趕緊條件反射一樣低下頭去。問題是不管用,不管他抬頭還是低頭,那個女兵的畫面都紋絲不動的清晰顯示在他眼前。

「流氓!」小明罵了一句。

「別廢話,注意觀察。」

「你他媽不流氓你切回你偵察蜂啊,切我狙擊槍幹嘛。」

「視場寬點。」

「共享」標誌滅了,小強果然切回了偵察蜂。狙擊槍的視角里,偵察蜂偏了一個角度,繼續接近地堡。

女兵的屁股白得耀眼,比太陽本身還要耀眼。小明眨巴著眼睛,轉動眼球盯著那片雪白的旁邊,狙擊槍的視角撤回了一些,但是還是太耀眼,小明感覺小腹有一團火在燃燒。

他乾脆去盯著偵察蜂的標誌。偵察蜂不敢靠太近,這玩意最大的缺點就是有聲音,在女兵附近撤回半空中繞了幾個圈子,小強讓它落回了自己身上。

地堡動了動

小強看不到,小明餘光看到地堡本身動了動

人類的本能實際上並不怎麼適應現代戰爭

裸猿、人類、Homo sapiens,這種動物的本能都是在非洲稀樹草原上錘鍊出來的,他們分為雄性和雌性。雌性喜歡裝扮自己,比如說在身上點綴上鑽石。雄性擅於隱蔽和偽裝,他們主要是負責狩獵。這種裸猿一般說來是基本無害的,儘管他們以為自己的任何行為都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性,這實在是一種錯覺。他們智力屬於中等偏下,很遺憾,如果他們是水生動物進化來的就好了,這樣他們的大腦尺寸就不用受到骨盆的限制。

Homo sapiens主要還是依靠本能來行動的。雄性總是追逐雌性,而雌性只需要負責裝扮自己等待追逐即可。在地球上非洲的一個叫東非大裂谷的地方上的稀樹草原里,雄性主要負責追逐兔子、野豬等等無辜的小動物,提供珍貴的動物蛋白,而雌性負責採集野果、禾本科種子,提供主要的能量來源。這種分工一開始確立了雌雄Homo sapiens的統治地位。那個時候還沒有戰爭這個東西,兩個部落的雄性也很少發生暴力行為。

問題是雄性人類總是喜歡不停的追逐雌性,然後趴她們身上起伏不定,末了大吼一聲,軟癱成一塊嚼過的口香糖。這個種族的數量急劇增長,採集和狩獵就沒辦法滿足雄性人類這種奇怪的愛好了,這種愛好的副作用就是不斷產生更多的人類,他們到處亂跑,導致更多的追逐和起伏不定。

事情開始不可收拾。裸猿們焚燒樹木,把採集到的禾本科種子灑在樹木屍體形成的肥沃土壤上,圈養動物,雄性開始佔據主導地位,讓雌性整天呆在家裡伺候年幼的裸猿幼崽。

這時候開始有戰爭的

雄性們聚集起來,操起各種傢伙事,先是特殊的農具,後來是熱核武器,致力於高效率減少對方的數量。他們變得狡詐陰險而且暴力無比,呲著一口進化不完善的牙齒,嚎叫著撲向另一群同類。這樣看起來他們遠遠不如以前在稀樹草原光著屁股奔跑的時候可愛。

他們連智齒和闌尾都還沒很好的解決,就想解決比這個複雜得多的問題:稀缺有限的資源和不斷暴漲的人口之間的矛盾

(阿拉伯語Homo sapiens)其實完全沒辦法很好的作戰。

我有個朋友來自遙遠的仙女座星系,他們的戰爭要更多的符合他們的本能。這個朋友是一大坨複雜的核聚變,他是一顆恆星。他呆在仙女座大黑洞的附近,那裡的恆星擠擠攘攘,大家都比較近。這裡的稀缺資源是軌道,如果有別的恆星進入了他的軌道,他會力爭把對方吃掉,利用重力。

問題是恆星太大了的話,壽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你要麼吃掉更多的對手變得強大而睿智,渾身散發著意味著不可一世的藍光,但是壽命短暫。要麼老老實實呆著等著別人吃掉你,而顯得暗淡的發著紅光,這樣你可以活得比仙女座星系還要長,至少是理論上。

續命和質量不可兼得。

我這個朋友很機智,他先是吃了幾個小紅矮星,然後一頭往大黑洞扎過去。他幾乎是擦著黑洞的事件視界飛了好久,精心的計算著軌道,不斷的加速,同時也被黑洞奪取了不少的質量。

最終他加速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飛出了仙女座星系,自己在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之間流浪了好久好久,途中還掠過了麥哲倫星系。他在這期間進行了漫長的冥想,對於存在與虛無、過去與未來、永恆與短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我跟他僅有一面之緣,我們談了不少。他因為被黑洞奪去了很多質量,顯得有些發獃,因此看起來比 可愛得多。

好吧,扯了這麼多,故事還是要結尾的。

兩頭Homo sapiens雄性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勁的時候,那個雌性裸猿突然就不見了。連帶著地上的尿液痕迹,耀眼的大白色屁股連晃一下都沒有,就消失了。誘人的鑽石與脖子上的汗珠,就這麼毫無人性的不見了,那地方現在只剩下沙子和石頭,就是這樣。

小強和小明一楞,同時大喊一聲:「系統入侵!

地堡那個位置突然竄出來一條白煙,那是一顆「馬兜鈴」小型戰術導彈,它是跟著偵察蜂來的。白煙鑽進小強他們隱蔽的沙丘的肚子里,掀起一大片黃色的倒圓錐形煙雲。太陽光被煙雲遮擋住,在白晃晃的地面上投下久違的陰影。

李二狗上士對自己設計的這個美女士兵模型非常的滿意,尤其是細節的把握。那個鑽石項鏈,真的讓他很自豪。地堡現在變成了一個裸猿士兵,他合上戰術電腦,收起發射器,在遠處的沙丘上投下一個小小的紅色激光圓點。一會兒會有一架垂直起降飛機到那裡接他,然後帶他去基地旁邊的士官俱樂部追逐衣著暴露的雌性人類。

這是一次漂亮的反獵殺。


時代性的影響,賽博朋克作為一個新的科幻文學元素誕生的時候,工業對於環境影響的概念才剛剛在社會中為人所知。而那是所描繪的未來都市總是典型的工業城市,所以伴隨著糟糕的氣候。而這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缺少陽光的陰雨或者濃霧天氣,就像那時的倫敦那樣。久而久之,這種陰暗的環境就變成了像是賽博朋克的標誌一樣東西了。


謝邀。

Cyberpunk描述的基本是被壓抑的世界,並且基本都含有Anti-Utopia色彩。

一些作品中的反烏托邦社會表面上充滿和平,但內在卻充斥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迫害等,刻畫出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這一類小說通常是敘述人類科技的泛濫,在表面上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但本質上掩飾著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可能的世界觀設定有:人類喪失自由、物質浪費蔓延、道德淪喪、民主受壓迫(或以另類方法製造「民主」)、階級制度橫行、自殺風氣橫行等等。故事表達的方法主要是透過一些變數,如人工智慧背叛人類,「野人」被帶進文化世界等,令主角明白到人類文明已變得僵化或腐化,並帶領自己走向毀滅,而主角再從中作出自我的選擇。 ---- Wikipedia CN

對比以下兩張圖片:

當然有點極端。如果你認得出來的話,這兩個一個是反烏托邦一個是烏托邦社會……

第一個來自"The Purge: Anarchy",第二個是某cg大神還原的「Star Trek Film: Back To Future」的某場景。

如果僅從天氣,你可以清楚地判斷記下來將會發生什麼,對嗎?

而Cyberpunk就是為了通過這種天氣渲染出壓迫的場景,以及主角的反抗是多麼的「偉大」。

這是一般Cyberpunk作品的套路。

下面給一個不太Cyberpunk的Cyberpunk作品,你也能感受到天氣和環境對讀者情感的影響:

"他是對的。"白冰說,

"什麼?"

"首長是對的。"白冰說著,緩緩轉身面對宋誠,他的雙眼布滿血絲。

"這是你思考了一天一夜的結果?"

"不,我完成了鏡像的未來遞歸運算。"

"你是說……鏡像能模擬未來了?!"

白冰無力地點點頭; "只能模擬很遙遠的未來。我在昨天晚上想出了一種全新的演算法,避

開較近的未來,這樣就避免了因得知未來而改變現實對因果鏈的破壞,使鏡像直接跳到遙遠

未來。"

"那是什麼時間?"

"三萬五千年後。"

宋誠小心翼翼地問:"那時的社會是什麼樣子?鏡像在起作用嗎?"

白冰搖搖頭:"那時沒有鏡像了,也沒有社會了。人類文明消亡了。"

震驚使宋誠說不出話來。

屏幕上,視點急劇下降,在一座沙漠中的城市上空懸停。

"這就是我們的城市,是一座空城,已死去兩千多年了。"

死城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正方形的世界,所有的建築都是標準的正立方體,且大小完

全一樣,這些建築橫豎都整齊地排列著,構成了一個標準的正方形城市。只有方格狀的街道

上不時揚起的黃色沙塵,才使人不至於將城市誤認為是畫在教科書上的抽象幾何圖形。

白冰移動視點,進入了一幢正立方體建築內部的一個房間,裡面的一切已經被漫長歲月

積累的沙塵埋沒了,在窗邊,積沙呈一個斜坡升上去,已接上了窗檯。沙中有幾個鼓包,像

是被埋住的家電和傢具,從牆角伸出幾根枯枝似的東西,那是已經大部鏽蝕的金屬衣帽架。

白冰將圖像的一部分拷貝下來,粘貼到處理軟體中,去掉了上面厚厚的積沙,露出了鏽蝕得

只剩空架子的電視和冰箱,還有一張寫字檯樣的桌子,桌上有一個已放倒的相框,白冰調整

視點,使相框中的那張小照片佔滿了屏幕。

這是一張三口之家的合影,但照片上的三人外貌和衣著幾乎完全一樣,僅能從頭髮的長

短看出男女,從身材的高低看出年齡。他們都穿著樣式完全一樣的類似於中山裝的衣服,整

齊而呆板,扣子都是一直扣到領口。宋誠仔細看看,發現他們的容貌還是有差別的,之所以

產生一樣的感覺,是因為他們那完全一致的表情,一種麻木的平靜,一種獃滯的莊嚴。

"我發現的所有照片和殘存的影像資料上的人都是這樣的表情,沒有見過其他表情,更

沒有哭或笑的。"

宋誠驚恐地說:"怎麼會這樣呢?你能查查留下來的歷史資料嗎?"

"查過了,我們以後的歷史大略是這樣的:鏡像時代在五年後就開始了,在前二十年,

鏡像模擬只應用於司法部門,但已經對社會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人類社會的形態發生了重

大變化。以後,鏡像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歷史上稱為鏡像紀元。在新紀元的頭五個

世紀,人類社會還是在緩慢發展之中。完全停滯的跡象最初出現在鏡像六世紀中葉,首先停

滯的是文化,由於人性已經像一汪清水般純潔,沒有什麼可描寫和表現的,文學首先消失了

,接著是整個人類藝術都停滯和消失。接下來,科學和技術也陷入了徹底的停滯。這種進步

停滯的狀態持續了三萬年,這段漫長的歲月,史稱』光明的中世紀』。"

"以後呢?"

"以後就很簡單了,地球資源耗盡,土地全部沙漠化,人類仍沒有進行太空移民的技術

能力,也沒有能力開發新的資源,在五千年時間裡,一切都慢慢結束了……就是我們現在顯

示的這個時候,各大陸仍有人在生活,不過也沒什麼看頭了。"

"哦--"宋誠發出了像首長那樣的長長的一聲,

估計有人看過,這個是劉慈欣的作品(2004)《鏡子》。知乎上看很多人對這個有過討論,生理學的、物理學的什麼都有。個人認為劉慈欣擅長的Cyberpunk基本就是這種人類已經滅絕或是幾近滅絕的未來。

而且,這部小說還是劉慈欣當時的風格:Bad End。

在經過以上感情同步之後,結局是這樣的:

過了很長時間,他才用發顫的聲音問道,

"那……我們該怎麼辦?我是說現在,銷毀鏡像嗎?"

白冰抽出兩根煙,遞給宋誠一根,將自己的點著後深深地吸了--口,將白色的煙霧吐在

屏幕上那三個獃滯的人像上:"鏡像我肯定要銷毀,留到現在就是想讓你看看這些。不過,

現在我們千什麼都無所謂了,有一點可以自我安慰:以後發生的一切與我們無關。"

"還有別人生成了鏡像?"

"它的理論和技術都具備了,而根據超弦理論,創世參數的組合雖然數量巨大,但是有

限的,不停試下去總能碰上那一組……三萬多年後,直到文明的最後歲月,人們還在崇拜和

感謝一個叫尼爾·克里斯托夫的人。"

"他是誰。"

"按歷史記載:虔誠的基督教徒,物理學家,鏡像模擬軟體的創造者。"

五個月後,普林斯頓大學宇宙學實驗中心。

當燦爛的星海在五十塊屏幕中的一塊上出現時,在場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都歡呼起來。

這裡放置著五台超弦計算機,每台中又設置了十台虛擬機,共有五十個創世模擬軟體在日夜

不停地運行,現在誕生的虛擬宇宙是第32961號。

只有一個中年男人不動聲色,他濃眉大眼,氣宇軒昂,胸前那枚銀色的十字架在黑色的

套衫上格外醒目,他默默地划了一個十字,問:

"萬有引力常數?"

"一點六七乘十的負十一次方!

"真空光速?"

"每秒二十九點九八萬公里

"普朗克常數?"

"六點六二六!"

"電子電量?"

"一點六零二乘十的負十九次方庫侖。"

"一加一?"他莊重在吻了--下胸前的十字架。

"等於二,這是我們的宇宙,克里斯托夫博士!"

燦爛的星海啊!星海啊!!!這個在歷來的科幻作品中代表希望和美好未來的元素被劉慈欣在這裡用來展現絕望!!!

還有羅輯的星空恐懼症,劉慈欣把本代表希望的元素轉而表現絕望的能力太強了!

我相信你也感受到了這個結局的悲傷。

當然為什麼說這個並不是很Cyberpunk,因為這篇小說主體描寫的不是未來。

另外這個作品其實很有深度,不僅是這種絕望和決定論/控制論,基本上是在說技術無罪、人類對遙遠的未來無能為力之類的話題,不過還是很絕望的,不是嗎?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Cyberpunk都會是陰雨沉沉的,比如:

電影名是「Ex Machina」,看看這個場景,你能和利用人類的人工智慧(以及其邪惡的發明者)想到一起嗎?

哦,不過這個雖然是人工智慧背叛人類,不過人類社會本身並沒有受到壓迫,如果更加極端一點故事可能會更美。

當然雖然和人工智慧有關不過這個電影並沒有像「The Purge」和鏡子那樣滿滿的Cyberpunk和Anti-Utopia風。

描寫邪惡的人工智慧也可以是晴天啊,對嗎?

至於場景設定,學一次劉慈欣:

嗯,這個是Star Trek Beyond的一幕,根據如何評價《星際迷航:超越星辰》第二版預告片? - DRUM lUNA 的回答的猜測,可能是人類為了離開銀河系修建的世代曲速飛船。當然我個人覺得離開銀河的目的可能不是探索,有可能是聯邦不得不離開了,那麼一切就能解釋了:也許銀河系出現了什麼問題,比如不再能繼續進行曲速航行(Particle Omega)或者其他的原因,人類要離開銀河了;聯邦要離開銀河了,嗯,挺絕望的,留下來的人呢?

當然以上純屬猜測,因為電影還未上映。不過看著我的猜測再看這個圖片:星空表示絕望,完美!那麼,作為結尾,Bruce Sterling的這句話送給你,希望你能夠體會到科幻的美,無論是愉悅的Utopia還是悲傷的Anti-Utopia:

待人如待鼠,所有對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給人。閉上眼拒絕思考並不能使這個慘不忍睹的畫面消失。 這就是賽博朋克。


心理測量者不是

黑客帝國不是

黑鏡也不是


因為原型在英國。

而英國本身就多雨。


【更新:評論有說故事背景的污染也是陰雨天氣的因素,個人表示基本贊同。另外基礎設施和下層建築的老舊損毀也是賽博朋克的一大特點。目的同樣是體現混亂的社會秩序。但是這和陰雨天氣關係就不大了,這裡淺表即止。】

首先是表現反烏托邦式的未來以及壓抑晦暗的社會心理。我在此基礎上補充一些。

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談到賽博朋克的概念。「賽博朋克」的概念來源於科幻小說。其中有兩個重要元素,賽博和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與punk的結合詞)。賽博體現的是科技和未來技術,朋克則代表反抗,矛盾,衝突,正是輝映反烏托邦的世界設定,和社會秩序受到破壞的故事背景。

1.五六十那年代黑色電影的影響。

故事發生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未來,主角通常為具有反抗性格的技術高超的黑客、特工,作品多探討人與強權高壓的對抗、人與機器的關係等等。賽博朋克主題的電影繼承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好萊塢黑色電影(Film Noir),色彩多為陰暗的冷色調。陰雨連綿的天氣條件,巨大的人工都市,毒品、瘟疫和暴力橫行,體制森嚴的寡頭強權,遊走在城市間間的賞金獵人……這些,是賽博朋克作品中常見的景象。

2.低背景光度以著重表現城市陰影與燈光。

陰雨天的設定常常為了著重表現城市的光和陰影,尤其是陰影中的城市燈光。燈光代表的是科技感,也是陰影的參照物,使陰影更加濃重陰鬱。朦朧晦暗的環境氛圍能夠強化城市的廣度和深度,留出想像空間,造就很強的的神秘氛圍。城市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隱藏在角落裡,觀眾不得而知。這種略顯陰森的神秘感是賽博朋克的必要元素。

3.利用陰雨天氣凸顯混亂、擁擠的特徵。

除此之外,紛亂擁擠也是賽博朋克的通常特徵。陰雨環境中更容易突出這種特徵。一般來說,賽博朋克中都有這種設置。要麼是鱗次櫛比的巨大建築、車水馬龍的交通工具,要麼是龍蛇混雜的街道和人群。這種逼仄混亂的空間,主要是對映」被破壞的社會秩序,發達科技與社會生活的矛盾」的故事內核。

4.科技發達但不平衡,生活質量低

中下層人群的生活質量與科技的發展程度不匹配,這一點在陰雨天氣下得到更好的詮釋。陰雨天氣對應了低下的生活環境,也更強調了內心狀態的壓抑和陰鬱。

舉例說明。遊戲《暗影狂奔:香港》(網圖,侵刪)

背景中半顯的巨大建築物是整個畫面的背景,色調從下到上越來越暗,低處燈火通明,到了高處已經只剩下壓抑的黑暗。視角前的場景擁擠冗雜,光怪陸離,人群混雜無序(反烏托邦,社會秩序混亂)。整體畫面給人的感覺就是,超現實,神秘,壓抑,紛雜,敬畏。某種程度上說類似魔幻現實主義。

這幅圖還有一處值得提起的,就是圖片下方傳統建築物的設定。這種設定以香港為代表在《攻殼機動隊》等作品中出現了很多。通常都是以東方城市為模版。也是因為東方建築更能表現紛雜擁擠的一面。這種傳統與科技,未來與過去的怪異的結合,看似衝突矛盾的同時又莫名的和諧,極具朋克精神(換句話說,這很朋克)。

綜上所述,前面提及的特徵在陰雨天的環境下更能得到完美的表現。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傳達一個核心思想——「科技發達但發展不平衡,社會秩序混亂,整體情緒壓抑焦慮 」。這正是一般賽博朋克所需要達到的目的。

以上。

ps:另外給出幾幅圖。侵刪。

附圖一,生化危機片頭,陰雨擁擠的東京街頭。冗雜的撐著傘的人群,極度壓抑,紛亂。

附圖二,陰天的賽博城市,光影的表達。

附圖三,重慶洪崖洞^_^,鱗次櫛比的建築物,密不透風。奇幻的傳統建築與科幻的摩天大樓的對比。這是我認為最賽博朋克的一張。


我想得比較簡單:因為祖師爺菲利普迪克和大師兄威廉吉布森一直都在這麼寫,於是後來的人就習慣性的跟著這樣寫了,就好像大部分太空歌劇裡面的主體人類社會都會因為各種說得通說不通的原因倒退成半死不活陰陽怪氣的血緣貴族政體一樣。

或者再說得直白一點兒,就是大部分作家的突破能力並不強。反例就是我偶像弗諾文奇,《真名實姓》、《循環》裡面並沒有什麼陰雨連綿(後面這個根本連外景都沒有),《深淵上的火》系列雖然也有中世紀的政體,但在整個世界觀里並不是主流(尤其是爪族,其實只是科技處在中世紀水平,他們的政體和人類歷史上的貴族政治有很大的差別)。

說明你只要夠強,其實是可以不用非得讓賽博朋克裡面陰雨連綿的,即使是反烏托邦也不用。


1、陰天,在不開燈的房間,當所有思緒都一點一點沉澱。愛情究竟是精神鴉片,還是世紀末的無聊消遣?

2、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在同個屋檐下,你漸漸感到心在變化~


一來是渲染壓抑氣氛營造故事範圍。

二來(我猜的)利於糊弄觀眾視覺少出特效紕漏。

三是個比較特殊例子。我忘記是我小說/電影/動漫里看來的,還是我自己寫過類似的設定,有些設定里的陰雨是人造環境漏水或者人造天氣系統故障。


很多科幻電影色彩總是灰暗朦朧的,我猜測跟電腦設計技術的不夠完善有關,大概畫面渲染的軟體,在極其明亮的環境下容易破綻百出,灰濛濛、暗摸摸的背景,大大降低了電腦輔助設計的難度。


推薦閱讀:

為什麼當年要拆除九龍城寨?
如何後期出賽博朋克的感覺?
<神經漫遊者>之後,還有那些著名的賽博朋克小說?
開元書印是什麼背景?為什麼會出那麼多 cyberpunk 小說?
還有哪些類似於《屠龍之技》這樣的小說?不限於科幻,和編程有關的

TAG:電影 | 遊戲 | 科幻 | 賽博朋克Cyberpunk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