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如何產生的?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能把事情做好。可是我們仔細去思考,興趣與可以把事做好的關係,還是有很多細節值得探討的地方。

(註:這裡興趣指由愛好而產生的愉快情緒,特指對某技能、專業、工作的愛好。不指對吃、性、金錢等的興趣)

到底是因為有興趣才能做好事情,還是因為做得好事情,所以會有興趣一直去做?二者還真是有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味道。

我們一般的理解,如果對一件事不感興趣,強迫自己去做通常是很痛苦的。

比如你不喜歡數學,但由於從小到大,它都是主科,特別高考,往往數學成績決定了最終的排名,所以……所以你必須硬著頭皮去學、去做題、去考試。考試分數不佳,挫折感很強烈,對數學更加沒興趣。可是,為了自己的將來,還是不得不打開那滿是紅叉的試卷,開始苦悶的訂正。人生不如意莫過於此,不感興趣也做不好它卻還要不斷堅持。把數學作為所有專業方向主科的那位規則制定者,對於那些不喜歡數學的人來講,是多麼的不近人情啊!

另一方面,我們做得好的事情,通常都會對其感興趣。比如你因為兒時學會了游泳,於是你就一直比較喜歡游泳。你對因為初學打麻將贏了幾把,于是之後你經常喜歡找人玩麻將等等。由於你在某方面做得還不錯,因此會一直不斷關注它、學習它、練習它,之後就玩得越來越好,形成了良性循環。

那麼問題來了,興趣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在第一次接觸一件新技能,比如學習游泳。可能是主動自願、可能是父母逼迫、可能是巧合遇上,總之,對於此事完全白紙的我們來說,不會帶有太大的成見,無論是否喜歡大多都不會有強烈的情緒(少部分「一見鍾情」的我們另談)。

我們開始嘗試它。至少要下到水裡去撲騰幾下。旁邊也許有家人、朋友或老師指點,你開始學著悶水,開始感受浮力,開始手劃腳蹬。期間不小心嗆到幾口水,甚至體驗到沉下水底差點淹死的感覺等等。然後,經歷了一段時間練習,你有點學會了游泳或者依然不斷嗆水沒有學會游泳。此時,前者就會對游泳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後者則對游泳失去了興趣。

接下來就很簡單了,前者會越來越好,後者依然不會游泳。前者會在今後的很多年裡對別人說:我對游泳很感興趣,喜歡游泳,哪怕游泳依然是菜鳥級別,而後者……可能很少會再次下水。

到底是因為對游泳天生感興趣,才學會了游泳,還是因為學會了游泳,所以對游泳產生了興趣呢?我認為兩者都不是興趣產生的問題核心。

理論上,一個正常人經過合理練習就一定可以學會很多人都能掌握的游泳技能。之所以最終導致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問題出在了初學的過程中。

當一個人從第一次接觸一件事到入門初步掌握這件事,這個過程的體驗好壞決定了對此事的興趣多少。也就是說,不管你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選擇任何一種專業,從事任何一個工作,如果你在剛接觸的時候可以比較順利達到入門,體驗到些許成就感,那麼你就會對它感興趣,甚至越來越有興趣,也越學越好。反之,初學體驗不佳將直接導致興趣喪失。

所以我認為,興趣有無起初主要取決於初體驗。如果這樣理解那麼解決辦法很好找了。那就是盡量讓初體驗不那麼困難,挫敗感不那麼強烈。比如有一個極具教學經驗的老師或教練來幫助你入門,找非常適合入門的圖書視頻或軟體來學習,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有親朋好友在旁邊鼓勵加油。

回到本文前面講學習數學的例子。如果小朋友的家長或者小學低年級時的數學老師可以給孩子足夠的趣味引導和鼓勵,比如讓他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存在,讓他能夠相對容易的理解算術的概念、克服數學恐懼並且能夠取得一定成績,考過幾次90分以上。那麼之後的數學學習就不至於那麼艱難,情緒上也不會造成學不好,導致不感興趣,進而更加學不好的惡性循環。

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興趣有沒有可能與生俱來?

也就是說,有沒有可能對某個技能可以從沒接觸而就一見鍾情,特別喜歡?

我陪兒子第一次到籃球場打籃球,他就表現出了很想把球投進籃筐的意願,當時他個頭和力氣都還很小,投進球非常不容易,但顯然是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當天大概是投進了兩三次籃筐吧。後來我就刻意帶孩子來打籃球練習投籃,目前已經一周一次練習,堅持了近兩年時間,孩子一直保持著比較高的興趣度。

仔細反思,這是打籃球的第一次初體驗嗎?應該算是,但就投擲東西來說並不是。早在兩歲的時候我就陪他玩把乒乓球投進一兩米遠的桶里的遊戲,他玩的很開心,我在旁邊也多加鼓勵,或許這就已經種下了喜歡投擲的影子。再思考,這就是初體驗嗎?好像還有更早的時候。在他還只能爬不會走的時候,我就陪他玩過扔玩偶的遊戲。或許當時我表揚過,激勵過,他就喜歡上了投擲東西。也就是說,第一次上籃球場就喜歡去嘗試投籃,這個動機應該是有原因的,雖然很難找到所有的原因,但通過回憶和思考,是可以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有些人第一次聽到搖滾,會覺得糟糕透頂,但另一些人卻心曠神怡。這當真是天生的喜好造成的?或許細細追究,喜歡搖滾的人在兒時都有過敲板凳拍桌子的玩樂經歷,都有過小夥伴一起操場嘶吼的快樂經歷,或者自己雖沒有經歷,但父母在音樂上有獨特的品味影響到自己等等。而討厭的人或許兒時正在專註做事時也有過聽到類似聲音感覺受到了騷擾,很難受的經歷,於是不喜歡。第一次聽搖滾,只是一次觸發,但早年的多種體驗不容忽視。

前面游泳的例子,沒學游泳前,喜歡玩水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在兒時澡盆里就可能有比較快樂的體驗,導致比較喜歡玩水,於是真的要學游泳時,可能有過快樂玩水的初體驗的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游泳的學習,甚至一下子就愛上了游泳。但如果兒時洗澡被冷過、摔跤過等,這種玩水的壞體驗將直接影響孩子學游泳時的動機,會造成動力不足,甚至厭惡。

所以,一見鍾情式的興趣愛好,還真不一定是一個特定的場景,突然就發出「太棒了,這就是我想要的」的感慨。或許在這之前,有成百上千次的不同但類似的體驗,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只是到了這個特定的時候,突然激發了出來。

興趣是否是天賦,其實很難下結論。我通過多本圖書的閱讀發現,天賦這東西是否存在,在心理學界有很大爭議,但同年齡的人智力發展有高低是比較確定的。有些人稍微學習,就能把某種事情做得好到超過大多數人,現在已經很多例子了。比如個別一些人具有的音樂、數學、運動上的起始優勢。但追根溯源,這些優勢總是與幼兒時的某種環境有聯繫。例如音樂世家的孩子更容易喜歡音樂並表現出優勢,小時候數學好的人很容易喜歡上編程等。

不過,假如某孩子接觸過畫畫後,當真就是特別喜歡畫畫,但父母卻不給他任何塗鴉的機會,或者對他要求特別高,畫得不滿意就破口大罵,那麼他將來就很難在畫畫上有所發展。也就是說,即使存在某種興趣喜好甚至技能上的天賦,如果初學體驗不佳,也會造成興趣喪失,進而技能天賦喪失。

總之,在接觸學習時,有了一些輔助條件的幫助,讓初體驗感覺不錯,那麼我相信讓自己對某事產生興趣,並持續愛好它,就變得比較容易了。

題圖來自我兒子暖暖的一幅原創作品。

本文原寫於2013年, 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培養? - 程傑的回答 - 知乎 近期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對興趣是否與生俱來有了新的認識,特此修改。

關於我孩子練習籃球投籃的文字,請參看8歲的孩子做事很磨蹭,專註力不夠,有什麼好方法改善? - 程傑的回答 - 知乎

本人微信公眾號【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五歲的兒子:爸爸,為什麼我看到電視叔叔抱阿姨,我的雞雞會變長?

TAG:儿童教育 | 兴趣培养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