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對自己內心的掌控與失控
之所以這篇拖到現在才搞定,是因為一直刪刪改改,不知道怎麼寫更合適。
移魂女郎 / 被禁錮的女孩 / 女生向前走
豆瓣評分:8.3
我給了四星。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的存在是有爭議的,有人否認這一障礙的存在,認為其不是人格障礙的亞型。我國《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人格障礙沒有這一亞型,所以一段時間內對此疾病的診斷出現困難,在臨床上常被誤診為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神經症等。ICD-10、DSM-Ⅳ中認為其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意識和情感的不穩定,並有明顯的衝動性的普遍模式,可有自傷行為,也可出現一過性的精神病性癥狀,而這種情況應該是在童年或青春期就開始的,不是成年以後才出現的。——百度百科
在我這個(非科班但從事過心理相關工作的)外行人眼裡,很多心理疾病(非器質性病變),源自於失去了對自己內心的掌控。尤其是各種人格障礙,就是各種人格遇到了障礙。障礙源自內心,那就必須從內心來找葯。所以人格障礙難治,也許是因為葯在患者自己那裡。
人本有多種多樣,所以人格也多種多樣,不同的成分按照不同的比例和順序組成了不同的我們。正如人生有許多坎兒一樣,內心的成長也許要經歷許多坎兒。尤其是在嬰幼兒期、孕哺乳期、青春期、更年期等腦、激素之類身體組成部分波動變化巨大的時期,精神世界也會隨之波動變幻尋找新的平衡。有的人找到了新的平衡,有的人卻在大浪中迷失了方向。
所以,這種人需要的不是醫生,而是燈塔。
說回這部電影,我給的評價是:
放任情緒容易,控制其細水長流難。變成瘋子容易,保持不瘋難。凡是把這部理解成飛越瘋人院的,都沒理解這一層。
友情提示:以下可能有劇透。
以往寫觀後感,就真的寫成了觀後感,沒觀過那些電影的人,應該會覺得枯燥乏味吧,以後我會加上影片內容的簡單介紹。
這部電影和《飛越瘋人院》完全沒可比性,不管是看下面的文章還是電影都無需有定勢思維。
一個被診斷為邊緣型人格障礙的女生,住進了一所名為療養院的精神病院,遇到了形形色色的病友,一起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用了一年的時間,女主終於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葯,痊癒出院。
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原著小說的中文版叫《冰箱里的燈 》,我在看完電影之後就加到了待讀目錄里,是作者撰寫自己的真實經歷。
這部電影里沒有陰森恐怖的籠子,沒有虐待,沒有電擊場面(但是提到過電擊,這是目前也在用的一種治療手段),療養院環境祥寧靜,護士很暖很貼心,醫生很平和很專業。
看豆瓣上好多人說這些人都沒病,只是個性獨特而已,是因為世人不容異類才被關起來。其實仔細看的話能看出來,這些人自己深受痛苦,如果一個人被自己的個性所困擾,那麼不是個性本身有問題,就是思維方式有問題。以前我總是這樣判定某些心理疾病是否到達疾病程度,就是「患者本身是否深受其害、想要改變卻苦於無從下手」(沒有普適性,不要模仿)。
電影中有記筆記的情節,讓我想起以前給患者布置作業,檢查時也是會收到寫得密密麻麻的紙張和本子。在我看來,這些寫下來畫下來的東西,都是幫助他們找到燈塔的探測器。我幫助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灑下一堆堆的探測器,把探測範圍不斷排除、縮小,直到圈定出合理的坐標。就這樣,一步步接近心中的燈塔。
這個過程,可長可短,就像漂浮在漆黑一片的海中央,並不知目的地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所以他們可能會疑惑、會受挫、會懷疑自己、會懷疑醫生。這樣的舉動,會在內心的汪洋中產生新的波動,也許是巨浪也許是漩渦也許是海嘯。
一切會逐步走向失控,從小的失控牽扯出較大的失控,直至到最大的失控。
精神類藥物,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建議服用。要相信我們的腦是有控制自己的能力的,不要用藥物去抑制或放大某些點,不止是扼殺了它施展本領的機會,還會有或多或少的後遺症出現。
片中交換藥物、隱藏藥物、濫用藥物的情節都有,在很多以精神病院為舞台的作品中也常看到。很多時候,精神類藥物不是在幫你控制,而是讓你沒有能力去失控。它們,不是朋友,是雙刃劍。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調節方式、放鬆方式,有自己的舒心大法、精神慰藉。可以是運動、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旅遊,也可以是酗酒、可以是濫交、可以是嗑藥。不過後者可能會傷害到這個人,無論身還是心。
療養院里的她們也不例外,她們的問題並沒有太嚴重,她們自己意識得到,也會主動努力尋找緩解或改善的方法。
要說他們和我們的不同,大概就只有「我們沒有失控」這一點。正如我評論里寫的,想讓自己失控容易,只要牛角尖一直鑽,腦子不停想,放縱自己的感官和所有情緒,很容易就會跨過那條看不見的線。所以在遇到重大事件時,有些人就在極度悲傷痛苦驚恐之中跨過了那條線,卻無法找到回來的路。
他們只要找到了那條路,回來了,就會再次回到我們當中。而我們一旦跨過去,沒能回來,也就變成了他們。
控制內心的海洋,讓它不要有太大的風浪,是一件很難的事。壓抑久了會爆發,忍耐久了會崩潰。最好的方法是讓它變得更廣闊,可以容得下各個角落裡發生的風暴海嘯,最終也有能力恢復平靜。但這就意味著,一旦迷失,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去尋找燈塔,也許比一生的時間還久。嘛,生活本就如此,捨得相依嘛。
扯了一堆有的沒的,說回電影。一主一配兩個女生各有特色,都演繹得不錯。朱莉(上圖左)還藉此拿到了一個奧斯卡最佳配角,話說她真適合演瘋丫頭……
用剃刀會痛,跳河又太潮濕,用鹽酸會弄髒衣服,吃藥會痙攣,槍不合法,上吊靠不住,瓦斯太臭,乾脆還是偷生吧。——台詞
我不想補充自殺成功率和死狀等知識,只想說一個迷信(就是你愛信不信的意思):
人的陽壽都有數,自殺是在陽壽耗盡之前死亡,所以死後每隔七天需要重複自殺全過程,直至陽壽耗盡。
上圖這場面你們會印象深刻的,當然還有首歌,錦上添花:The End of the World
電影最後部分沒有講出來的,據說書里都講出來了,所以想知道所有配角龍套的結局可以看看書。
找到燈塔不比掌控內心容易,所以優先學會掌控自己的心才是上策。
如果你已經被確診某某人格障礙的話,不用悲觀,加油把障礙去掉,只剩下某某人格就可以了。
我們對自己大腦的了解還很少很少,在那不知何處的地方,確實有燈塔,需要它的話,就去尋找吧。
註:圖片均來自http://douban.com。
本文微信版點這裡:
『電影』對自己內心的掌控與失控
【微信公眾號:子瞳】
【同步更新,歡迎關注,下圖可掃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