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來與審題
想名字好頭疼
這是2016年寫的最後一篇文章了,
當大家看到的時候,
就變成了2017年寫的第一篇文章。
是不是很神奇?
給大家講三個短故事,是我現在的感慨,也希望這三個故事,能在2017年與大家一路成長
慢下來
這是我2016年對自己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慢下來」
我們做事情的速度遠比大腦運轉效率低的多,似乎這是我2016年最大的收穫。
想做的事情太多,結果一件事情都沒做好。
現在,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會多次提醒自己「慢下來」
半強迫性的阻止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事實上,我們遠沒有自己所認為的那般厲害。
恰恰相反,大部分的時間,大部分的人如我一樣,太無力。
有幾次,我通過公眾號與大家互動一下,我想了解一下,關注我的讀者想要看些什麼內容,有提到產品入門的,有提到學習計劃的,還有數據分析,用戶畫像的。
其實很想讓大家慢下來,一點一點把事情做好。
我們可以問一些,你真正遇到的問題,這樣你能具體描述出來,我也能明白你的問題是什麼。
就拿數據分析而言,如何做統計埋點,如何理解活躍度,如何採集數據,如何做分析表,數據分析的維度,如何繪製圖形,如何做大數據模型,這麼多內容,你是想讓我回答什麼呢?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沒有人能夠試圖學會所有的知識,往往我們最終學到的更多的是「能用到」的知識,而非「他人的故事」
我們做的「快」,是能力和熟練度的一種體現,並不是一種自我催眠,不是一味的給自己找事情做。
每天,你的待辦事項里都是滿滿的20多件事情,每周大計劃10幾個,每個月的學習對象七八個。
這真的是快嗎?
這是「雜」不是「快」,你需要「慢下來」
少做一點,但每做一件事情,就完全消化這個事情的知識。
需求文檔,我們都寫了很多次了,你沉澱下來什麼了嗎?
一件最基礎的事情,你的效率有多久沒提升了?
看了那麼多文章,你是更懂了,還是更迷糊了?
建議大家 「慢下來」
審題
我們只是很快的把事情做完了而已,很遺憾,這對我們自身來講,「毫無意義」
上級安排了一個任務給我們,寫一份競品分析,用來給市場講故事,宣傳。
給了我們一天的時間,問題是這幾款競品都是沒辦法體驗的,是特殊場景的產品。
我們拿著這個任務,開始看競品,下班的時候,我們把競品分析發給了你的上級。
然後,我們沒問,他也沒再提這個事情
後來,我們知道上級熬夜做了一份競品分析,發給上級的上級。
我們確實把事情做完了,也確實做的挺快。
可惜,我們做錯了。
我們做了一份「功能對比分析」。
我們忘了,這份分析主要是拿去給市場講故事的,拿去宣傳用的。
難道我們的運營同學,拿著別人家的產品細數他們的bug來做品牌宣傳嗎?
正常情況下,一個人的做事效率會和能力掛鉤,但我發現了另一種「正常情況」
為了快點做完,就不去審題了。
朋友問你在做什麼產品,你答不上來,只能說老大安排什麼就做什麼。
為什麼做?不知道,
做什麼?不知道
反正做完就行了。
慢下來,審審題,想一想,為什麼做,又要做什麼。
你的leader,讓你寫一份需求文檔
你真的認為,就是寫需求文檔而已嗎?
功能有沒有遺漏,邏輯是否正確,異常情況如何處理,開發過程中如何統一需求,避免反覆溝通,避免研發自定義,測試提前介入等等。
不知道這些的你,你的需求文檔寫完了,沒有任何意義。
出事故了,你的leader讓你去調查一下
你調查了一天,告訴他,真的出事故了,沒有任何意義
於是,你的leader,自己去調查,為什麼出了事故,出了什麼事故, 影響面積有多少,現在如何處理,未來如何避免。
你真的太看不起這些「小任務」了。
也許你只關心怎麼去做喬布斯,也許你只關心用戶需求,市場需求,也許你只關心商業模式,公司戰略。
你覺得產品經理就應該像CEO一樣思考,要有價值,要為用戶創造價值。
可你似乎沒有明白,什麼是產品。
什麼是產品
我們拜讀簡約至上,深諳產品要簡單,過於複雜的產品會增加用戶的使用成本,
但我們卻一直在給自己增加更多的內容,讓自己的工作,事業變得複雜。
如果把我們的事業看做產品,讓他簡單點,一個階段只做一件事情,這樣我們的「達成率」是否會更高一些。
我們學慣用戶調研,學慣用戶畫像,我們知道針對用戶的痛點,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來設計產品,解決用戶的需要。
但似乎一直沒有想過,我們的搭檔,他們有什麼需求,研發,測試對我們的工作輸出有什麼需求,似乎沒有想過如何讓大家的協作效率更高,於是,「撕逼」成了潛規則。
我們都知道MVP,都知道小而美,用最短的時間做最有效的事情,我們將兩周一個版本視為榮譽。
但我們總是學一會這個,學一會那個,這個星期學後台,下個星期學數據分析,我們想要成長,卻似乎永遠找不到自己的「MVP」
我們知道工具性產品,要以提高用戶效率為主要目的,這些產品之間的競爭就是比誰更快,比如美圖軟體,誰能用更快的速度處理處更好看的照片。
但我們總沒有想過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快,讓自己的原型畫的更快更好,讓我們的文檔寫的更快更全。
所以,什麼是產品?
慢下來,你能做的,必然是你當前最需要的。實際上,做你當前最需要的事情,就已經足夠了。
推薦閱讀:
※【可能性 | 產品與大設計】推薦閱讀(039期)
※張明雲的Live——Android 安裝包瘦身指南
※這篇必看:那些產品、交互新人初入職場踩過的坑
※產品經理的用研手冊10 - 溝通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