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共同體意識

我小時候是非常循規蹈矩、自卑內向的女孩子,在學校和家庭都安分守己。父母和老師好像都沒有說過類似因為你是女孩你就沒有前途之類的言語,多是強調大家都是農村孩子要努力學習出人投地之類的。也可能是得益於隨處可見的「生男生女都一樣」之類的宣傳語。但我總能隱約感覺到我因為女性身份而被排斥或區別對待,比如男孩的遊戲對女孩子的不歡迎,表哥和我弟玩遊戲時對我的排斥,比如農村普遍的n姐+1弟的組合。而父母此時並沒有主持公道,也沒有讓我感到安全。在這種被排斥的氛圍中,我漸漸有了女性身份認同,而非厭惡。大概是因為同時我得到了其他女性的關愛,比如表姐對我的溫柔,帶我去縣城玩耍,讓我在心底渴望這樣一個母親。而從小到大住女生宿舍一直比較融洽,女生對於自己的幫助遠大於男生,我對女生的了解也遠大於男生。一面是身為女性被排斥,一面是被女性所接納,讓我漸漸有了女性群體為精神家園的感覺。

然而與女性友好,卻並沒有讓我變成女同性戀,原因還是從現實生活和社會信息上我都不知道有同性戀,我的慾望被引導到了男性身上而成為一個標準的「異性戀」。我認可自己是精神「百合」,雖然對男人也有愛,估計只是因為他們有一些感情細膩的特點。而在我接觸同性戀之後,正是因為女性共同體意識不能讓我成為「拉拉」,因為太認真所以更謹慎,在意陪伴遠多於慾望投射,且我已走向了開放關係不再是傳統的「異性戀」。而拋開生理和社會性別劃分,我承認我只愛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的人,性則只需要互相愉悅即可。

為什麼會突然關注女性共同體意識這個話題呢,主要是之前跟女權朋友批判一些男性女權主義者時,發現女性共同體意識不只是我的女權主義啟蒙,也是我們看待問題的關鍵。對於一些男性女權主義者,他們的女權認同很多來自於一些政治觀念,如馬克思主義的,自由主義的,甚至國家民族主義的。他們仍然是停留在梁啟超式的男性精英企圖通過改造女性進而改造國家的期望中,或者女性屬於被壓迫的無產階級而需要被解放的,而無法真正進入一種女性自身的立場和感受去了解和建設女權主義,所以在具體問題上經常表現出思想刻板、態度霸道、語言傲慢等反女權傾向。而真正能以女性共同體思考的男性女權主義者,通常只是感情細膩感知敏銳的(有一部分是mtf)。

當我們繼續討論則發現,即使都是女性,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就是一樣的嗎?比如女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歧視,在女工群體里則是完全不同的,這個社會的女性不只是我們,還有更多的女性和性別問題。所以女性共同體意識並不是女性個人自我意想的擴大,而是考慮和聯結所有女性權益的思想啟蒙。

女性共同體意識比起各種流派的女權理論,顯得更加實際,更有人情味兒一些。只批判不夠純的女權者,甚至清理出去,例如女權吧(製造了一系列犀利又敵對的理論),似乎只會讓女權的圈子越來越小,並不利於團結更多的力量,而不批判顯然違背了女權主義的原則。當我們群體里有些人對抱有男權思想的女性怒其不爭,甚至咬牙切齒,是否發現「直女癌」恰恰是女權傳播者們應該去努力影響的人群。而男性大部分被社會性別規訓到缺乏情商感知能力,更可能認為女權與男性的利益是絕對對立毫無調和的可能。那建立女性(受性別壓迫者)共同體意識不只是團結女性,更是團結男性。

女性共同體意識發展的很大可能是建立女性社區,正如民國不婚革命者(沈佩貞)、明清自梳女、庫爾德女兵。通過女性社區將父權婚姻家庭制度排除在女性之外,重構女性的姐妹情誼與平等生活藍圖。

圖為"庫爾德自由鬥士第二營" ,來源:The Counter Jihad Report


推薦閱讀:

出櫃,四月一號也不敢開的揪心玩笑
T在正式場合都應該怎麼穿?
和閨蜜發生同性關係了怎麼辦?
在這裡,直女可以當一晚lesbian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接受 lgbt 群體,卻不能接受自己的家人是其中的一員呢?

TAG:女性主义 | 女同性恋 | 不婚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