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民營影業年度盤點,誰是豆瓣評分最大輸家
作者|一 一
編輯|李春暉
從年初劍指600億票房的豪情,到年末找打分網站背鍋的機智,中國電影喧囂又尷尬的一年,終於要結束了。
昨日,主流媒體批評豆瓣等評分網站,惡意差評破壞電影產業發展引發強烈反響。今日,賀歲檔「國產三叉戟」豆瓣評分再次全部下跌。
截止到12月29日,年度總票房突破450億,相比去年同期增幅僅為2.1%。回顧2016年電影市場的泡沫破滅,究竟是豆瓣惡意差評還是電影質量太差,或許在五大民營公司的片單中可以找到答案。
因近兩年影市爆發性增長,尤其是去年441億的年度總票房激蕩人心,幾大影視巨頭的2016年片單看起來都異常豪華。
但是到了年末,總結業績時我們才發現,不止「大片」撲街嚴重,還遺留了太多「作業」未完成。
萬達、華誼、樂視、光線、博納五大民營電影公司,在2016年一共發出了121部電影的超級片單(其中有5部為交叉投資項目)。但直到年末,除了延期上映和調檔的影片外,五家公司加起來有50部左右的「PPT電影」。
這些電影大多早早立項,其中大部分為IP作品,卻因各種原因擱淺甚至毫無音信。
2016年,五家公司在國內上映47部電影,完成度不到片單的一半。其中有16部國外引進片,累計票房高達52億左右。而剩餘31部國產電影,豆瓣均分僅為5.4分。
從中可以看出2016年影市的總體特點:引進片仍唱票房主角,國產電影口碑撲街是大趨勢。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如果給豆瓣引入淘寶的五星好評返現制度,是不是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博納口碑最佳
論片單完成最為漂亮的五大公司,非博納莫屬。
博納22部電影的片單中,有15部在國內上映,8部引進片累計票房超過20億。其中不乏上屆奧斯卡獲獎影片《荒野獵人》,下屆奧斯卡最佳視效的入圍影片《深海浩劫》這樣的奧斯卡級別口碑佳作。
而《火海凌雲》、《巴黎危機》兩部小國特效佳片也有著較為可觀的市場表現。另外與20世紀福斯影業合作的《獨立日2》、《X戰警:天啟》也成功發揮了「票房收割機」的功效。
但是博納壓軸大戲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曾被寄予厚望,最終市場表現卻讓人失望。
這部電影早早便聚集了國人的目光,120幀+4K+3D的技術格式是電影史上從未有過的嘗試。可惜該片國內上映時口碑奇高卻票房不佳,僅收穫1.65億。電影格式無法被推廣,導致影片口碑無法直線傳輸。而一份媒體調查問卷也顯示,絕大多數影迷並不願為先進的電影技術而買「高價票」。
但總體來看,博納影業引進片項目的完成度相對較高。不僅收穫了8部引進片20億的高票房,且在豆瓣均分上也達到了7.3分,票房口碑雙豐收。
有了引進片的出色發揮,並不代表博納的片單「完美無缺」。今年,博納雖然奉獻了穩居2016「國產TOP3」的《湄公河行動》,但也推出了「國產爛片之王」的有力競爭者——《封神傳奇》。
《封神傳奇》在年初被十分看好,同時也出現在了華誼兄弟的片單中,只是最後由博納發行。但這部聚集眾多一線明星的電影,雖然票房成績拿下2.83億,但豆瓣評分只有2.9分。
賀歲檔上映的武俠巨制《三少爺的劍》,原本也被委以重任,但在多部大片的夾擊之下,口碑票房都比較一般。
據硬糖君統計,博納發行的國產電影豆瓣均分為5.08分,票房共計30.15億。較之博納的引進項目,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相差甚遠。
其中三部重量級國產影片,《澳門風雲3》藉助著大卡司在合適的檔期取得了不錯票房,而《封神傳奇》儘管在IP和卡司上同樣具有十足的競爭力,卻落了一個雙重撲街的下場。倒是題材不佔優,明星卡司不算大的《湄公河行動》賣相喜人,堪稱今年國產電影最大的黑馬。
光線打青春牌奪冠
在五大公司片單中,光線以34部力壓群雄。雖然完成度上不是最差,但過多項目的積壓是光線片單最為致命的問題。
這些未完成的「爛尾」項目,大多嚴重依賴IP。前兩年IP大作票房吃香,推出一系列IP項目也是順理成章,只是如此多的IP砸在手中,不知光線未來幾年該如何消化。
不過,光線今年的票房成績還是相當亮眼,以57億票房一舉奪冠。年初的《美人魚》一舉拿下33.89億的票房,提前預訂2016年度票房冠軍。國慶檔上映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主打粉絲效應,也有8.13億的票房表現。賀歲檔引進高分動畫《你的名字。》,拿下5.62億票房。幾大檔期光線都深度參與,且每個檔期都有票房不俗的影片坐鎮。
從光線上映的11部電影來看,全部主打青春類型。無論是動畫電影還是青春片、喜劇片、愛情片都將受眾群體定位於年輕一代。目前影市佔據最主動消費能力的恰恰是年輕人,主打「青春牌」的光線在定位上十分明確且行之有效。
值得關注的是,動畫電影在今年異軍突起,其中光線的兩部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和《你的名字。》聯手貢獻出11.27億的票房成績。
只是除了動畫電影外,光線的真人電影在口碑上似乎無法讓觀眾滿意。尤其是青春片和愛情片在今年遭遇集體失利,也讓「年輕」的光線感觸頗深。缺乏厚重的大製作,一味主打中小成本的「小清新」電影,越來越難討好市場。
樂視野心,仆街也給力
相較於光線擁有兩部票房奇高的國產電影,樂視主控的8部國產片,片片過億,也是均衡耀眼。
同樣主打年輕群體的樂視,雖然也有多部吸引年輕人目光的影片問世,但真正給樂視帶來話題的卻是三部「重工業影片」。
《盜墓筆記》+《爵跡》+《長城》目前為樂視影業貢獻22.84億票房。但相比票房,三部影片的話題更值得玩味。
頂著大IP的光環上映,《盜墓筆記》從暑期檔霸佔到七夕檔,票房勉強破10億。豆瓣4.8的評分不難看出,這部電影在質量上無法令觀眾感到滿意。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樂視參與程度似乎並不高,票房分成想來有限。
國慶檔最大熱門《爵跡》撲街撲的鼻青臉腫,無論豆瓣評分還是票房成績都令人不忍直視。也正是《爵跡》的意外撲街,讓外界認為《長城》上映的壓力陡增。《長城》開畫後猶如「票房怪獸」,但是因為口碑褒貶不一,連連引發罵戰。目前累計票房未達到9億,而這部1.5億美金投資的中美合拍大片,在上映前一度被寄望承擔改變中美合拍片規則的重任。
樂視所走的路,被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是未來影市的大方向,重工業影片更能代表中國電影的未來。從這一點看,也為樂視的「試水」找到些許安慰。
但三部影片豆瓣均分只有4.46分,大投資、多明星的特效強片在口碑與票房成績的倒掛,也是國產大片的通病。
「外包」的華誼,「流水」的萬達
華誼和萬達有太多相似之處。雙方反覆撕逼,也許正源於相似?
二者都是中國民營電影公司的代表,且兩家公司都謀求在全球範圍內的泛娛樂產業布局。只是華誼是從電影起家,而萬達卻是從院線致富。
細微的差別導致了完全不同的結果,今年兩家公司在電影上都有些失意。而兩家公司在商業競爭上的「恩怨」也讓其緊緊綁在一起。
華誼「去電影化」的戰略在近兩年喊得格外響亮,從片單中也完全可以體會到華誼對於電影的態度。15部電影是五家公司片單中最少的,在這其中只有8部電影如期在國內上映。
更為關鍵的在於,8部電影中有4部最終由其他公司發行。也就是說,真正落在華誼手中的項目只有4個,而且其中3部都和「萬達院線」扯上了聯繫。
在這4部作品中,最為耀眼的是目前正在影院熱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部明星眾多的影片在手法上不拘一格,辨識程度非常高。雖然很多觀眾因為其「曖昧」的故事線和隱晦的手法表示無法完全看懂,但卻贏得了不少影迷和專業人士的點贊。
「外包」給耀萊的《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之前期待值頗高。只是上映後陷入了各種罵戰和幽靈場的負面新聞,雖然經過多種「方法」,如今距離保底發行的5億票房相差不遠,但影片的表現並未達到觀眾預期。
但相比其他幾家公司,華誼今年產出的國產片,整體水準還是相對較高的。
如果說華誼兄弟的項目大多「外包」,缺乏重量級的主控項目。萬達的片單卻很難找到解釋的理由,洋洋洒洒30部片單,最終只有7部電影在院線上映。
其中《魔獸》、《長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都與其他公司關係密切。國產電影只有《快手槍手快槍手》以及《那件瘋狂的小事叫愛情》。而這兩部電影也極有希望擠入「國產十大爛片」行列。
萬達經歷了去年的「爆發」,今年多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再加上人事震動導致的發行乏力,在片單完成上遠不及王健林主席在海外的「買買買」瀟洒痛快。
雖然萬達坐擁國內14%的電影院線,但多數影片淪為「PPT」,主控項目也無法在影市引起太多反響,無疑是今年影市「摔跟頭」的集大成者。
雖然電影市場不能完全從五大影市巨頭中看出門道,但「火車頭」代表了火車行駛的狀態和速度。國產電影的羸弱不僅存在於五大影視巨頭中,更是所有國產電影共同面對的問題。五大巨頭片單嚴重依賴進口片,也是如今進口片大勢難改的一個縮影。
相比去年《夏洛特煩惱》、《捉妖記》等「黑馬」湧現,今年五大民營公司,姑且只有《湄公河行動》夠到了「黑馬」的標準。
明年恰好是引進片配額談判的重要一年,國內電影市場無法改變對於進口片的依賴,而國產電影質量反而出現局部倒退。2017是多災多難還是觸底反彈,尚是未知數。而2016究竟是歷史轉折還是泡沫破滅,冷暖只能自知。
推薦閱讀:
※《希波克拉底》
※絕命之欲,徹骨癲狂——從《著魔》看祖拉斯基的影像思考
※《建軍大業》:一幅血肉分明的歷史群像
※尼古拉斯凱奇有哪些好看的電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