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英雄本色》30周年紀念

【趙八周按】:本篇文章寫在2016年末,這時候大陸電影市場風起雲湧,資本家把藝術家當走狗,投機者把創作當生意。曾經的大師們集體淪陷,其他行業的「英豪」紛紛來圓自己的「電影夢」,資本和渠道揮一揮手不帶走一點口碑,只拿走所有利潤。電影首先是個生意,我沒意見。不過我們真的要生活在一個沒有經典誕生的時代嗎?當我們回首1994年,那時大陸沒有一年幾百億的票房,但是無論國內國外都有很多經典誕生。如果在未來我們回憶2016年,我們又能回憶起什麼?

很多人在八九十年代的錄像廳里混著酒味煙味臭腳丫子味接受了吳宇森暴力美學的洗禮,可惜那時的我並不大懂事,只是在電視上看過《英雄本色》,回憶中只有成噸的子彈和屌爆的小馬哥。前些日子無意打開電視盒子里的《英雄本色》結果一晚上沒睡好覺,趁今年還未結束,爬上這趟紀念的末班車。

謹以此文紀念《英雄本色》30周年

現在的電影哪還有本色?

就在上個月的某一天晚上,隨手打開盒子播了《英雄本色》,在笑著欣賞古老的廠標和晃動的字幕同時我打開一罐可樂喝了一口,緊接著我坐姿幾乎沒換的一口氣看完了整部片子,片尾字幕滾動著,我意猶未盡,忽然發現可樂還是只喝了一口。這種觀影高潮我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了,上一次真的要往前好幾年啊,隨後的幾天我一直在想這是為什麼?其實很好解釋,《英雄本色》本身就是經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現在的電影太爛了,確切的說主流院線的電影太爛了。我剛high完《英雄本色》,張藝謀的《長城》、還有一個怪胎《擺渡人》引發了大家的怒火,我也很怒,不過我不想說什麼了,因為討論和爭議也是一種價值,還是讓這些作品默默去死,沒人記得比較好吧,彷彿他們從來沒有存在過。

30年往事

(吳導的演技還是比較僵硬的)

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副手,因邵氏體制僵化而離開,轉投嘉禾但總是拍惡搞喜劇,雖然不乏佳品但不是吳宇森的追求,終於在合適的機會得到了執導《英雄本色》的機會。狄龍呢,為邵氏工作了半輩子,可惜花無百日紅無奈辭職。周潤發雖然在電視界名頭響亮可是在電影界人送外號毒藥發,原本電影的主角就是狄龍和哥哥張國榮,小馬的角色是找另一位演員演的,正好這個演員的英文名叫「Mark」,所以才有小馬這個名字,結果這個演員不願意演了,才由發哥接替。這段往事很多文章都講比較詳細,還有徐克和吳宇森之間的分分合合,我就不多說了。

誰是主角?

在我的回憶中和很多人心裡,小馬哥是這部戲的主角,但是這次看電影最感動我的卻是狄龍,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狄龍也是這部戲的絕對主角。讓我上一張大圖(《英雄本色》情節表)。

兄弟情義,兄弟情義,這部片子用兄弟情和朋友義講了狄龍扮演的豪哥如何找回自己的尊嚴並且與弟弟合好。上圖的確是長了一點,不過我們可以簡單的來看,靠右邊這一列是以狄龍和哥哥兩人感情,還有偽鈔走私的情節的主線,靠左一邊的是小馬哥為主的故事線,很明顯,從情節推進的節點數量來看,小馬哥是配角。從人物設定角度來看,小馬哥雖然說出了這部片子的主旨,但是最後踐行這一切的並不是他,而是豪哥。作為配角,小馬哥一直作為推動豪哥重回尊嚴贏得親情的存在,最後用自己的死驚醒了豪哥的弟弟,令二人完成了最後的複合。不過因為發哥的表演過於出彩,台詞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在心中把發哥扮演的小馬當成主角。

作為觀眾大家願意把誰當主角別人管不著,不過金像獎金馬獎都把發哥當做主角來提名,發哥還摘得了金像獎影帝的桂冠。我這人就這麼討厭,愛較真,發哥就不是主角,對於金像獎金馬獎的做法我就理解為電影是在太出彩了吧。

可以跪的地方很多

暴力美學這個有很多解讀了吧,記得小時候看《看電影》雜誌就有很多期都講過。我對小馬哥復仇的段落印象比較深刻。發哥伴著台語歌的音樂翩翩到來,花盆放槍不能深究邏輯,也不能研究意義。但是富有想像力的情節設計,鋪墊後面的情節,傳達出這場戲的目的和功能。槍一出現我們就大概知道了小馬哥是來複仇的而不是真的來喝花酒,浪漫主義的慢鏡充滿張力,同時沒有台詞,槍的出現正好成為一個符號幫我們定義這場戲的調子。這一切是基於視覺的,是以視覺為第一位的,所有的設計圍繞著視覺,沒有文本、台詞,爽就爽在這。

小馬哥在進屋開槍之前,同機位有一個表情變化,這兩個鏡頭的對比也是比較關鍵的情緒變化,偽裝結束,要動真格的了。表情明顯的變化是可以推動情節和情緒的好手段,比台詞說強百倍,還有不管單一的表情多出色,表情的變化也要比單一表情來得深入人心。

所以一組慢鏡接在一起演繹動作的時候通過人物狀態的改變和符號話道具的強調基本可以在表達藝術化效果的同時強調人物性格,推進情節和敘事,這是比較豐富的慢鏡設計,而不僅僅是展現動作和奇觀。所以我對吳宇森暴力美學理解為浪漫主義的動作設計,慢鏡用來展現動作的設計,目的是渲染動作體現的情緒,而不是動作本身的酷炫和高難度。

狄龍和發哥重新相遇這一場戲也很感人,尤其是發哥的表演,這層次簡直了。發哥對於這一段的表演設計和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非常契合,先是看到老友有點意外,當狄龍說小馬的處境和信中寫的不一樣的時候,小馬哥顯示有點羞愧,覺得自己的處境太慘,還騙了豪哥,有點難為情,然後回憶起這幾年兩人的遭遇眼眶濕潤,伸出手,豪哥拉他起來二人相擁,感嘆之後是重逢的喜悅,這些心理活動完全通過動作來展現,表演的火候得當,上面六張圖的情緒變化僅僅通過一分鐘的表演就展現了出來。

《英雄本色》全劇中,精彩的表演有很多,幾位主演都很出色,像狄龍說出那句「我不做大哥很久了」的時候,我眼淚打轉。被自己愛的人所嫌棄甚至是恨,這種體驗才是極致的酸爽。狄龍的表演中有委屈有無奈有對弟弟的愛還有自己年輕時誤入黑道的悔恨,感人。

有一場戲是眾人相會在酒吧,發哥把腿放到了桌子上,我就問你這個動作熟不熟?也許《讓子彈飛》就是致敬這一段呢。

最後說幾句《英雄本色》的原聲,作曲家是顧嘉輝,他可以說是著作等身了,一大票經典都出自他手,只是老人家一直比較低調,我們比較浮躁沒有注意他而已。業界對於顧嘉輝的評價很高,甚至不亞於黃霑,同樣有很多人認為顧爺的造詣在黃霑之上,不過我沒有嚴肅的研究過不敢隨意品評,好在這兩人我都很喜歡。

顧嘉輝,原籍江蘇吳縣,1933年出生於廣州。1948年舉家遷至香港並定居,生活窮困。顧嘉輝白天在洋行的化驗室工作,晚間讀夜校。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顧嘉輝在灣仔仙掌夜總會和東英樓的一家夜總會裡擔任琴師,並組成了「顧嘉輝大樂隊」。

1961年,美國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校長在夜總會看到顧嘉輝的表演後,主動為他申請一筆獎學金,邀請他前往美國深造,此事也得到了邵逸夫爵士的大力支持與資助。顧嘉輝把握機會趕赴美國接受了為期兩年的音樂訓練課程。進修期間,顧嘉輝以作品《夢》參加邵氏電影《不了情》的作曲比賽,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二名,成為該片的插曲,開始了音樂演藝生涯。

在《英雄本色》出DVD的時候,音樂要做成5.1.聲道的,老外操刀,聽到了顧爺的配樂,覺得很粗糙,沒在意就給換掉了,做了比較精細的主題音樂,結果DVD一出來,粉絲就不樂意了。我想說的是,顧爺給做的主題音樂雖然粗糙,但是深入人心,能打動人,這和用什麼方式,精不精緻沒有絕對的關係。在《英雄本色》這個超窮劇組的運作和顧爺的努力下,即便原聲可能因為資金和周期的問題做的粗糙,但是從創作上來講,大家都是認真對待的,結果也很感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本篇文章寫在2016年末,這時候大陸電影市場風起雲湧,資本家把藝術家當走狗,投機者把創作當生意。曾經的大師們集體淪陷,其他行業的「英豪」紛紛來圓自己的「電影夢」,資本和渠道揮一揮手不帶走一點口碑,只拿走所有利潤。電影首先是個生意,我沒意見。不過我們真的要生活在一個沒有經典誕生的時代嗎?當我們回首1994年,那時大陸沒有一年幾百億的票房,但是無論國內國外都有很多經典誕生。如果在未來我們回憶2016年,我們又能回憶起什麼?

微信公眾號:絕命毒師全集分析n知乎專欄:影癮沉淪n新浪微博:趙八周n同步更新n

推薦閱讀:

這麼多年你可能都誤解了《古惑仔》
【香港女人】張艾嘉:你可以叫我女強人,但絕不能叫我女漢子
周星馳是如何從「死跑龍套的」變成「喜劇之王」的?
90年代的香港經典時尚 放到現在照樣引領潮流

TAG:香港电影 | 周润发 | 影视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