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理性批判中的自律與他律怎樣定義??
希望能了解關於康德的著作,但是看不懂,求解!!怎樣才是真正的理性,通過研讀歐陸哲學到底可以得到一些什麼,看懂一些
先申明。題主問了個學術問題(考據),不是科普問題,但學術問題答起來要嚴謹,得把塵封多年的晦澀的《純批》和《道德形上奠基》再拿出來一字一字地翻,太不愉快了,我就暫且按照科普的路子簡單回答回答罷了。
再申明。題主的問題,「自律」與「他律」好像更多指的是康德的道德哲學,這一點更多是在《實踐理性批判》,《道德形上的奠基》,《未來形上導論》等等里有更多體現。好了,下面開始憑回憶想當然地探討探討。
自律是一種絕對律令,就是沒有任何條件,沒有「如果...就...」的律令。相比之下,他律則是一種假言判斷,是有條件的。比如,孟子說:小孩兒掉井裡,發出慘叫,你這時候去救他,不是為了和小孩父母搞好關係,也不是為了名譽。對,上述「不是為了」的什麼,在康德看來(和孟子一樣),都不是出於道德和自律,而是他律,你如果只是為了搞好父母關係或名譽去救人,就是有條件的,就是假言判斷。接下來孟子又說:你去救人,應當只是出於同情心,只是為了不讓自己心裏面難受。對於這一點,康德就不同意了,在康德看來,這也是假言判斷,因為這也是有條件的呀,這是為了讓自己心裡好受一些,雖然這看起來比起搞好父母關係和名譽更「體面」一些,但依舊是假言判斷。在康德看來,你去救孩子,就是出於一種絕對律令,沒有條件,就是該去救!哪怕你其實是一個虐孩狂魔(聽到孩子的慘叫反而更開心),你沒得選,只是去救。在這個意義上,康德的道德哲學是排除情感的,別問我開心不開心,我就是這麼做了(所以他才總說「理性」嘛)。
下面說說什麼是康德的「自由」。康德的自由反而是要突破康德的第一批判(《純批》)劃定的界限。在康德的認識論裡面,是沒有自由的。給什麼,咱就認識什麼,通過物自體還有一整套認知形式,在這裡,是一個必然的王國、一個他律的王國。但是在道德的領域,物自體的角色凸顯出來了,也就是說,是不可認知的,因而是不必然的(是自由、自律的)。因為這是一個不應當有外在規定的領域,因為物自體就是沒法認知的。因而在道德的領域,每個靈魂都無需按照限制來行動,也就是無需安裝「如果...就」來行動,(比如,如果救孩子你就能獲得名譽,你就去救孩子...這說明你不自由,說明你是一個被名譽綁架了的奴隸)而應當按照「老子也不為了什麼,老子就是要這麼干!」的架勢來行動。
當然,「老子就是要這麼干!」並不是一種恣意妄為,因為,在康德看來,咱們人都是有理性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於是,一個有理性的人,如果冷靜想想(書中是通過各種普遍化規律,太繁複,此不贅述),他會按照理性的絕對律令去行動。(旁批:所以康德的自由在某種其他意義上,是另一種必然,不過康老爺子事先申明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咱也沒法辯駁什麼了)
差不多這個意思吧,廢話太多。
另外,題主也問到讀歐陸哲學可以得到什麼,這是一個太大的問題,簡單回答就是,有些事情把它想明白本身這個行動就很愉悅。擴展閱讀,可以看一眼本人視頻里聊的相關話題,也是關於自由,也是關於想明白的有什麼用的:從撩妹到自由推薦閱讀:
※從康德的「不一致的對等物」是否能推導出空間是一個獨立於物質的存在?
※怎麼理解康德的「自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康德的先驗是否存在,先驗是否符合理性邏輯,如何證明先驗?
※怎麼才能看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說什麼?
TAG:哲學 | 康德ImmanuelKant | 德國哲學 | 哲學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