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自成一環,無法反駁的產品觀?

相信有一件事,在大家讀書的時候肯定都遇到過:

英語選擇題四選一,我選了 A,然後老師對答案的時候說:這題應該選C,原因是 xxxxxx。

一會兒同桌從另一個習題冊上找到了一模一樣的題,但是答案是A。

老師沉思了一會兒,說對,這題還是應該選A,因為語法語境預感等等。

我感覺有點懵逼,於是問老師:老師你剛才明明說的是 xxxxxx 的啊......

老師輕蔑地看了我一眼,說:你不能光聽我的,得有自己的思考......

最近幾天聽小夥伴說,工作中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他們在做一個電商產品,玩法和邏輯都挺複雜的,所以頁面也整得很混亂。

拋開別的不說,這個電商產品的商品詳情頁有四個蠻重要的部分:標題、價格、優惠和物流。

原本的設計,大概是這樣的:

看起來好像也沒啥問題。

不過突然老闆 A 說了:「咱們做電商的,價格非常重要,應該把所有跟錢有關的東西放在一起,用戶可以一次性看完,而不要分的太散。所以,這個物流裡面的運費,應該跟價格放在一起。」

小夥伴在電腦上畫了一下,大概是這樣:

想想老闆說的很有道理啊,如果放在兩個地方,用戶就要分兩次看才能知道這個東西總共多少錢,現在只要一眼就能明白了。

這時,老闆 B 看到了這個頁面感覺不太滿意,把小夥伴叫了過去說:「為什麼運費要和物流分開?」

小夥伴把老闆A的理論複述了一遍。老闆B搖了搖頭:「運費和物流是相關的,你選擇不同的送貨地址運費就不同,江浙滬包郵長春可能就要十幾塊了。放在不同的地方,切換一次地址之後用戶還要去別的地方找運費變了沒變,不合邏輯啊。」

小夥伴有點鬱悶,但覺得老闆B的理論邏輯也很通順,所以還是改回了原狀。

快下班的時候,老闆C路過了工位,看到了小夥伴的設計,非常生氣。

「價格和優惠怎麼能分開呢?對用戶來說優惠和促銷是最大的權益,和價格息息相關,肯定要和價格放在一起,閱讀起來才方便,才對用戶有吸引力啊!」

這時候小夥伴已經有點懵逼了,或者換句話說,大概已經沒什麼自己的思考能力了吧......

反正頁面畫出來,大概長這樣:

稿子發出去之後,就看到老闆ABC在會議室吵了起來......

小夥伴甚至拿著不同的設計稿去給用戶看,而用戶也眾說紛紜:有的說這樣好,有的說喜歡那樣,有的說隨便無所謂反正你們家有假貨我不買......

所以最後他們家產品改成了啥樣我也不知道,可能下個月發新版本就可以知道結果了。

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個人的邏輯自成閉環,有自己的論據和論點,單看起來都很有道理。

但這就是線性邏輯的壞處,認為一個因對應一個果,前因後果都是一條線連起來的。只要順著這個邏輯走,肯定能得到最優解。

事實上,當我們的產品用戶量上來之後,一個果,對應著的是無數個因。最終產品賣的好不好,這幾個東西怎麼排可能也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我覺得,每當遇到這種難有結論的爭吵時,項目 Owner 應該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定位,並且這個定位應該是自上而下推廣並認同的。

如果今天,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賣點在於非常大力度的促銷活動,那自然應該把優惠促銷前置展示,甚至跟價格放在一起都不為過;如果最有競爭力的是我們公司的物流(當天下單當天到,全國包郵什麼的),那就應該把物流信息優先表達出來;如果我們產品提供了別人所沒有的服務(送碎屏險,全國保修什麼的),那可能別的還得靠邊站站,把服務重點顯示。

或者,從用戶體驗考慮,不要以為用戶會像機器一樣一行一行去看你的界面,也並不是你放在頁面上的東西用戶都會去看。所以,還是要有的放矢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就像《增長黑客》里說的,eBay 早期就陷入過這樣的混亂局面:有的人認為買家數量更重要,有的人認為利潤最重要,還有人反駁說賣家數量才是關鍵。實際上,問一問 eBay 的核心領導,他們就會告訴你真正的指標是商品價值量,以及 eBay 網站上的活躍賣家在全球電商品台的佔比。

所以,對於那些容易起紛爭又說不清的話題,還是要老闆 ABC 的老闆 D 來給大家定一下呢。


推薦閱讀:

? 新書 |《交互設計那些事兒》——關於交互設計,你需要知道都在這裡!
在設計功能時,怎樣的交互才是合理的?
【可能性 | 產品與大設計】推薦閱讀(044期)
動效乾貨——【Processing入門指南】代碼藝術|新媒體藝術|人機交互|視效
工棚收藏集 Vol. 002 | 一些周邊新(ba)聞(gua)以及推薦

TAG:产品 | 交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