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取消 140 字的限制,其實並不是要回到博客時代!
庖丁開發:專註於互聯網項目開發。
近日,微博終於還是把自己平台上發信息的 140 字限制取消了,取消之後,用戶最高可輸入 2000 字。而在信息流中,超過 140 字的仍會顯示 140 字,並在句末有一個『展開全文』提示,點擊後會出現超出微博的全文。
其實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計劃,早在今年年初微博就為會員取消了 140 限制並宣稱 1 月 28 日全員開放,但由於各種原因到今天才終於全員開放。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微博為什麼要取消 140 字限制。
一、為什麼限制 140 字?
在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 140 字限制是怎麼來的。
我們都知道早期的微博就是 Twitter 的模仿者,Twitter 的創始人設定每一條 tweet 的字元數為 140,因為手機簡訊的限制是 160 字元,創始人空出 20 個字元顯示用戶名,於是剩下的 140 便成為了發言字數的封頂。
但是國內的簡訊封頂是 70 字,而且根據新華翻譯社的多年翻譯經驗,英譯中的字數大約是1:1.8,而統計表明,英文平均每個單詞 4.5 個字母。那麼 140 個字母表達的意思是可以翻譯成(140/4.5*1.8=) 56 個漢字的,所以 70 字是合適的,即便用戶輸入英文,微博也會把兩個英文字元算作一個字,我們看下原新浪微博副總經理是怎麼說的。
好吧,在丁叔看來,這個決定讓微博更側重社交媒體,後面的一系列動作也表明微博在社交媒體上比 Twitter 走的更堅定,到今天終於取消 140 字限制更是佐證了這一點。
二、微博為什麼要取消 140 字限制?
我們前面說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改動,也是市場形式帶來的變動。
我們先來看看微博 CEO 王高飛的解釋。
總的來說,取消 140 字目標只有一個:提升微博信息流的價值。
Twitter 和微博興起的早期正是移動互聯網初興的時代,大家一開始也都老老實實只寫 140 字,但玩到後來,社交的意味逐漸淡去,微博越來越變成公共場域的信息消費渠道:廣場化,媒體化,而非社交化。
而各種花樣翻新的圖片長微博工具也表明,用戶不是想像的那麼懶,也沒有喪失閱讀長文章的能力;內容消費剛需的驅動下,用戶當然需要更豐富的信息承載形式。
當然,用戶習慣也是需要培養的,在長文打賞機制已經運行近兩年後,微博終於邁出了取消 140 字這一步。目前的消息是超過 140 字以外的默認會摺疊,保證首頁信息不至於過載。
實際上越來越媒體化的微博一直在多管齊下:通過對賬號和內容分類,調控不同信息的分發權重,希望以此調節首頁信息流的內容構成,提升內容質量,推進信息流活躍度的提升。
但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飽和後人口紅利衰減,靠用戶自主關注行為來優化個人主頁信息流顯然不現實。
作為最大的流量分發平台之一,即便干預信息分發、改革固有產品機制等舉措再怎麼違背用戶慣性,微博也肯定會堅持推進下去,因為強化信息流的價值,始終是微博的命門。
而對於微博的改動,網友們也是褒貶不一:
在丁叔看來,微博此次開放字數限制看起來只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功能,實際上是微博的一大步。如@大鵬看天下網友說的:取消字數限制,可長可短,更自由了,網路信息也是一個用戶選擇的過程,優質內容自然不會因為長短而被埋沒,總有選擇它的用戶。
不管怎麼說,最後還是要看用戶、市場的反饋,微博會走向何方?一起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產品死亡原因:負擔過載
※悅跑圈產品分析報告v1.2
※所謂的「產品感」到底是什麼?能不能培養?
※信用卡APP產品分析
※主流足彩預測APP競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