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生涯走了太多彎路?是不知道《高效學習者的7個習慣》
我是個終生學習者,如何高效學習?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
國內傳統的「灌輸式」應試教育,機械,低效,重理論,輕實踐。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為己任的學校,誰是知識最大受益者?不是學生,是老師。至今記得初中數學老師的一句話:
自己聽懂不是真正的理解,能給別人講會了才理解的更加透徹。
將知識給別人講會了,本就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大學閱讀《如何高效學習》一書,才知道其暗合了費曼理論。此後多年的閱讀工作學習生活,一直帶著這個基本問題:高效學習方法有哪些?看知乎上有這類問題,就將多年總結的《高效學習者的7個習慣》分享出來:
學習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輸入-內化-輸出。
a.輸入:
1.草木竹石皆是知識
2.稀缺的注意力
b.內化:
3.作戰地圖
4.費曼技巧
5.類比
c.輸出:
6.知識型寫作
7.知行合一
1.草木竹石皆是知識
不少學習者將知識的輸入途徑,局限在了閱讀,這就錯過了太多汲取知識的機會。一個高效學習者,能走到哪,消化到哪,世間萬物均為他所用。就像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能出神入化到不滯於物境界,草木竹石皆是知識,皆可為劍。
這種認知模式需要訓練。人類的大腦,在沒有接收明確指令時,會像永動機一樣,習慣性地製造各類幻象。你回想下,當你走路、坐車、發獃時,頭腦是不是習慣性地處於漫無目的的遊盪狀態?當時製造的各類幻象,可有任何創造力可言?當你能阻止大腦的憑空幻想,認真用眼睛、耳朵觀察這個世界,就能收集到更多的靈感、現象、素材,這遠比幻想有意義的多。
哲學家約翰·杜威也坦誠:
我們把比大多數人喜歡承認的更多的時間浪費在了「瑣碎的腦海圖景,隨機的回憶,愉悅但無根據的希望,掠過的、半生不熟的印象。」
當你習慣了這種新的認知模式,汲取知識的通道就會寬廣很多。再舉個例子:如何通過看辯論節目《奇葩說》來汲取知識?不是作為存粹的內容消費者,我的觀看方式:在正片開始前,就針對辯題寫下來自己的正反觀點,在正片開始後將自己的觀點和辯手觀點對照、佐證,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挖掘尖銳角度的能力。
延伸閱讀:文案應該看哪些書或者資料? - 劇評小王子的回答 - 知乎
2.稀缺的注意力
你的注意力,是你能專註做事的時間,言外之意,注意力不等同於鐘錶上的時間,有一部分時間會悄然溜走,因為人的精力有限,總有放空大腦的時候,不然也不會有消磨時間(kill time)的說法。
高效學習者能認識到注意力的稀缺性,格外吝惜自己的注意力:
a.知識付費能減少注意力消耗
一旦能分辨注意力和時間的區別,就能理解知識付費節約的並非時間,而是注意力。喊著學習時間不夠的大多數人,他們真的缺時間么?實話是,他們只是缺少專註於某件事的注意力。花錢買知識,減少了挑選知識的注意力消耗;另外心疼錢的緣故,學習者會下意識投入更多注意力,以規避損失。
b.像鍛煉肌肉一樣錘鍊注意力
注意力就像肌肉,可以被鍛煉。記錄每天注意力花銷,分析其是否被善用,久而久之會愈少浪費注意力。
c.健身能提高注意力儲備
一個強健的體魄意味著同等時間下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注意力。高效學習者,不會讓身體拖了大腦的後腿。
d.絕不考驗自己的自制力
專註於某件事情時,絕不將分散你注意力的物件,擱在附近。閱讀的時候,將手機放在了餘光掃到的地方,難免有忍不住刷刷朋友圈的衝動,難得的心流體驗就會被打斷......
以前我也對自己的自制力過分自信,買的跳繩、啞鈴等健身器械基本幾個月處於吃灰狀態。今年醒悟了,不作死就不會死才是生活真諦。今年買了瑜伽墊,秉持這一原則,絕不考驗自己的自制力,將瑜伽墊放在了非常醒目,便於拿到的位置。實測證明,確實大大提升了健身頻率。辦的健身年卡,離家也不到5分鐘的步行距離。
延伸閱讀:哪些道理是你踏入社會才明白的? - 劇評小王子的回答 - 知乎
3.作戰地圖
如果你連一張地形圖都沒有,就不可能組織一場進攻。
a.做研究的三種方法:打井、犁田、旅遊
我大學畢設的指導老師,是我人生中的一位貴人。為了完成畢設的剪力牆實驗,導師帶著我從北京趕往蘇州,在高鐵上,導師分享了我受用一生的道理,這是我導師的導師分享給她,她又轉授給我的,那一刻有點武林前輩將畢生內力傳給他徒弟的意思,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我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識帶給人的充盈感。
做研究有三種方法:一種是打井,是在一塊很小的領域做到極致,打出井水來;一種是犁田,是選擇一畝三分地,耕耘的比較透徹;一種是旅遊,觀光的地方足夠廣,你都體驗過了解過,總能作出系統化總結。
畢業後,雖然沒走研究這條路,去了相去甚遠的傳播行業,但這種做研究方法一直沒忘,其對不同領域的學習有著普適性。如今面對新領域,我通常選擇先旅遊,先繪製目標領域的知識地圖;再選擇打井或者犁田,有了全局了解,再選擇感興趣的細分領域深耕。
b.基本問題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給自己的定位,是終身學習者和廣告人,這也是我在知識的版圖上旅遊後,我發現自己特別熱衷的兩塊領域,我就給自己提出了2個基本問題:如何高效學習?如何做出打動人的營銷?沒有天分的我,憑著學習生涯中一直帶著這兩個基本問題,時間也幫我戰勝了很多同行者。
如何高效學習,對終生學習者而言,就像哲學家會思考:人為什麼活著?是伴隨一生的基本問題。
4.費曼技巧
費曼技巧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提出的,操作起來很簡單:
a.拿張白紙;
b.在白紙頂部寫上你想理解的某想法或某過程;
c.用你自己的話解釋它,就像你在教給別人這個想法。
是不是很像知乎模式,知乎上認真分享乾貨的答主,答題本身也是在幫助自己,對已有知識查漏補缺。
5.類比
類比是利用二個不同領域(源域、目標域)中的知識相似性,通過類比從源域推導出目標域的相應知識,從而實現學習。這就好比在未知與已知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你站在橋樑的一端(已知),去看橋樑對岸的風景(未知)。第二句就是一種類比。
6.知識型寫作
寫作能釐清你的思路,但同樣是寫作,這個時代絕大部分自媒體人,從事的是熱點寫作,營銷寫作,情感寫作。知識型寫作者很少,但他們是非常有價值的內容創作人,他們產出助力於個人成長的「乾貨」。
從事知識型寫作,會倒逼著你去學習,憑你固有積累,最多2個月,你大腦中的存貨就會被掏空,為了產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你只能以終為始,收集資料,再通過寫作內化成知識。
寫作者的資料可以定義為:
a.理論。人類對某一現象的歸納和總結。比如上文提到的費曼理論。
b.事例。各種例子,這個例子還能用在什麼地方?
c.操作方法。關於雞湯的定義,有一個形象的說法,雞湯是不給勺的廢話。能具體實踐的知識,才是對讀者有意義的。
7.知行合一
知識被使用才彰顯價值,否則,只是正確沒卵用的廢話。
如何高效學習,對終生學習者而言,就像哲學家會思考:人為什麼活著?是伴隨一生的基本問題。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最好答案,只有更為合適的答案。
推薦閱讀:
※你不是「記不住」而是「想不起」
※學習不能只靠「餵養」(附學習的路徑)
※超哥高效學習技巧
※為什麼我看不懂?
※熬通宵學習或工作的人真的能一個晚上都學習或者工作嗎?那是一種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