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高樓幕後功臣李曉梅,細聊上海中心背後的故事

【關注公眾號馬良行MAHOOOO(id:cn-mlhang),滿足你對建築的所有好奇】

她在正值出國熱的時期,毅然放棄了出國讀博的機會,選擇在國內「苦練基本功」,從拿地、立項、設計到施工,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她不僅是一個敏銳的行業創新者,還塑造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

今天,馬小良對話上海中心項目總監李曉梅,從她對於超高層建築的獨到見解中,窺見未來超高層建築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李曉梅

Gensler董事/副總裁、上海辦公室執行總監

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會員

城市土地學會(ULI)會員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高層建築國際交流委員會會員

合肥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士和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工程碩士。2003年加入Gensler,負責亞洲樞紐的發展戰略和整體業務,擁有25年的建築和室內設計經驗。擔任上海中心大廈的項目總監,對推動Gensler超高層設計領域的發展功不可沒。曾任Gensler亞洲區項目管理、教育與文化、航空與交通設計領域負責人。並曾受《財富》全球最具權勢女性峰會(MPW)、CTBUH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邀請在亞洲峰會上發表演講。

項目經驗:

【中國上海中心大廈】【廈門世茂海峽大廈】【上海寶礦洲際商務中心】【上海二十一世紀中心大廈】

一、垂直城市化是超高層的必然

隨著城市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又不斷向超大城市集聚。這樣的現象是因為超大城市、一線城市能帶給人們良好的教育、生活方式和工作機會。然而城市不可能無限蔓延,不能佔用所有的土地,以及應有的綠化空間,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增加城市密度,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於是便有了垂直城市化的概念。

引入了垂直城市化概念的上海中心 Blackstation, Courtesy of Gensler

上海的城市密度遠遠低於曼哈頓、東京,甚至香港,如何解決城市密度不夠的問題呢?

一是要垂直城市化,二是要有效地去優化現有的空間。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無限地、無規則的去建超高層,簡單地追求高度。而是要形成區域化、組團化,但同時又要留出一定的綠化空間,保持一定的人性尺度,就像紐約的中央公園、香港的大型自然綠化空間一樣。人們在城市裡既能享受超高層垂直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又能感受大自然帶來的平衡。

上海高樓林立的浦東區 Blackstation, Curtesy of Gensler

而談到為什麼之前大家都覺得垂直城市化造價高,又不人性化,進入裡面像被關進了牢籠里的問題是,李曉梅說,實際上以前的垂直高層建築只是解決了技術方面的問題,並未充分考慮到人的體驗。

上海中心大廈實際上是對超高層建築的一次革新,李曉梅表示在設計之初就對這些不好的體驗進行了研究,希望打造一個人性化的,人們喜歡在此工作、生活的建築。

夜景中的上海中心 Blackstation, Courtesy of Gensler

李曉梅表示,設計時將水平社區的概念融入建築中,形成垂直社區。因此,上海中心大廈也被分成幾段拼接的建築,每一段相當於一個街區,街區與街區之間的連接就形成了社區,打破了超高層建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給人們創造了便捷的生活方式、便捷的交通、便捷的進出方式。

二、壁壘有時也是優勢

一切從初衷出發,壁壘有時也能轉變成優勢。例如超高層規定每隔15層一定要有相關避難層,這個要求本身就是一個壁壘,表面上看避難層的面積是白白浪費了,既不能租出去,也不能被人使用,但實際反過來看,它其實是一個優勢。

上海中心 Blackstation, Courtesy of Gensler

將垂直社區的概念引入,化解了避難層不能被用的問題。避難層與垂直城市社區結合起來,作為有效街區之間的連接節點,就像中轉站一樣,可以提供集中的能源、交通設施、娛樂休閑設施等,然后街區之間的功能區就可以供人們工作、學習。這樣也就把所有超高層裡面認為局限的、不合理的轉化成了其優勢。

三、創新不只是技術創新,更是理念創新

上海中心大廈引領了超高層建築的發展,相對技術創新來說,在設計理念上的創新更為突出。它的超大型的懸掛柔性幕牆,其實是將原有的懸掛結構的技術原理進行提升得來的。

如果為了實現優美的造型、複雜的結構,而去創造一些新的技術,而這些技術在以後也不會被廣泛運用,那麼這個建成的代價就太高了,也是不合理的。

上海中心組成分析圖

因此,如何利用人類積累的智慧,將現有的技術和想法進行突破的運用,實際上也是一種創新。而且這種創新是任何新一代的創新技術都不能取代的。

四、造型與功能的平衡

一個好的超高層建築師,不僅追求造型的地標性,還有功能和造價的合理性。而上海中心大廈正是這幾方面結合的最終研究成果。考慮到這些因素,上海中心大廈採用了一個柔性的、旋轉的、無限上升的概念。建築是未來永恆的,於是設計中引入了自然宇宙的規律。

上海中心 Blackstation, Courtesy of Gensler

一方面,它不同於周圍的三個建築;另一方面,它又要與它們和諧共生。

考慮到這些因素,上海中心大廈採用了一個柔性的、旋轉的、無線上升的概念。當然,為了減少風荷載,降低造價,設計深化時進行了多種旋轉角度下的風洞試驗、不同收分的研究,最終確定了120度螺旋上升,圓角三角形外立面層層收分的方案。這個旋轉角度是技術上節省風力和美學上造型優美的最佳平衡和解決方案。

功能方面,李曉梅表示,在設計時會首先考慮人的體驗,內部人性化的設計,如何分區、如何形成公共空間,給人提供生活、工作的平衡。於是就引入了空中花園的概念,將收分、旋轉和柔性幕牆的概念轉化成想要的空中花園。

所以造型與功能的平衡需要建築師積累豐富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進行提煉升華,形成一種新的理念。

五、可持續性是最重要的

上海中心大廈未來是否會被其它建築所超越,李曉梅直言,這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如何使未來的超高層變得更為可持續,才是需要建築師去不斷研究和探索的。

上海中心在浦東新區格外矚目 Blackstation, Courtesy of Gensler

夜色中的上海中心 Connie Zhou, Courtesy of Gensler

一個優秀的超高層建築必須是節能的、可持續的。如果單純為了追求節能而去犧牲功能,那等於偏離了目標。造樓是為了讓人使用,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再去研究採用何種造型、材料、能源,何種最節省的方式,才是保證可持續性的根本。

如果把這些都發揮好了,那創造出最優美的建築,實際上就是建築師無限智慧的集聚。

登錄Mahoooo.com,滿足你對建築的所有好奇!

本文為馬良行|建築行業知識分享平台 MAHOOOO平台的原創文章,非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關注公眾號諮詢。相關資料和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

SketchUp支持多核心運行——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榫卯Talks | 女性建築師的世界-講者:黃文菁
奧巴馬哭著說,這棟建築說明我們不是美國的包袱!

TAG:超高层 | 建筑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