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讀書筆記三
接上集,一個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定位確定下來後(比如青島機場就是東北亞門戶樞紐),緊接著就是討論其規模問題,到底修多大,什麼時候修到哪個程度,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
這裡文中討論了規模策劃和規模預測的區別。總的來說規模預測的時間會遠遠短於規模策劃的時間(規模預測是根據以外的數據對近三五年的設施設備數量,規模進行預測,但時間長到10年就非常不可靠了),規劃中,交通樞紐的終端情況對於規劃設計來說非常重要,而這就需要規模策劃來分析確定。
文中一共介紹了三種策劃方式。
1.需求推測法
所謂需求策劃法,是根據某個特定的因素對規模進行趨勢外推的策劃方法。比如經常使用的人口規模推測設施規模,或用GDP去推測規模。舉個栗子,美國人民按照他們現在的人均GDP一年一人大概會坐1~3次灰機,咱們現在基本上每人每年是坐0.3次,所以航空發展還大有可為。咱們長三角先富起來的民航運輸量差不多已經1億一年了,這就差不多達到1人1年坐1次灰機的程度了。再比如,某地級市人口1000萬,現在的航空吞吐量約50萬,那麼要達到我國現在平均水平的話,他們的航空吞吐量就應該達到300萬一年,所以可以判斷現在的航空設施運量不足,應該擴建。
2.容量推測法
所謂容量推測法就是根據基礎設施的能力或基礎設施所處環境的承載力對設施規模的策劃方法。這個很好理解,比如一個機場只有一根跑道,那麼它的承載力就是2000萬的吞吐量,有一組近距平行跑道就差不多3000萬一年;比如一條軌道,上面開甲型車,那它一年就能運5萬人,如果今年一共才運1萬人,那麼說明這根軌道就還能加容量。
3.類比推測法
所謂類比推測法就是將自己策劃的設施同與之類似的設施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設施規模的策劃方法。這個方法很常用,也特別有說服力。劉教授舉了虹橋鐵軌數量這個栗子。說當年市領導不知道批多少根鐵軌到虹橋,下面很多相關部門也不想給太多土地,想節約投資,然後眾說紛紜,各種理由看上去都很充分,市領導一時也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有一天,領導就問劉教授,說他們原來想就批10股到虹橋,最多最多15股,但是還想聽聽他的意見。劉教授就舉了紐約、東京、莫斯科、倫敦等和上海齊平的城市的栗子,每一座同等規模的城市都有80多股道以上,僅紐約中央車站就有50股。所以劉教授建議至少30股(上海站13股+上海南站13股),結果最後就定了30股。(真是機智,手動點贊)
另外文中還舉了兩個栗子,一個是揚州機場規模的確定,一個是深圳地鐵規劃的案例,都很精彩,有興趣請翻閱。(或者我有空再敲出來,深圳這個地鐵規劃確實碉堡了)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策劃運用了上述三種推測法。這裡我盜了一張圖放下面,可以看到虹橋里有鐵路、機場、磁懸浮、地鐵、公交、社會車輛停車、社會客運汽車、換乘中心和商業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規划了5條地鐵線,原因是軌道交通對城市交通貢獻最大,也最能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其實運量上並不需要5條這麼多,但是做了這麼多條以後,就能使上海各個地方的人民都能通過換乘,方便的,體面地(原文是西裝革履的)前往交通樞紐,而不是被擠得貼在地鐵里(重慶3號線貼在地鐵門上的朋友們你們好!)。另外,劉教授將社會車輛停車庫的容量減小,這樣使得停車位緊張,收費得以提高,收費高了以後,一部分旅客就乾脆坐地鐵了,這就達到了公交優先的想法了。此外公交線路也做了很多條,並放在鐵路、機場和磁懸浮的門前,也是為了從外地來上海的旅客(一般都帶著行李)能夠舒適便捷的乘坐公共交通。
推薦閱讀:
※港珠澳大橋建成後車是左行還是右行?
※交通政策雜談:車,還能怎麼停
※城市公共交通是否包括出租汽車?鼓勵出租汽車運營、加大出租汽車供應量,是否有助於緩解公共交通壓力?
※如何評價「2016-2018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無軌電車不同的線路之間是否有公用的電纜?如果有的話,它們是如何實現轉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