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歌事件看社會偏見:說學日語的就是漢奸你TM才腦殘
江歌事件回顧
11月3日凌晨,中國留學生江歌為了保護室友,在日本東京都中野區家中不幸遇害,事發後日本警方對案件進行調查。
24日晚間,日本警方對外通報稱,以殺人罪對中國籍男性留學生陳世峰發布逮捕令,指控其殺害了中國女留學生江歌。日本警方也證實了江歌母親的懷疑,犯罪嫌疑人陳世峰正是江歌室友的前男友。
就連企鵝網也不假思索地跟風起來
愛好日語的你遭遇過歧視嗎?
小編本科讀的日語專業,記得2012年夏天的時候,我所參加的日語協會舉辦了一個中日交流會的活動,活動後我將一些值得紀念的照片po上人人網,然後就不知道哪兒來的一個噴子開始來噴我。大概就是「呵呵,大家都在反日,有什麼好交流的」。我記得那是釣魚島爭端僵持不下的一年,反日遊行極盛,人們抵制日貨,砸日本車,轟搶日系商廈,並用Canon相機記錄下這「精彩」的一幕。一開始還是在觀念爭辯的層面上,後來就發展到人身攻擊,一時受到侮辱的我感到憤懣不已。
還有一次在年級公開課上,一位老師公然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自己在學生時期無端毆打一位日本留學生的經歷,慷慨激昂地表達著自己對日本的仇視,並且以嘲諷的語氣預測著我們日語系學生的未來。無知井民說出這番話我們不難理解,但是作為一名高校老師,有著如此不客觀的看法以及無禮的偏見,除了氣憤更多的是失望吧。
當然大學的環境還算是比較好的,作為日語生,接收到的偏見也就僅此兩例。可能童靴們在社會中遭到的語言攻擊的情況更多,尤其是網路上的憤青數不勝數。
網友takamine曾遭到愛國小粉紅攻擊
小粉紅以後還要噴麻煩卸下島國巨星藍胖子的頭像!
所以,
留學去日本就活該死掉?
學日語就是漢奸?
說日本好就是不愛國?
這些惡毒的言辭背後,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社會對於日語學習者&愛好者的偏見問題。我們不打嘴炮,我們只陳述客觀事實。
日語學習者與日俱增
首先我們來看看中國目前究竟有多少學日語的人。日本民間非營利組織「言論NPO」公布了今年8月至9月與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在日中兩國聯合實施的輿論調查結果。調查結果顯示
回答對中國「印象不好」的日本人較去年上升2.8個百分點,去年的調查中該數字略顯改善,而此次再度惡化。而回答對日本「印象不好」的中國人較去年下降1.6個百分點,雖略有改善,但情況也不容樂觀。
儘管中日關係緊張,中日互相好感度不高,但是每年學習日語的人數卻在不斷增加。據日本國際交流基金北京文化中心2013年7月份發布的2012年(每三年統計一次)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的日語學習人數為1046490人,比2009年增長26.5%,遠超排名第二的印度尼西亞(872426人),位列世界第一。
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國目前有503所高校開設了日語專業,僅次於開設英語專業的922所高校,無論是學生人數還是辦學規模,日語已成為繼英語之後的外語大戶。
我們為什麼學日語?
感受日語美
相信任何人都不會放棄對美的追求。日語和漢語有不同風味的美感,為何我們不去感受這種美呢?你一定有過那種突然被辭典上的一個詞而擊中的經歷,比如『花筏』(はないかだ)(櫻花瓣灑落水面像竹筏一樣漂浮,滿滿地鋪在水面)
比如『桜吹雪』(さくらふぶき)讓人一瞬間就想到櫻花像下雪一般落下的場景。
一種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的美感,才是想要學習它的第一衝動。
學日語為了了解日本文化
大眾文化美——可能是第一次看的動漫喚起你的情懷,聽的第一首日文歌觸動你的心靈,粉的第一個愛豆成為你的精神寄託,吃的第一道日本料理俘虜你的味蕾,看的每一本日本小說豐富你對人生的感悟……於是想著有一天以最直接的方式去了解日本文化,不是從書上,不是從照片上,不是從別人的視角,而是站在那個地方,用自己的嘴巴去問,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真正地感受自己的初心。
傳統文化美——說到日本的傳統文化,一定少不了「道」家文化。像茶道、花道、劍道……這些大部分一開始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人很注重文化的傳承,但是中國很多本來是我們發明的技藝卻慢慢消失。日語中有一個詞「こだわり」來形容這種將一件事做到極致的執著。只有極致,只有執著,文化才得以沉澱。我們感嘆中華傳統文化逐漸缺少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學習一下這種執著的精神呢。
學習日本的腳步從未停歇
很多人對於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侵略意識強,兇狠殘暴。即使是把日本看作「敵國」也好,即使是抱著『師夷長技以制夷』或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心態也好,也必須更深入地了解那個國家才行。
我們不能控制他人的行為,但我們可以從強大自己做起。要想打倒對手首先要了解對手, 了解日本為什麼能夠超過我們這麼多,我們還需要什麼。只要能為我所用來者不拒。但不要忘了日本是一個競爭意識極強的國家和民族。也就是極具侵略性,不管是戰爭還是非戰爭的。日本在和平年代暴力輸出轉成了資本輸出,一個國家思想文化的缺失遠遠比領土缺失來的可怕,所以抱著居安思危的心態也好, 「知日」是我們一定不能忽略的。
偉大的先輩們早就明白吸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所以學習日本的腳步從未停歇過。梁啟超、魯迅、周恩來、李大釗這些愛國先驅們都有留學日本的經歷,他們在國家危難的時候選擇去更發達的地方求學,是為了真正地學習到東西,從而保家護國,身為國人漂洋過海,用陌生的語言在陌生的國度求學,而且他們留學的時候恰恰是甲午戰爭之後,其中艱辛不言而喻。正是他們這些學過日語的人,在日本學習了進步的思想和科學知識,推動了祖國的革命事業和發展建設。
話說回來,在那個我們遭受日本侵略的時代,我們的同胞被無情日寇屠殺的時代,我們尚且懷有包容心去接納那些去學習日本的能人志士,卻在現在這個和平發展的年代,這個推崇開放與交流的年代,我們不能給予知日派一點包容和理解呢?
一味地崇洋媚外是不對的,但盲目地否定外面的世界只會讓自己更加落後。
學日語為了更好地文化輸出
我們打心底里認為日本是一個只會借鑒的國度,他們的文字來源於漢字,他們的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屋宇,他們的文化也和中華文化一脈相承。
左 修復唐朝建築 右 日本法隆寺
可是你又知道,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漢語的輸出國嗎?日本「漢語」,衝擊著東亞各國的語言系統,當然也大量進入中國的漢語中,成為中國人日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戊戌變法之後,許多西方先進思想正是通過懂日語的先驅們通過翻譯日文書籍間接傳播到中國來的。現代漢語中的經濟、文化、抽象、具體、物理、化學等許多辭彙都來自日語借詞,這就是有力的見證。
東亞文化圈的主要文明載體就是漢語和日語,要想提升東亞文明的自身凝聚力,圈內的人普遍掌握這兩種語言。由於沒有殖民、傳教等方式,如今東方文明已經很難向全球推廣,但至少齊心協力起來要抵禦住西方文明的統治。
學好日語才能打贏經濟戰
其實中日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中國同日本右翼政黨之間的矛盾,政黨為了鞏固政權不得不大力宣揚民粹主義,中日關係只是他們手下的一個犧牲品。
你可以抵制日貨、抵制日企,但在抵制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一個被抵制的結果。然而近年來即使日元以貶值來促進出口,中國對日本的貿易一直都是順差,據日本財務省1月25日發布的貿易統計數據速報(以通關數據為準)顯示,中國對日本的貿易收支為順差6.1911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這樣一來封鎖貿易豈不是得不償失?將政治層面的矛盾上升到經濟的損失確實沒有必要,誰會跟錢過不去。
為中日關係努力的吾輩
近幾年來,中日兩國摩擦不斷,靖國神社參拜和釣魚島事件更是一度讓中日關係降到冰點。雖說今年中國影片市場對日本放鬆管制,引進大量日本影片,這貌似是中日關係趨向緩和的一個表現,也有人戲謔「中日關係靠韓國」,但玩笑話背後也讓人著實感覺到好像有那麼一丟回暖。而在這細微變化後面,有很多人在努力著。
比如說真心期待中日友好的外交家——王毅外長。在許多日本人眼裡,王毅是一個「知日派」。他擔任駐日大使期間,時逢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日官方關係被迫停頓。於是,王毅幾乎走遍日本各地,向普通日本人演講,講述中國希望日本政府正視歷史、促進兩國友好的立場。
2010年3月19日,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東京會見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
兩國關係的一絲絲進步不知道要經過多少人多長時間的努力,而關係退步卻可能是一夜之間的事。王毅外長是眾多日語學習者的男神,當然也是我的男神。他的一句話可以讓中國揚眉吐氣,他的一張臉可以為中國外交撐起門面。雖然不能做到像他那般優秀,但每個日語學習者也都希望自己努力得到認可與讚許的時候,能夠挺直脊樑能用標準流利的語言說出自己是學習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中的中國人,對於這些你還要說他們是漢奸嗎?
最後,借鑒王毅大大說一句話,作為廣大日語學習者中的一員,我們歡迎一切善意的建議,但我們拒絕任何無端的指責。漢奸這個鍋我們絕對不背!
BY 明王道小編.紅豆泥首發於公號「明王道日語」,敬請訂閱
推薦閱讀:
※俠若非道
※救急不救窮到底對不對?
※幫你解讀醫療虛假宣傳
※無聊社會已經來臨,無聊社會中商業如何成功?(上)
※行人綠燈的時候,車輛為什麼還可以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