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千古留名的都是飲者?
你在什麼時候想喝酒?
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時?還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孤身在外思念故鄉的時候?
又或者為伊消的人憔悴,心裡有牽掛時?還是當與家人歡聚共享天倫時?
雖然酒還是一樣的酒,但不同場景,和不同的人一起喝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因為酒不僅作為一種物質的飲品,它同樣可以是寄託人們情感、志趣、思想的精神媒介。古代有很多有意思的著名歷史場景都和喝酒有關,儘管已經滄海桑田,但那些喝酒的況味,千古相似……
1、古今多少事,都付酒談中——帝王將相之酒
我們中國人有一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飲酒文化。尤其是帝王將相,喜歡用喝酒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那些歷史上的故事,我們並不陌生。
一個尋常的日子,一個中年男子正在後園澆菜。這位澆菜人雖然舉止低調,但胸懷吞吐天地之志。另一位世之豪傑看出了端倪,於是邀請他來自家喝酒小敘。看到這,可能你已經猜出這兩位是誰了——正是劉備與曹操。
小亭桌上已擺滿杯盤和酒具,其中最起眼的,要數那盤上碧色圓潤的青梅,邊上的酒樽里正嘟嘟地煮著酒。劉備見了,剛才勞作的疲累消了大半,神經這才放鬆了下來。
兩人對坐,開懷暢飲。這梅子伴酒可真是香氣四溢,喝上去酸酸甜甜,口舌生津,不自覺就會多喝兩口。喝到半酣,曹操捏起一顆青梅說:「現在的天下,就像這盤中青梅,粒粒在目,這顆許都之梅,現在就在我手裡啊。」說完他把青梅塞入口中,意味深長。
拿著一顆梅子的劉備猶疑不定,正不知如何開口,眼見天邊黑雲壓城,有如龍隱龍現。這時,曹操問:「使君知龍之變化否?」
「不知。」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曹操開始試探讓劉備談談天下之大,誰屬英雄的話題。劉備先後列舉了袁紹、袁術、劉表、孫權、劉璋,都被曹操否定,「非英雄也。」
劉備只好說:「舍此之外,備實不知。」 曹操又進一步:「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劉備問:「誰能當之?」曹操頓了頓,指指他又指指自己:「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這話委實讓劉備心頭一驚,手上的筷子嚇得掉在地上,剛好這時天上一個炸雷同時響起,劉備順勢以懼雷失箸掩飾了過去……
酒宴,無論人多人少,對於古代帝王將相來說,往往都是如履薄冰、暗藏殺機的社交場合。在青梅煮酒的故事中,英雄可以在酒酣耳熱之際料定天下大勢;也有帝王在杯酒之間,解除了部下的兵權;還有人擺下鴻門宴,留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驚險一幕。哪怕是虛構的電影《夜宴》,也以錯飲毒酒作為故事的轉折,給人留下無盡唏噓。
但此刻,我能回想起最震撼的場景,還是曹孟德那天在軍中至酒,百萬雄師,飲馬長江,他對著朗朗皓月,歡宴諸將,伴以隆隆鼓聲,舉杯痛飲,慷慨激昂地賦了那首《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酒,往往與英雄豪情,逍遙俠客聯繫在一起,有時候一個人喝高興了,會特別想讀三國或武俠,大家可有同感?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隱者之酒
自古以來還有何人愛喝酒?隱者。說起隱士,就想起魏晉風骨,竹林七賢。上次酒的雅號一文中說到阮籍借喝醉來躲避政治聯姻,今天又想到兩個關於他的喝酒小故事:
阮籍有一次聽說步兵營的廚師善於釀酒,貯有三百斛美酒。嗜酒的他就請求去當步兵校尉,這樣就好每天痛快地喝酒了。但是阮籍喝酒有許多奇怪的癖好,比如他鄰居家有位婦人,貌美如花,天天在店裡賣酒。阮籍就常到她店裡喝酒,每飲必醉,之後就毫無顧忌地睡在婦人身邊。漂亮婦人的丈夫起初很懷疑,以為他有什麼不軌企圖,悄悄觀察了好長時間,並沒發現阮籍有什麼歹意,心裡也就釋然了。
阮籍當官時,並不處理公務,每天四處遊玩,哪裡有酒宴,總少不了他。當時司馬昭想取代曹奐當皇帝,想讓阮籍起草勸進書。阮籍知此不義,喝得爛醉,故意忘了寫。使者來取文稿時,他還醉著趴在桌上睡大覺。使者把他叫醒,醉眼惺忪的他見不得不寫,於是伏案疾書,不多時,一篇文辭清正、氣勢雄壯的《為鄭沖勸晉王箋》便一氣呵成,一字不用改,使者嘆為觀止。
世人皆知隱士們好酒,其中一原因自然是因為本身愛酒,但還有一重要原因是借喝酒抒發心中的鬱結。那些放任越禮和名士風流的背後,更多是無法言說的凄愴和辛酸。所以《世說新語》里一個叫王大的人說:「阮籍胸中塊壘,故需酒澆之。」
蘇軾也是如此,他的一首《臨江仙》,開頭是:「夜飲東坡醒復醉」。那天,他喝醉回家已是萬籟俱寂,只聽到家童睡著時雷鳴般的呼吸聲,他敲了敲門,不應,只好倚著拐杖聽濤濤江聲。漸漸地,他心生感悟,宦海浮沉,身不由己,人什麼時候才能忘記功名利祿呢?這時,夜闌風靜,水波不興,大自然呈現出安寧靜謐的曠達境界。
蘇東坡最後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如果能脫離世俗的牽絆從此進入一個自由自在的廣闊天地就好了。這首詞最後悠遠的韻味,讓人忍不住想起那些同樣餘韻悠長,收尾乾淨的好酒,強烈地存在過,卻不帶走一片雲彩。雖然蘇軾在酒後生出隱逸的念頭,但他卻並非真的隱士。
關於這個故事,最後還有個彩蛋:有官員看到這首詞,以為蘇軾真的要去當漁父跑路了,趕緊到他家去抓他,誰料到了才發現,東坡居士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古人愛酒的多,但深得酒中真味的人少。隱者陶淵明就是這少數之一,中學課本上有他的《飲酒》,如今再看這詩,發現裡頭一個字都沒有提到喝酒,或許這是他喝酒之後所感悟所寫,就取了這標題,但細看詩中意思,發現還真是喝酒到了一定境界才會產生這種體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n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n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n山氣日夕隹,飛鳥相與還。n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n
陶淵明愛酒,追求的是物我兩忘,這才有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是「看」、不是「望」,而是剛好地抬起頭,南山就在眼前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花看半開,酒飲微醺」,喝得未滿不盡興,喝得過度就醉了,恰好到達一個平衡的界點,才能物我兩忘啊。
如今不少在田間勞作的酒農也是如此,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四季在天地間,伴隨著自然萬物的呼吸,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出屬人的價值,釀造出令人驚艷的、偉大的美酒。這樣的感動恐怕也只能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來形容了吧?
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文人雅士之酒
士大夫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統稱,他們是社會上層建築、文化藝術的創造者和傳承者。其實上面說的隱士也都是「士」。他們是社會精英,掌握著文化的話語權,酒在這些文人雅士身上,從形而下的物質上升到形而上的精神,即便是豪情也絕不是市井的「酒足飯飽、呼群三五」,不同的文人,不同的場景,他們也能把酒喝出萬般滋味來。
如果我們在無人陪伴獨酌自飲的時候,可以學習具有豐富想像力的李白,在花間置酒,說是說花間,其實就是找個環境好點的地方,比如陽台花園或簡單在沙發上窩著,再點個蠟燭。看看李太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喝酒的好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便無人陪伴,還有天上的月亮,對著影子就有三個人了。如果再來點音樂,說不定喝著喝著,也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了。
雖然《月下獨酌》里的李白是孤寂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像詩人一樣擁有一顆追求美好的心。況且孤獨本是好事,獨酌有獨酌的好,適合靜思,適合品飲,它能幫助我們集中精神仔細體會一支好酒微妙的變化。而獨處會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還有一位士大夫在吃喝玩樂上,最是風雅,他叫張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他的《湖心亭看雪》。那時,西湖下了三天大雪,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某天,張岱獨自撐著一葉小舟,擁著厚厚的毛皮大衣,帶著火爐要往湖心亭看雪。本來嘛,他是想著「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誰知道,到了湖心亭,他傻眼了,原來早已有人捷足先登。兩人鋪著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童把酒爐燒得滾沸。這兩人看到他也很驚喜:「想不到湖中還有會您這樣的人!」於是,他們就拉他一起喝酒。三杯下肚,片刻閑談,便告別了。下船時只聽船夫喃喃道:「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無論春夏秋冬,張岱都很會享受,在《西湖七月半》里,他的做法也很有意思。杭州人在中元節有來西湖賞月的傳統,而張岱也真是毒舌,眾人看月,他看眾人,還將賞月人歸為幾類:大擺排場的達官貴人、附庸風雅的名娃閨秀、作態賞月的名妓閑僧、衣衫不整的慵懶之徒、低調清逸的文人雅士。但當「笙歌散盡遊人去」,那些低調的文人雅士才搖著小舟,從隱匿的樹下出來。這時,月如鏡新磨,照得山水都恢復了清凈。「張岱們」就呼朋引伴,和韻友名妓們匯聚到一起,一時間,觥籌交錯,喝著小酒,淺斟低唱。待到月色蒼涼,天際發白,人們才散去。然後,張岱就放開繩索,讓小舟在十里荷花之中隨意漂蕩,在迷人的香氣中,酣享清夢。
有人不愛湊熱鬧,但有人卻恰恰相反,《醉翁亭記》里歐陽修那與民同樂的場景倒是給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貼切的註腳。
上述那些人都是尋找喝酒的意境,而有的人是喝酒是為了給自己尋找靈感,書法家張旭無疑是後者。張旭的狂草聞名天下,也是醉後的結果。他每次喝醉就開始寫草書,還揮筆大叫。甚至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書寫,以至於世人稱他為「張癲」。等他酒醒後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還認為這些字神異不可重得,真是痴狂!
4、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凡人之酒
普通人總是要面對七情六慾、聚散離合、生老病死的時刻。這時,喝酒就會成為人們應對艱難生活的方式。
離別之酒很常見,我們有散夥飯、謝師宴,送別朋友的時候總要喝上兩口的。
在過去,和情人離別,我能想到柳永的《雨霖鈴》:「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情到深處,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以至於「今宵酒醒何處?」才驚覺自己已在曉風殘月的楊柳岸邊。不知為何,此刻腦海中竟浮現出李探花的形象來。哦不!好像是謝曉峰更加貼切——曉風殘月嘛!
白居易在著名的《琵琶行》中也是在潯陽江頭夜送客人,但當時,他們舉杯卻無音樂,留下「醉不成歡慘將別」的寥落氣息,只能望著浸潤在茫茫江心的皓月。但突然之間,聽見琵琶聲起,這才「添酒回燈重開宴」。
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也提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來飲酒,似乎成了人們送別的傳統。
快樂的時候喝酒,倒是我個人提倡的適飲場景。因為酒是情緒放大器,開心的時候來一點,只要不貪杯,好心情也有利於健康。
畢竟李白也說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況且「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倒不如「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平時沉鬱慣了的杜甫如果忽然來一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那也是叫人非常驚喜的。
李清照曾寫過兩首《如夢令》,一首是回憶她少女時代郊遊的場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喝酒賞玩最是歡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記述了人們曲水流觴,暢敘幽情的場景,真是美妙至極!我們普通人倒是可以在農家樂的時候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享受「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田園野趣。
還有一種時刻我們會特別想喝酒,或是喝著喝著就產生了這種情緒,那就是思念。人們會在思念故鄉的時候想到「濁酒一杯家萬里」;會在想念親人的時候遙望圓月「把酒問青天」;會在漂泊懷人的時候對酒當歌「擬把疏狂圖一醉」;會在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時候「借問酒家何處有」;會在思念戀人的時候「東籬把酒黃昏後」……
又可能在很多時候,我們在酒中喝到或辛酸或苦澀的味道,因為有句詞說酒入愁腸,會化作相思淚。
那麼你呢,在酒中喝到的是憂傷還是快樂?
但無論人生是什麼況味,最精彩的味道,畢竟還是在杯中啊。
歡迎在下面評論留言,與大家享你的故事~
————————————————————
想學習葡萄酒的朋友可以加知味君的個人微信 TasteSpirit
點擊這裡進入知味微店>>
在線報名知味在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最近的品酒課程
新開城市:廣州
入門課程12月17日周六下午
重慶
入門課程12月17日周六下午
北京
入門課程1月7日周六下午
入門課程2017年2月16日周四晚
WSET二級2017年2月17-19日周五-周日
上海
入門課程12月28日周三晚
WSET二級12月16日-18日周五-周日
WSET三級 2017年2月24-26日 + 3月3-5日(共6天)
關於知味
公眾號ID: TasteSpiritMag
專註於為葡萄酒愛好者提供
輕鬆的美酒文化 | 專業的品酒知識
實用的買酒建議 | 精彩的品鑒體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