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還會發生什麼?吳曉波和李亞在復旦說清楚了

新媒體是一個老概念,這個說法已出現多年;新媒體也是一個新概念,每年有不同的內涵,五年前是社會化媒體,三年前是微信自媒體,今天內容創業如日中天,常說常新。新媒體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幾天關注到在復旦大學「新媒體主義」活動上,新媒體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人有場對話很有意思。這兩個人,一個是知名財經作家也是知名自媒體人吳曉波,另一個則是一點資訊CEO兼鳳凰網總裁李亞,一個是內容創業者,一個是內容分發平台,一個是新聞科班專業,一個是工科技術背景,他們對新媒體的洞見,很具參考價值。

1、新媒體正在深刻地影響社會

媒體被稱之為第四產業,不論是「看門狗」還是「守望者」的說法都表明媒體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響著社會的方方面面。

李亞認為,新媒體正在對社會產生著更加深刻深遠的影響。美國大選特朗普當選成為黑天鵝事件,一個關鍵原因是以CNN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和以facebook為代表的新媒體合力的結果,CNN甚至有文章認為,「facebook對於虛假新聞的無所作為」是將特朗普送進白宮的可能原因之一。之所以新媒體會造就黑天鵝事件,是因為過去被控制在少數精英手中的傳播的權利,創作的權利,分發的權利,通過技術實現了徹底的民主化,更加不可控,進而造就類似於特朗普當選的黑天鵝事件。

正在各行各業的上演的「去中心化」現象都在徹底解構傳統體系,如同滴滴對計程車行業的影響一樣,新媒體正在改變傳統媒體行業,這種改變不只是讓《東方早報》停刊這麼簡單,而是媒體生態的變化,正在對社會方方面面造成深刻的影響。我們總是高估技術短期的能力卻低估長期的影響,現在看來,新媒體這一出現多年的東西,長期影響正在被釋放。

2、媒體市場化弱化了公共屬性

新媒體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還有一個巨大變化是市場化:不再靠政府支撐而是商業化運作,尤其是最近幾年大量的資本湧入新媒體市場,讓媒體出現了「資本化」的趨勢。而這樣的路在國外早已走過,國外媒體市場化的過程面臨的挑戰,中國也會遇到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亞認為,新媒體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的改變:創作自媒體化、分發智能化、傳播社交化,三個改變疊加之後,新媒體為了追求市場規模和眼球經濟,以及迎合追利的資本,就會生產劣質內容,尤其是中國網民低齡化和低學歷的結構,更是給低質內容創造了傳播條件。這意味著新媒體的公共屬性變得更弱,商品屬性變得更強,這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很大。

李亞表示,新媒體崛起是巨大的進步力量,為媒體生態賦能,但自媒體不再具有傳統媒體機構對於真實性、客觀性、理性、全面性的自律,進而導致內容庸俗化、低俗化、低質化,弱化了媒體的公共價值。吳曉波對此有相似的看法,其認為,新媒體時代用戶被推薦的全部是自己願意看到的東西,會造成社會不營養信息的大肆傳播,同時,媒體作為社會監督的力量正在被徹底瓦解,這是當下新媒體最根本的問題。不過,關於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吳曉波有不同看法,其認為「我們處在一個被壓抑的,被碎片化的,容易被消滅的,非常容易流入低俗快感的時代,某種意義上低俗快感是被控制的」。

3、資本成為新媒體的雙刃劍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正在資本化。科技概念股的火熱,大公司門口頻繁出現「野蠻人」,以及資本驅動的大眾創業,都表明資本正在中國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媒體行業亦不例外。一方面,媒體本身就在市場化,互聯網化,不論是分發平台還是內容生產,都迎來大量的資本;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在市場化之後也在資本化,報業集團上市甚至成立投資基金,就體現出這一點。

對於媒體資本化,李亞的看法是,我們要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資本市場這種開放,事實也表明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的崛起中功不可沒,因此資本化對新媒體行業是好事,也是必然。然而,資本的逐利性,也給媒體保持其應有的公共屬性帶來了挑戰,譬如為了更好的廣告業績,會允許標題黨這樣的唯閱讀量至上的做法。對此,李亞認為解決辦法會是政府監管、產業政策還有產品技術創新,一點資訊重點在產品技術創新上嘗試,在媒體商業化與公共性之間尋求平衡。

吳曉波對此的看法則是,媒體面對資本的妥協,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在傳統媒體時代,傳媒很少是上市公司,不願意讓資本來控制,相對保持獨立。然而,到了新媒體時代,「媒體」概念本身就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社交網路,都是媒體,與資本結合已是必然,因此,媒體是否資本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問題。

4、媒體從業者的生存空間被打開

新媒體的崛起,對傳統媒體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的轉型成功了,轉型不成功的則面臨著收縮甚至關閉的問題,然而媒體從業者並不會因此失業,與此相反,吳曉波認為,媒體從業者的生存空間被慢慢打開了。

一是基於新媒體工具如微信、一點資訊都有開放的自媒體平台,內容創作者與內容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已發生本質變化,創作者更了解讀者的特性,更了解其對內容消費後的反饋,還能與讀者有更強的互動。這一點,如同有了淘寶之後,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變化一樣,最終會刺激供給側改革,並帶動消費端升級。

二是新媒體帶來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吳曉波認為,即便是「吳曉波頻道」的財經內容,都可以有文字、專題、圖表、視頻、甚至漫畫,更多的內容呈現形式,專業知識生產工具,以及越來越豐富的支持甚至主打自媒體的內容發布平台,給寫作者帶來了更多的更可能性。

三是新媒體帶來了更多的變現方法。吳曉波透露,「吳曉波頻道」付費音頻產品定價180元,已在多個平台上共賣出9萬多份,產生1000多萬收入。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是因為80、90後成為中堅消費人群,而他們生於互聯網,可以接受為虛擬數字內容付費,也有在線支付的習慣,因此知識付費,內容付費成為可能。除了內容付費,吳曉波還提到內容電商,以及「內容產品化」的概念,「內容為王是偽命題」,內容會產品化,產品具有更多功能,可以被定價。李亞則認為,新媒體時代,知識正在網路化,不靠顏值的知識網紅所帶來的價值不可替代,知識網紅的價值也會藉助於自媒體平台和內容付費等模式得到釋放。

對此我的看法是,不論你是否能寫字,但你只要有知識就可以選擇適合的形態去對應平台創作。換句話說,只要你能生產優質內容,就能通過不同方式賣出去。而且新媒體時代,人們看手機的時間是過去看電腦、電視、書籍、報紙時間的好多倍,這意味著更強勁的內容消費需求,對新媒體從業者來說是很大的利好。

5、技術正在新媒體中扮演重要角色

沒有互聯網技術就沒有新媒體,不過,現在對新媒體影響更深刻的則是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流媒體技術。李亞和吳曉波均認為技術將在新媒體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對於技術在新媒體中的作用,李亞分享了一點資訊的實踐。正如前面所言,新媒體的挑戰是內容低質化、公共屬性弱化,李亞認為解決辦法不能僅靠人工智慧,而是「人機智能」,就是說把人和機器結合到一起來。基於人機智能可以更好地甄別品質內容,減少標題黨、虛假和抄襲內容。「人機智能」通過引入人的價值觀,防止自媒體內容單一追求點擊率,通過對機構與自媒體源細緻的人工評估和用戶大數據自適應動態模型構建,確保優質內容得到更多的發現與推薦。一點資訊獨有的【私人定製、價值閱讀】和「四有」理念,試圖通過鼓勵用戶的搜索、訂閱等主動興趣表達,結合其瀏覽、收藏、分享、評論等行為數據分析,更好地捕捉對用戶有用、有價值的興趣維度,讓媒體平台的內容分發不僅有料、有趣,更要有用、有品,從而避免由於人性弱點造成的機器推薦內容越來越低俗化的傾向。

吳曉波則認為,創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之所以發生本質變化是因為有新的工具,工具可以讓內容生產者與創作者之間的契約關係可以被計算,可以讓雙方更好地互動。還有,新媒體正在通過工具實現「去平台化」,吳曉波投資了深圳的一家大數據媒體公司,並開發了專屬的會員管理系統,相對於微信可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這個系統還將會開放出來。如果內容創作者有核心內容,就可以通過工具實現「去平台化」,變得更加獨立。在我看來,吳曉波所說的工具,本質還是技術。

看完兩人的對話,我腦海中蹦出來的第一句話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媒體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新媒體技術化、市場化和資本化,徹底解構了傳統媒體,給社會帶來深刻的影響。它帶來一個較傳統媒體業大之數倍的內容蛋糕,打開了媒體從業者的生存空間,同時也迎來了許多挑戰,內容本身的低質化,以及媒體社會公共屬性的弱化是最嚴峻的問題。

對於此,不論是李亞還是吳曉波,均表達了「新媒體傳承媒體價值」這樣的觀點。李亞認為,科技、資本衝擊了媒體業,但傳統媒體時代有非常多寶貴的經驗需要被保存,媒體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被繼承,要做到這些需要監管、技術和產品的與時俱進。吳曉波則認為,新媒體時代,一個人的專業能力並不會被瓦解,媒體人必須保持專業性和獨立性,如果只是迎合而不獨立就會被消滅。


推薦閱讀:

如何寫出賣斷貨的銷售文案?
熱點事件,社群該怎麼追?
Papi醬首賣2200萬豪贈母校,如果沒有托我看到了這些
一點資訊拿證,新聞客戶端無證裸奔或將成為歷史
新媒體運營,你咋這麼牛逼呢!

TAG:新媒体 | 自媒体 | 吴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