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理:他做了15年安全,為什麼要去做運動頭盔?
在加入綠盟十五年後,陳學理成為了一個做智能頭盔的創業者。
作為創業公司動視未來的CEO,陳學理製造的產品是一款智能硬體在互聯網上搜索「動視未來」,會看到這樣一條新聞:「看上霧霾中的奔跑生意,動視未來針對戶外運動人群推出智能凈化頭盔」。
說起來,智能硬體在今天不是什麼稀罕物,但將「智能頭盔」、「綠盟」、「陳學理」聯繫在一起,則值得玩味:一家搞安全的上市公司,一位浸淫安全圈多年的資深專家,怎麼做起了智能硬體的生意?
「看起來,頭盔和安全沒什麼關係,但其實還是做安全,人身安全嘛。畢竟,上市公司還是要多嘗試的。」陳學理解釋。在綠盟做了十五年產品,他早已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產品觀。如他所言:「這個時代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雖然其中有我個人追求更多挑戰和成功的成分在,但其實經歷了複雜的思考和決策過程。」
在40歲的時候,以安全為起點,陳學理再次走上了新的旅途。
讓戶外運動者免受霧霾之苦
動視未來的新產品名為「GOVISION AIR-1」,專門為戶外運動人群而設計——在霧霾幾乎成為常態的今天,空氣凈化器已經成為了最熱門的商品,讓人在家中能夠呼吸到潔凈的空氣。但對於戶外運動者而言,遠離污濁的空氣十分困難。
作為一名長跑愛好者,陳學理對此深有體會:「天氣不好的時候我去跑步,回來喉嚨特別不舒服,就是空氣的問題。我家裡有七八台空氣凈化器,可是到了戶外就沒用了,跑步的時候也不可能戴口罩。而市面上又沒有很好的產品。」他曾經DIY了一個小設備:在口罩上加上風扇,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起初,這只是陳學理的一個突發奇想的創意:「就是自己做著玩,也沒想過有什麼發展。」漸漸地,他發現這將會成為一個新的契機:「我調查過相關統計,2014年中國經常運動的人已經有4億了,幾年之內這個數字會增長到5億,最明顯的跡象就是,馬拉松之類的運動這幾年越來越火了。高盛的投資報告最看好的也是運動市場,連電商市場都只能排到第二——但問題是,空氣差的情況下,運動不僅不會帶來健康,還會對身體造成損傷,怎麼辦?」
幾經考慮,陳學理沒有採用口罩的設計,而是選擇了一個看起來更新奇的設備:頭盔。
「其實很多戶外運動項目都是戴頭盔的,像是滑雪、自行車,並且頭盔的舒適度也很好。我們在設計上為頭盔配備了凈化主機和呼吸管。選用優良的部件和緊湊良好的設計,凈化主機能夠提供最高180L/分鐘的潔凈空氣,噪音低至30db,電池性能也十分優異,運動模式下可持續7個小時以上,整個上和細節上都非常適合戶外運動。而且,我們的產品也提供不同的模式,不僅僅是運動,日常外出同樣能夠佩戴。」
印入血脈的創新本能
從創意到成品,並非一拍腦袋、一動手就能做到。從穩定的工作到開拓全新領域的創業,也絕非簡單就能做出的決定。有十五年信息安全背景的陳學理為什麼會想到「轉行」去做智能硬體?答案與他的經歷不無關係。
2000年,陳學理離開家鄉湖南奔赴北京,正式加入綠盟。彼時的綠盟還處在起步階段,一切尚未形成規模,湊在一起的十幾號人可以自由選擇各自的分工。「那時候就是四大塊:銷售、工程、產品、研究,我就選擇了產品。」當時的陳學理應該沒有想到,這個起步時的選擇讓他逐漸培養出了與眾不同的眼光,也決定了他日後的道路。
在產品的崗位上,陳學理做得成績斐然:「國內的安全產品中,唯一通過最權威的國際NSS Lab測試兩次的就是綠盟。一次是單獨測試,另一次是小組測試,成績排到了第三。」在市場上,綠盟的產品也同樣受到歡迎,核心產品在市場佔有率和權威諮詢機構報告中都名列前茅。
對於「時代」這個詞,陳學理尤為敏感:「我所在的崗位是真正的一線——業界的一線肯定是在產品的,這就要求我必須對時代的趨勢和動向有所把握。再加上那時候產品也是要承擔業績的,壓力特別大。」壓力之下,陳學理積累出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也練就了對風向的敏銳嗅覺和長遠的眼光。
回顧過往,陳學理印象尤為深刻的是綠盟的一次重大轉折點:「整個行業剛剛起步的時候,國內的廠商做產品都會借鑒國外的開源代碼。綠盟做過一次重大調整,花了一年多時間,不再參考國外的產品,而是全部自己設計和編寫代碼。」對此,陳學理感觸頗多,「這個決定非常艱難,但是我認為,這也是綠盟崛起的關鍵一步。你借鑒別人也借鑒,哪來的核心競爭力?」他把這些歸結為一個詞:創新。
做產品的豐富經驗、對時代變化的敏銳嗅覺、對創新的不懈追求,成為了陳學理新的道路的基石。
感受智能硬體時代來臨
對陳學理而言,從安全轉向智能穿戴的動因,是他感覺到「時代變了」。
「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快了,安全也一定會隨之變化。BAT的重視和投入使得安全行業的人才增多,競爭也一定會隨之加大,再加上雲對傳統安全造成的衝擊,這些因素都會使得安全行業發生巨大的改變。」陳學理舉了個例子,「你看現在做一個網站,放在雲上,安全問題就都解決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誰也逃不掉,我們只能順應。」他總結道。
「過去我們說安全是附屬品,但是我們不能有思維局限,始終認為安全是附屬品。」陳學理將目光放到了遠處,「在某種意義上,線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你已經很難從中找到可以突圍的點。但是,線下還是一個巨大的空白,傳統行業還有很多空間。」
在成立動視未來之前,陳學理也做過移動互聯網項目:劍魚。在用戶量突破1000萬後,他發現了問題:「這麼多人、無數的資金,都在同一塊小屏幕上搶地方,我能搶到多少?」總結了時代的特點,他最終鎖定了智能硬體:「第一代互聯網的核心是PC。前幾年,PC時代過渡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現在,各種數據表明,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了頂峰,下一個時代呢?我自己的判斷是IOT,萬物互聯。我就決定把重心放在從這裡開始。空間更大,並且也沒有那麼多的競爭壁壘。」他又一次提起了時代:「時代擺在這裡,我們應該讓安全和生活更緊密地捆綁,而不是非要加上網路兩個字。」
仔細觀察了各行業的現狀,陳學理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中國的製造業基礎非常好,現狀對創業公司有利,訂單不那麼多的時候,正好可以有更多的精力製造創業公司的產品。這兩年風投也冷靜下來了,亂七八糟的項目少了,真正的機會也就更多了。」
綜合各方面因素,陳學理給出了結論:「剩下的就是,我怎麼走出一條新路了。」
在新的領域制定規則
「走出一條新路」,實踐起來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硬體和軟體差別太大了,」陳學理指了指桌上的杯子,「你看這個杯子,你要製造它很容易,一個圓筒加上一個把手。但是,假如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杯子呢?一切都要你自己想像著完成。同時,硬體的成本要大得多。一個軟體,有了問題還可以打補丁解決,硬體不行。開一個模具幾百萬製造出來,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了。」
然而,在陳學理看來,即使艱難,這條路也是勢在必行。
「我的想法是,創新,一定要製造一個新的產品,這和我多年做產品的思路有關係。」陳學理談到了產品和技術的差異,「做產品一定要考慮,受眾是誰,我能取得什麼樣的結果。找問題、挖漏洞的確也是一條路,但未來的智能硬體是客戶端連雲端,封閉性增強了。另外,找到一個漏洞,第二天就打上補丁了,那麼下一步我能做什麼?無法轉化成產品,也就意味著無法產生營收。定製化服務也是同理。營收意味著現金流,現金流則是支撐一個公司發展的關鍵。所以我的思路是,做一個全新的產品,而安全可以作為產品的出發點。」
「做產品,就要選擇一個新的領域。」對於創新,陳學理有著自己的理解,「你必須要走在前面。一流的企業制定規則,很多人知道這句話,也想達到這個境界,但是理解不夠充分。只有創新,在新的領域你才能制定規則。」
「我們的思維必須發生變化,整個時代已經不同了。」陳學理髮出一句感嘆,「現在正是安全的十字路口,怎麼走,就看整個行業如何努力了。」
「安全的十字路口」,這是整段談話的結束,同時,也是陳學理的嶄新起點。
推薦閱讀:
※如何Unlock一輛汽車?一個可以無線解鎖百萬輛汽車的研究成果
※Tor Project Opens Bounty Program To All Researchers
※贏了選舉就完了?特朗普b需面對十大網路安全問題
※【提醒+教程】你以為你瀏覽器里的密碼都是***就安全了嗎
※花無涯帶你走進黑客世界12 冰河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