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訪談|政治騙局還是大勢所趨?---諾獎專家帶你揭開氣候變化的面紗

Sahagian教授接受可道遠程視頻採訪(攝影:崔仲雄 | 可道)

Sahagian教授簡介

DorknSahagian 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理海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Sahagian教授在取得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先後供職於美國海軍,哥倫比亞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等。在1994-2004年間,他作為執行主任供職於新罕布希爾大學地球海洋和空間研究所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全球分析整合和建模工作組(IGBP /nGAIM)。在2004-2010年,他作為主任供職於理海大學環境研究所。

Sahagian教授有著非常廣泛的研究興趣,在古生物學,火山學,地層學,地球動力學和構造學,全球水文學,人類活動的環境影響和科學教育方面都有所建樹。他曾在獲得諾貝爾獎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擔任評估報告的作者和評論員,以及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擔任首席科學審查員。

訪談人:蔣明凱,鄭雪萌

受訪人:Dork Sahagian教授

1.氣候變化

蔣明凱:n美國新當選的總統特朗普曾經說,氣候變化是中國人的騙局,用來擠兌美國製造業的。而在中國也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氣候變化是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的新的鴉片戰爭。您怎麼看?

Dork Sahagian:n在美國,雖然有很多政客嘗試抹黑氣候變化,整個科學界對於氣候變化還是有著堅定的共識的。事實上,美國軍事部門一直非常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動態,美國空軍,海軍,陸軍都相信氣候變化的事實並已經展開相關的適應工作。真正做事的人已經開始工作,而打嘴炮的人還在互相攻擊。

蔣明凱:n為什麼美軍如此關注氣候變化呢?

Dork Sahagian:n很簡單,因為美軍有很多基地都在海岸線上,而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就包括了海冰以及極地冰川的融化,因此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北冰洋海冰的消失對極地航行的影響是巨大的,而海平面的上升也對美軍基地的全球戰略部署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蔣明凱:n氣候變化對我們個體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Dork Sahagian:n氣候變化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在大部分情況下,每個人都受到影響,但是影響非常小。嘗試去改變氣候變化,有些人的犧牲會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那些正在依靠化石燃料獲利的人。一般來說,這群人會變得不那麼富有,換來的是每個人的生活都變得更好一點點。如果我們不去做出改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就會加快,海洋的溫度也會逐漸升高。對我們生產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的颱風就是由熱帶海洋氣溫驅動的,因此颱風會來得更猛烈,沿海城市會遭到更嚴重的損失,等等。這就是我所說的每個人都會被影響的多一點。

然而,我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無法將單一颱風歸因於氣候變化,科學家們只會很客觀的講,因為氣候變化,颱風會來的更頻繁,更有威力,影響也更加深遠。在美國已經有大量這方面的事實存在。因此,氣候變化導致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但是相對於某個家庭的溫飽問題,氣候變化的影響又是非常無力的。打個比方,如果某個人認為他付出20年後氣候變化的代價換來自己家庭當下的溫飽,他當然會選擇後者。因此,我們必須找到足夠的國際政治與經濟動力來養活每個人的家庭,同時防止進一步的氣候變化。

國家地理封面:淹沒的自由女神像 (圖片來自網路)

蔣明凱:n談到國際合作就不得不提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有人解讀這個機構是聯合國框架下的政府機構,因此它的報告是帶有政治偏見的?我們該如何相信報告所展現出來的科學事實沒有預定政治偏見呢?

Dork Sahagian: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不做任何的科學研究。他不是一個科學機構,他只是嘗試囊括世界上關於氣候變化最好的科學事實,以一種非常保守,甚至是過時的姿態將事實展現出來。它的選材非常小心,或許有點太小心了。如果說他有政治偏見,那麼便是氣候變化的速率跟程度都被大大低估了n-如果這叫政治偏見的話。

話說回來,我們仍舊可以逆轉氣候變化。我們還是可以利用自然的力量吸收二氧化碳。海洋仍然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直到海洋酸化導致海洋生物無法製造出新的殼來。北半球的森林仍舊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雖然我們已經砍伐了大量森林。我想說的是,我們仍舊可以利用自然的力量來吸收上世紀排放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我們可以做到,只要有足夠的政治意願。

酸化的海水對殼類生物的腐蝕(圖片來自網路)

蔣明凱:n氣候變化對清潔空氣,水源與農業的影響是什麼?

Dork Sahagian:n大部分地球系統模型都有類似的預測:隨著全球溫度的上升,水文循環將會加速,這意味著更多的水蒸氣、更多的降水。區域氣象模型正在更加精確的預測此類氣候對天氣的影響。農民都很聰明,給他們特定的氣溫與降水預測,他們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種什麼作物。因此,相比於化肥,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不是很嚴重。工業化系統製造的氮基肥料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因此,為了生產出餵飽這個世界的肥料,我們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這些消耗是氣候變化的背後推力之一。

而糧食問題的本質是能源問題,我們需要找到碳基能源的替代品。核能非常不受歡迎,尤其在日本福島事件後。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正在計劃建更多核能電廠的國家之一,美國已經很久沒有新的核能電廠了。美國現在正在發展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燃料n- 他們叫它「可再生燃料」。雖然這個原料本身是「可再生「的,但是用來生產化肥的能源卻不是可再生的。凈算下來,我們有可能為了生產乙醇這個所謂「可再生」能源,消耗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能源,同時失去了很多原本可以用來生產糧食的土地,這些都是為了生產汽車用的汽油,值得嗎?這是一個倫理問題,我們該不該拿生產糧食的土地生產汽油呢?

2. 使用生物燃料真的是可持續發展嗎?

蔣明凱:n這麼說來,我們是不是面臨無解的地步?核能不受歡迎,化石燃料需要被替代,乙醇是不可持續的,風能也會產生很多污染問題。我們該用什麼替代品呢?

Dork Sahagian:n風能的能源比還是不錯的。大多數可以用來建水壩的地方已經有正在運作的水壩了。我們知道三峽大壩是其中一個,代價是轉移了許多原住民。人是可以移動的,雖然這很不方便,但是氣候變化對沿海城市的影響會導致更多的人口移動。太陽能變得越來越有效。我們也可以嘗試地熱能,像如直接在活躍的地熱地帶利用地下水產生電能,或者直接給房屋供熱。潮汐能也是可以利用的,不管你用不用,他就在那裡。因此,他們不應該被叫做可再生能源,他們應該被叫做永生能源n-以太陽壽命擔保。

核能不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心中的恐懼。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核聚變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星球上擁有著大量的鈾礦,只不過我們對處理鈾廢物很頭疼。核聚變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因為他產生的廢物-氦,更加安全。因此,我們需要更加積極的探索這些可再生能源,這樣一來發展中國家就不需要擔心化石燃料產生的問題了。

但是我們沒有努力的嘗試。為什麼呢?因為汽油更便宜,煤碳更便宜,頁岩氣更便宜。為什麼化石燃料更便宜呢?因為我們沒有合適的定價體系。因為化石燃料根本不是我們所生產的。我們只是從地質年代的過去把他們偷了出來,並且不再返還。就像從卡車上面偷了一台手機一樣。手機公司是有成本的,包括研究,生產,運輸,銷售等等,並且他們會用你購買手機的一部分錢做投入去生產研發下一台手機。從小偷那裡買來的手機當然便宜,因為小偷是沒有這些成本的,他只是把手機從卡車上偷了下來,而且他根本不打算用你的錢去生產下一台。化石燃料就是這樣,石油公司給我們的價格是沒有成本的,而且他們根本不打算用我們買石油的錢來製造更多的石油。我們該如何衡量現在的定價體系呢?

蔣明凱:n關於氣候變化的信息鋪天蓋地。在你看來,什麼是科學界最想傳達的信息?

Dork Sahagian: 我認為最重要的信息是,現在還不算為時過晚,我們還可以嘗試去做出改變。我認為,我們現在有兩種道路可以選擇:1. 相對艱難的道路,即探索非化石燃料,或者,2. 相對簡單的道路,即通過改變我們的經濟結構、能源消耗、材料消耗,變得更加高效。現在做這兩件事都不算太晚,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是至關重要的。

蔣明凱:第六次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就快面世了。您有什麼預測?

Dork Sahagian:n讓我們看看有什麼比前五次報告更新的知識吧。我的意思是說,基本上每次報告說的都是同樣的科學事實,全球氣溫正在上升,只不過有了更可信的科學觀測,更明確的機理解釋,以及更有力的展現形式。我們對未來氣候的預測變得越來越準確,但是預測的大體方向是沒有變化的。我們現在有了更多的實際觀測,我們看到,全球升溫的實際值一直在預測的最高區間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歡迎聯繫我們:contact@kedao.info

訪談:蔣明凱、鄭雪萌

翻譯:蔣明凱

問題及後期整理:蔣明凱、鄭雪萌、陳思佳

作者簡介

蔣明凱,西悉尼大學博士後,裏海大學博士

鄭雪萌,就職於Berlin Ramos & Company

陳思佳,荷蘭特溫特大學PDEng

文以載道是可道旗下品牌,歡迎關注

文以載道編委會:蔣明凱、鄭雪萌、陳思佳

責任編輯:駱桃桃

可道是致力於中國環境觀察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網路,歡迎您加入我們。

可道文章均為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轉載請註明出處及網站http://www.kedao.info

歡迎全球關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的盆友們說出你們的觀點,讓我們一起"可持續,道未來"!來稿請至:contact@kedao.info

投稿要求: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相關主題,文章簡介、有趣、原創即可。

微信公眾號/WeChat:kedaogreenpath

weixin.qq.com/r/kTni_r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氣候圈內的人會怎樣來總結2016年?
Hi,美國真的退出《巴黎協定》了
馬克思主義與「改變體制而不是改變氣候」
南極最大冰架終於崩塌,五千平方公里超級冰山入海,來往船隻小心了!
請問地球真的在進入冷卻期嗎?

TAG:气候变化 | 诺贝尔奖 | 生物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