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保理公司不需要找銀行借錢——刷卡與刷臉之別

這篇文字,源於問題 商業保理公司如何尋找資金來源? - 商業保理 - 知乎

在討論商業保理公司融資難的問題之前,需要先反思這樣一個現狀:目前國內的保理商,普遍都遇到這個問題,也都是基於此立場開展業務的,有哪家成功了?若這個行業高速發展了三四年,誕生了數千家企業,我們卻都找不到這種思維框架下成長起來的行業標杆,那麼是否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誤的?(搞非法出表、偽ABS等灰色業務的就不提了)

保理商如何對接資金這個問題非常寬泛,下面僅就所有保理商都關注的,也是難度最高的銀行合作來談。

長期看我專欄和回答的知友,會知道我一貫是不提倡保理公司聚焦於融資業務的。非銀保理商開展融資性保理的悖論,在

金融保理公司有哪些盈利方式?什麼是應收貨款證券化? - Lyodi 的回答 - 知乎

從銀行保理業務到商業保理,是否可以理解為銀行不再是單一的信用輸出渠道,企業也可以沿著供應鏈輸出其信用? - Lyodi 的回答 - 知乎

等回答裡面已經從不同角度講過了。下面展開講講保理公司「從銀行融資」的不可行性,以及如何創造「與銀行合作」的可能性。

一般工商企業,做50%資產負債率的融資,即以資本金1:1配外債,是很容易的。但保理公司呢,想從銀行借錢放高利貸,用腳趾頭想想都是很不靠譜的事情。除去有集團額度可供分割使用的壕保理商之外,獨立保理商有幾家從銀行拿到哪怕2-3倍的槓桿了?至於監管部門說的10倍……快停止YY吧。

如果應收賬款的質量高、可以直接做貸款,銀行直接操作就好了,怎麼會容你保理商額外賺差價?這個事情有點像近期票務市場的情況,政策導向要求加大直銷份額,各大航空公司、12306開始渠道發力了,過去歡蹦亂跳的中小OTA們就可以退散了。

有人說我是專業保理商,風控水平NB,比銀行保理更專業。省省吧,目前還真沒見過有哪幾家真的具備這種底氣。多數保理商對保理業務的基本理解還是割裂且破碎的,往往連金融業務的基本邏輯都是混亂的,更莫論作業流程、風控技術了。

為什麼銀行不會借給保理公司錢(不談有集團包養的壕)?銀行融資在時間上是點對點的,「賬期+30天寬限期」的常規框架下,由於國內應收賬款的不靠譜性(尤其是中小供應商對國企、上市公司的應收款),實施結果往往變成「短貸長投」了,更可怕的是有時保理公司根本不知道會長出多少天!同時在銀行眼裡,保理公司實質上是缺乏代償能力的。即便保理公司代償了、沒有造成銀行的實質損失,基於信貸業務考核第一還款源的規則,其性質仍屬於保理案違約(類似於徵信報告代碼D,因為你動用第二還款源了啦)。要和銀行直接合作雙保理融資,保理公司必然要從集中度、保證金等角度下手。但國內保理公司普遍註冊資本太小,一做核心企業的業務,集中度就很高;小項目呢,銀行懶得做。至於保證金,我若是銀行,就算是肯給你1:1的配比(50%資產負債率),你接受么?

所以說,從銀行融資的想法很不靠譜。獨立保理商的業務前景在於「增信」,或者用流行的說法:助貸模式。

跳脫出融資陷阱,還要解決客戶的資金需求,就要懂得構建技術性的產品模型、合作框架,運用金融工具組合實現現金流調配的目的。注意,此處是說「現金流調配」,而不是「融資」。

企業覺得自己缺錢,需要融資。這個事情好比說:中午12點下班,同事說他餓了,要一起去吃全聚德(人均200元,用餐2小時)。作為金融從業者,思維路徑應該是:他的需求究竟是餓了,還是饞了?如果只是餓了,兩三個肉夾饃就可以搞定(人均20元,用餐10分鐘)。需求定位不同,解決成本也是不一樣的。中飯要解決的問題,多數是餓,不是饞。

企業融資也是一樣的,金融機構給出的方案,最好是「解餓不解饞」。多數企業說要融資時,他實際上是需要解決存在經營性現金流缺口的問題。但是做現金流調配不一定要借錢給他啊——借錢通常是綜合成本最高的。不融資的解決方案很多,比如說:你能不能幫助他拖著上游的貨款不付啊?叢樹人等老師們倡導的「用保證取代融資」就是這種思路。保理商做保證業務是「刷臉」,做融資業務是「刷卡」。如果收益差不多,你喜歡刷臉還是刷卡?

如果是我,一定選刷臉。聰明的銀行也是如此,所以才有BA、CP、L/C、保函等刷臉業務——不用辛苦地攬存放貸,還有中收賺,可能風險權重佔用還低!

如果會操作「增信」結構,通常得到的是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同時與銀行的合作難度也會明顯降低。此外,以「增信」的方式操作保理業務,由於至少需要嫁接一種以上其他金融工具或構架,還可以解決最為頭痛的融資時間點對點的問題,實現「長貸短投」的逆向錯配。獨立保理商不要去和銀行競爭貸款業務,要找到並解決銀行無法解決的痛點。銀行在保理業務中的痛點有一大堆呢,不要變成銀行搞不定的,我也搞不定,然後求銀行合作搞灰色業務。臉都刷不起,難道銀行會給你卡刷?

在前述框架下,會發現銀行可以同保理公司配合的金融工具非常多。早在2014年,民生北分就在和我們討論嫁接國內Usance等模式。不止如此,保理業務還可以嫁接BA、Draft、Standby證、保函、D/A等工具。如果客戶夠大、產業鏈夠長,產品結構能多延伸一步的話,甚至CAD、D/P、Sight證等都可以結合起來做。站在銀行的立場上思考,你同時還可以附上調節CAR、提高中收、存款沉澱等「香餌」,還怕銀行不上鉤?這裡要懂得的技術性問題是:增信往往是分層級進行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獨立保理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具有在應收賬款的基礎上輸出更強信用的能力——「如果增信有了,融資還會遠么?」

同樣,在前述框架下,會發現從保理業務(應收、應付)切入財務工程(運作現金流、跨境資產保值、稅務規劃、匯率套保…),是「遇弱則弱、遇強則強」的獨孤九劍。若你還有全牌照的優勢,簡直要逆天了有木有?!誰說「保理業務是專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利器」?圖樣圖森破!越是大企業、跨國集團,保理業務就越有騰挪、發揮和構建的空間。

具備了系統性的金融技術,學會銀行的思維邏輯,還會糾結「商業保理公司如何尋找資金來源」么?神功練成,通常已經不需要「放貸款」了。

當然,如果你不是壕保理商,起跑會慢一些,萬事還得慢慢來,面子也是要一點一點掙出來的。(以上邏輯,對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同樣適用呦~)

推薦閱讀:

【金聲玉振】叢樹人:2016 年大陸保理業務回顧 -「併購」
對電子匯票的簡要梳理(一):逆匯和出票
什麼是雙保理,可否通俗滴解答一下?
小型銀行如何突破誇地經營的限制開展保理業務?

TAG:保理 | 商业保理 | 供应链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