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感討論的結語
01-28
有一段時間是害怕看到別人的情感故事,諸如以感情為主題的電影,文字或者話題,都有迴避的態度,大概是因為,總是從中感到自己的痛處,那些在大腦裡面形成的印記還沒有淡去,任何一點小的線索都能幫你回到那些無比深切的場景。在更早的時候,大概是心懷憧憬的,人的大腦皮層所謂更高級的認知部分,在青春年少時,總是被更原始的本能所劫持,是一種生長的試圖去結合的力量,於是情感很容易就成了一個重要的主題,甚至是唯一的主題。因為情感根植於人的基因中,他不是一個可以擺脫的東西,而是構成人的一個側面,於是他也不是應該去克服的一部分,或者說,被認為是一種根本的價值。我一直覺得,真正困擾我們的很多問題,正是來源於情感所代表的部分,他表現在人與人的關係,表現在一些很原始的,不能理清楚的部分,如果你試圖用心理學的概念去解釋,你發現他本身卻是簡單的,殘酷的,低級的,讓人羞於承認的,然而從我們內心的感覺來說,很多時候又確實是如此,這種感官上的體驗上的真實感,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種神秘的強大的難以形容的東西,而那些理性的解釋,在這種感覺面前,卻又是多餘的,被排斥的,他不能解決你的問題,而這不是因為他不符合事實,而是因為我們本性的局限,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情感之中,而情感就是我們的弱點。
於是,無論是個人的理智,還是無數科學家的理智,當他們用了很多時間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到最後問題仍然只是在理論層面獲得了解決,或者說,是有了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可以進行預測,可以解釋各種現象,可以寫出無數的論文,正如各種早期心理學流派對親密關係的研究,或者社會心理學對於人的心理傾向的研究,或者現代神經科學對於大腦的研究,這一切也無非是讓原本神秘的事物納入了科學的版圖,從無知到有知,從猜測到確認,但就像你明白了疼痛的生物學原理,卻仍然無非擺脫疼痛一樣,知識更像是在解決神的問題,而不是解決人的問題,正如通過解剖動物只能解答人的疑問,而被解剖的動物除了疼痛之外並不會關心它在幫助人類解決何種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人的所有進步,其實是越來越遠離了自己,而更加接近神,而這種進步,並不會作用在個體身上,他是一種整體的,超越個體意識的進步。比如說,任何一個領域的PHD他所了解的也只是知識拼圖上很小的一塊,在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人類的認知其實是更分散更碎片化了,也許整體的人類在扮演一個上帝,但從微觀個體的角度,我們仍然都只是可憐的小生物。比如說,就算心理學有一天能夠解釋所有關於情感的問題,就算心理學領域有一些專家了解了這所有的知識和細節,他仍然不可能避免在情感中進退失據,感受到痛苦,正如bigbang中的謝耳朵和艾米,他們在情感中仍然存在無法避免的矛盾,而情感和他們的身份又是一種對立的意味,當一個人在認知上接近神或者AI的時候,情感會拉低他們,會使他們退行到人類的層次,談戀愛的機器人,猶如變傻了一樣,而事實確實如此。或者說,只有用對人的標準和包容去看待情感的時候,他才是恰當的。說回來,就算是科學發展至今,我們已經解決了無數的問題,而真正關心這些問題的,仍然只是很少數的人,絕大多數的芸芸眾生仍然幾十萬年如一日的生活著,並沒有覺得這些問題和他有什麼關係,也沒有自覺或者義務要去解決什麼問題,或者承載人類的文明,科技的火種。科學雖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也改變了很多情感的形式,但它對於情感仍然彷彿是一種多餘的東西,或者說,他並不是為了情感而存在的,而我們也似乎不應該試圖把情感當做一種實際的問題,它本身就是無關緊要的。綜上所述,我幾乎可以得出一種觀點, 就是我關於情感的討論都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他的價值只是滿足了我理智上的需要,他讓我理性的部分覺得自己更為強大,從而緩解掉情感部分的壓力,而這似乎也只是一種幻覺,因為當你真正意識到情感的時候,他就已經存在了,就像你偶爾聽見一首歌,眼淚就已經奪眶而出,就像你曾經愛上一個人,很多年過去了,都不敢看她的照片,你看見了,心就化了。
推薦閱讀:
※怎樣通過神經網路學習語義?
※機器學習與微博:TensorFlow在微博的大規模應用與實踐
※編程是大眾化需求嗎?關於設計和編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