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父母五本書

1.媽媽:天這麼冷,出去多穿件衣服。

孩子:我不冷,不想穿。

媽媽:必須穿上,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

孩子潛台詞:你才冷呢,你們全家都冷(不包括我)。

2.媽媽:想吃哪個味道的蛋糕呀?

孩子:芒果味的。

媽媽:吃草莓的吧,草莓的好吃。

孩子:我想吃芒果的。

媽媽:孩子怎麼不聽話呢?草莓的多好吃呀。(對著服務員)來兩個草莓味蛋糕。

孩子潛台詞:你才愛吃草莓的,你們全家都愛吃草莓味(不包括我)。

3.媽媽:你怎麼這麼笨呢,這麼簡單的題都能做錯。

孩子:我看錯題目了。

媽媽:這怎麼能馬虎呢?我就不信,一個字一個字的讀,會看錯?

孩子:知道了,別啰嗦了。

媽媽:怎麼,做錯題,你還有理呀,還嫌我啰嗦!就算嫌我啰嗦,我也得管你。不管你能行嗎?上次考試就沒考好……

孩子潛台詞:說了是馬虎了,你還不信,下次懶得理你。你才笨呢,你們全家都笨(不包括我)

4.媽媽:摔倒了就爬起來,不許哭,男子漢哭什麼?

孩子:嗚……

媽媽:說了不許哭,憋回去!

孩子:嗚嗚……

媽媽:怎麼這麼不聽話呢?我數三個數,給我憋回去,否則回家我把玩具都給你扔了。

孩子:嗚……嗚……嗚……

媽媽:聽到我說什麼沒有,給我憋回去……

孩子潛台詞:寶寶心裡苦,媽媽是大壞蛋,一點都不關心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5.媽媽:今天在學校里怎麼樣?

孩子:我們班張偉欺負我……

媽媽:怎麼欺負你的?

孩子:我們一起玩,他把我打疼了,還不道歉。

媽媽:那你有沒有打回去?

孩子:沒有。

媽媽:你怎麼能這麼窩囊呢!媽媽是怎麼教你的,別人打你,你要加倍的打回去……

孩子潛台詞:媽媽不理解我,以後有事再也不和媽媽說了。

類似的場景,父母都熟悉吧。孩子不聽話、學習不好、叛逆不乖、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身為父母,你是不是特別委屈和無助?如果我說「活該」,你是不是想揍我。

平時,讓孩子上學讀書;放暑假寒假,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做個孩子,需要不停的學習。那麼,做父母,就是天然的不需要學習嗎?

難道把孩子生出來,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就算是合格父母嗎?

難道攢錢買學區房就是好父母嗎?

或許,這是推卸責任,如果上了好學校,孩子依舊學習不好,證明父母儘力了,而孩子無能。

父母的身份是天然獲得的,孩子生出來,兩個人就做了父母;而好父母是後天養成的,需要不斷的學習。我經常聽到身邊的同齡人,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培養好自己。然後信誓旦旦的說,我一定培養好我的孩子。我心裡的潛台詞是,你的孩子長大了,可能不會感激你,還會怨恨你。因為你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做一個好父母,只是想當然的、隨波逐流的培養自己的孩子。

我的觀點是,父母需要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父母。那麼,就從讀書開始吧。我的朋友經常抱怨,現在這方面的書太多了,誰知道哪個是好的?哪個是騙人的?萬一讀了錯誤的書,不是耽誤事嗎?其實,選書是有標準的,經典好書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沖刷,能夠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並且有成功案例供我們推敲。同時,這方面的書,老外的更加實在一點,可以適當的「崇洋媚外」。

下面幾本書,如果讀完了沒用,你過來打我。

1.馬歇爾·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

這本書的名聲如雷貫耳,你肯定聽說過。但是,如同人生很多事情一樣,聽一聽就過去了,要麼沒買,要麼買了沒讀。人生的很多錯過,延緩了美好生活的到來。

作者盧森堡博士,是上帝送來的非暴力天使。1984年,他成立了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的方式進行溝通。他幫助解決了世界上很多爭端,咱們家裡那點事兒,根本就是小意思。

別以為不打孩子,就是非暴力。我上面五個例子中的對話,全部都是暴利溝通。所謂暴力溝通,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強人所難。這四方面的行為,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你罵過孩子笨蛋嗎?這是道德評判。你說過孩子要向隔壁孩子學習嗎?這是進行比較;你覺得把孩子送進好學校,自己就算盡職好父母了嗎?這是迴避責任;你強迫孩子上過各種補習班嗎?這是強人所難

讀完《非暴力溝通》,你會學到系統的非暴力溝通方法。學習和嘗試非暴力溝通,你會發現一個更美的世界。行動吧!

2.史蒂夫·比達爾夫 《養育男孩》、《養育女孩》

經常聽到朋友們聊到這樣的話:

「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

「生男孩,是建設銀行;生女孩,是招商銀行」;

「生了個男孩,得加班賺錢呀,以後怎麼也得買個房子呀,還是你生女孩省心」;

「省心啥呀,都一樣,到時候陪嫁還得一輛豪車呢!」

每次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心理都會默默的吐槽一句:這麼老土的思想,怎麼還有人聊呀!

我覺得之所以有這樣無厘頭的對話,是因為在父母的心裡,養育男孩和女孩區別不大。認為區別只是,男孩調皮一點,女孩安靜一點;或者男孩喜歡手槍和汽車玩具,女孩喜歡毛絨玩具和芭比娃娃。

如果你讀了這兩本書,就會發現,男孩和女孩還真是不一樣,他們的發育、愛好、學習、交友、運動等方面差異很大。所以,他們的成長,需要父母區別對待。

關於男孩,很多家長會覺得可以放肆一點,但是該如何把握「度」呢?前幾天回岳父家,聽說鄰居小孩考上大學後,同學們一起喝酒慶祝,而酒後開車釀成了悲劇。

如果父母不給男孩正確的引導,青春期開始,他們會和父母爭吵,會變得性格孤僻、情緒低落,會在性、酗酒以及網路遊戲中栽跟頭。如何正確的教育男孩,本書進行了深刻的思考,給出了完整的教育思路和行動方案。

關於女孩,父母需要了解女孩的獨特需要,明確教育重心在哪裡。我想用書里的原文,來說明教育女兒的重要意義:當你的女兒長大了,你能看到你給她的童年和如今她所擁有的力量和品質之間的關聯。當你離開,一個優秀的女人會繼續生活,她還把你教她的一切傳給她的後代。

本書作者史蒂夫·比達爾夫 ,是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從這本書里,你還會看到在中國不願意公開討論的問題,包括性激素、性教育等問題。本書引用了大量的醫學、心理學研究成果,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讀。

你與兒子或女兒的代溝,或許只有一本書的距離。

3、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肯伯利·安·蔻《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先吐槽一下書名,特別像路邊攤販賣的書,感覺像沒有文化的人寫的。

但是,這確實是一本經典好書。該書出版三十年來,是美國家庭教育類圖書的累計銷量冠軍,售出了300多萬冊,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風靡全球。

本書的三位作者都是有孩子的媽媽,書裡面的案例和觀點特別的接地氣,是拿來就能用的「乾貨」,生活中很多瑣碎的親子矛盾迎刃而解。更贊的是,本書還配有簡明的漫畫和練習題,方便實用。別小看練習題,父母每天督促孩子做題,為什麼自己就不肯做做練習題呢?做好父母,是需要練習的。

這本書選取了親子關係中最常見的場景,從「尊重感受、尋求合作、代替懲罰、如何讚賞、應對憤怒」這幾個方面,分享了實用的方法和珍貴的技巧。父母讀這本書,可以短時間內學會和孩子的溝通。還記得步步高復讀機的廣告嗎?腦補一下自己是廣告的主角,對著電視說一句: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so easy。

4. 約翰·惠特默 《高績效教練》

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累嗎?

因為學校讓家長在作業上簽字,你多少次問候老師的祖先了?

平時你花多少錢,讓孩子報多少個培訓班,面對孩子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你火冒三丈幾次了?

其實,教練是一門學問。先講一個故事吧。

作者約翰·惠特默是英國的貴族,爵士一枚。他運營一個運動會所,有一次網球教練請假了,被逼無奈之下,作者請滑雪教練來教網球的課。然後,出現了戲劇性的結果,滑雪教練帶的學員,進步更快,網球打的更好。這引起了作者的思考,深入研究教練這個行當,寫出了這本經典著作。

再舉一個例子,1994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美國游泳隊取得了驕人的戰績,激動之下,他們把傳奇教練謝曼·查尤爾拋入游泳池中。教練大喊救命,沒人理他。後來發現教練真的沉入水底,隊員才把他救上來,原來教練謝曼·查尤爾是個旱鴨子。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教練,每天教孩子各種知識與技能。如果你抱怨孩子笨,真實的情況是,自己作為教練不夠資格。讀這本書,跟隨作者的腳步,學習GROW教練模型,即目標(goal), 現狀(reality), 選擇(option), 意願(will),用在孩子的教育身上。

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有木有?

5. 泰勒·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 》

有一個人,長的無比帥,無數的粉絲真心的愛著他。

有一個人,特別有錢,靠合法收入成為億萬富翁,有錢任性隨便花。

有一個人,特別有才華,在自己的事業上做的無比成功。

有一個人,特別會做人,幾乎沒有人說他的壞話。

這個人,是同一個人,而你絕對不想把孩子教育成他這個模樣,因為這個人叫張國榮。

為什麼張國榮不幸,因為他喪失了幸福的能力。這本全球火爆的《幸福的方法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就是教我們如何能夠掌握幸福的能力。你沒聽錯,我也沒講錯,幸福是一種能力。

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的講師,他的幸福課視頻真是太火爆了,2011年就超過了1億次的觀看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強力推薦這本書,可見這本書真是牛比。

作者把人生分為四種類型:忙碌奔波型、享樂主義型、虛無主義型、感悟幸福型。請大家對號入座,前三種類型佔大多數,而他們不幸福。幸福的方法,聽起來有點雞湯,即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激發內在的潛力,從事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體現出自我的核心價值。好在,作者給這個雞湯提供了勺子,按照書里提供的方法去做,幸福就會向我們招手。

這本書不是教育孩子的,是教育父母的。孩子的天職是模仿,只有父母掌握了幸福的能力,孩子自然就學會了。

以上,就是我推薦的書。與其說這些書是用來教育小孩的,不如說是用來教育自己的。與其說是用來對付孩子的,不如說可以用來應對所有人際關係和生活煩惱。


推薦閱讀:

一個巨嬰的生活史
父母都是近視眼,那下一代能避免近視嗎?
你的擔心如何變成了孩子的壓力?

TAG:读书的意义 | 儿童教育 | 阅读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