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大陸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

如果不看副標題的話,我是想不到這是一本講述歐洲歷史的書。雖然歐洲也有長時間的蠻荒時期,但是在當今語境下,歐洲更多地是現代文明發源地的代名詞。本書講述的是,二戰結束前後很短但觸目驚心的一段歷史,在空前巨大的勝利喜悅下,卻是還未停止的苦難。高曉松的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就曾經做過一個系列——《勝利陰影下》,講述那些勝利光環照耀下被忽視的一群人。出發點和本書類似,建議可以配合觀看。

全書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展示戰爭創傷,無論是物質創傷還是精神創傷,只有理解在戰爭中人們失去了什麼,才能理解當戰爭結束後他們會做什麼。第二部分,刻畫歐洲戰後的復仇浪潮,本書的主線,通過自發甚至官方的暴力復仇行動,來理解和解釋歐洲的戰後氣氛。第三、四部分,展示復仇行動帶來的後果,種族清洗、政治暴力、國內戰爭,這些組成了二戰剛剛結束的一小段時間內歐洲的歷史主體,這些歐戰餘波構成了歐洲歷史上某些最具決定意義的重大事件。總體而言,全書會覆蓋1945年到1949年的歐洲歷史。

戰爭遺產

當我們現在去談論二戰勝利時,想到地也許是那些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也許是一次次決定人類歷史進程的戰爭決策,感覺起來可能還有點令人神往,而這恰恰是因為戰爭離我們太遙遠了。

戰爭真正留給了我們什麼?可能是有昂揚的民族精神,可能是有被勝利鼓舞的正義靈魂,但同時也存在並且更多的是:破敗、離喪、饑荒、墮落、無望和亂象。

戰爭的破壞力是巨大的,尤其是現代戰爭。整個二戰幾乎把歐洲打爛了,所有主要城市都經歷了炮火洗禮。那些昔日的恢宏都不復存在了,大城市殘垣斷壁,一片蕭條。

比起城市建設的破敗,影響更大的是社區的殘破。幾乎所有人都在戰爭中失去了親友,之前人賴以存在的家庭和社區,現在都殘缺甚至不復存在了。這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可能遠遠大過生活空間被毀壞的物質創傷。畢竟城市沒了都可以再建,但那些組成你生活的至關重要的人沒了,你的生活也不復存在。

物質的殘破和短缺,帶來饑荒,配給制在歐洲所有國家實施;精神的受創和刺激,帶來墮落,一方面是戰後無力面對早已面無全非的生活,為了活下去,可以去搶掠偷盜,可以去出賣肉體;另一方面戰爭帶來的道德標準偏移在戰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戰時道德還會被推崇,弱肉強食的簡單法則會凌駕於法律和道德之上。

二戰帶來的這些創傷,不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不會隨著紅旗插上納粹帝國大樓就馬上煙消雲散,歐洲大陸也不會隨著希特勒自殺就馬上鼓舞生平。戰爭帶來的陰霾還會籠罩歐洲很長一段時間,而在這種陰霾下,人性會做出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

復仇

在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復仇已經被視為必須的事宜。復仇又可以分為:對侵略者的報復、對戰俘的報復、對異族人的報復和對通敵者的報復。

報復侵略者。德軍對全歐洲的侵略和統治,是極其殘酷的。所以當權力逆轉時,這種報復也非常殘酷。大層面的報復,可以參考,德軍進攻蘇聯時犯下的罄竹難書的罪行,和蘇軍反攻德國時也不遑多讓的暴行;小層面上的報復,發生在德國人佔領的每座城市和每個集中營,當市民和集中營難民掌握了權力,他們對曾經的「統治者」展開了瘋狂報復,甚至不管這些「統治者」當初是否真的對他們施加了暴力。

報復戰俘。軍人之間有他們自己的規矩和法則,但在二戰這些長期殘酷的戰爭面前,《日內瓦公約》早就被拋在腦後了。擊斃已經繳械者,虐殺戰俘,這些都是傾瀉仇恨的方式。

報復異族人。二戰前歐洲有大量的多民族國家,但多個民族共存在一個國家不代表他們就融合地好。有很多國家的民族之間勢同水火,例如:波蘭的波蘭人和烏克蘭人、南斯拉夫的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土耳其的土耳其人和希臘人等等。和平時期,各個民族處在互相制衡和妥協的狀態下,而納粹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衡。德國利用這些國家的種族矛盾,使他們自相殘殺來達到統治目的。而當德國人被趕走之後,種族矛盾的舊賬,加上戰時的新賬,波蘭人瘋狂地報復和驅逐烏克蘭人,塞爾維亞人瘋狂地報復殺戮克羅埃西亞人,在有些國家,內戰導致的人員傷亡甚至不低於二戰時德軍造成的傷亡。在戰而短時間地瘋狂清洗之後,絕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都變成了單一民族國家,這一點甚至是納粹都沒做到的。

報復通敵者。「漢奸」總是招人恨的,但是這一部分的報復,總是把對象範圍無限制地擴大,從而導致非常嚴重的內部清洗。想想蘇聯,想想南斯拉夫,無止境的調查和清洗,最後「通敵者」已經變成一種政治迫害手段。然而,更令人無奈的是對婦孺的報復。這些女人戰時和「敵人」上過床,這些孩子是戰時和「敵人」所生。他們讓國家和城市蒙羞,讓這裡的男人蒙羞,所以他們被無情地羞辱和排擠。甚至受到比真正的通敵者更嚴重的報復,因為他們沒有還手之力。

很多時候,看起來報復是自發行為,但其實這背後往往有政治和意識形態因素在驅動。戰後掌權者對面的都是一個個破碎低落的國家,這時候他們反而需要一個敵人來團結人民,很多時候復仇不是目的,復仇只是手段,用來達成更深層次目標的手段。

種族清洗、內戰

在戰時,整個歐洲的各個民族,對面納粹,都不得不做出選擇。而這些戰時的選擇,必然招來戰後的反攻倒算。那些希望憑藉納粹奪取國內主導權的民族,在戰後必然遭到嚴重清洗。從這個意義上講,二戰結束後,歐洲並沒有走向團結,而是更多地走向了更加分裂。烏克蘭人被大規模地清洗出波蘭,克羅埃西亞人被大規模地屠殺或者強行同化,德裔更是被各個國家清洗驅逐。而比上次民族遭遇都更悲慘的,就是猶太人。他們在戰時被納粹有組織大規模屠殺,在戰後被原來的社區排擠驅逐。納粹讓歐洲的猶太人明白他們幾千年試圖融入歐洲社會的努力白費了(沒有其他民族的幫助,納粹是無法如何大規模地排查篩選和屠殺猶太人的),反倒使他們下決心統一到猶太復國主義下,最終導致了以色列的建立。

當有一個強大的外部敵人存在時,內部的分歧往往能被擱置,大家起碼形式上能團結在一起。而當這個外部敵人消失了,原來的矛盾還是會湧現,甚至會反應更加激烈。這就是二戰之後大量國家爆發了內戰。希臘內戰,羅馬尼亞內戰,中國內戰,甚至盟友之間的內戰(冷戰)。這些內戰,有些是種族問題,有些是意識形態問題。而當這些內戰結束後,我們發現,一道鐵幕已經降臨在歐洲。歐洲好不容易從二戰的泥沼中掙脫出來,又一腳踏入了冷戰的深淵。

結語

以和平時期的視角去觀察和評判戰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二戰,無論它有多偉大,或者多殘酷,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那都是一段遙遠的歷史了。畢竟,德國已經和周邊國家修好,並且重新成為歐陸的中心。而那個時代帶來的民族和土地變遷,也被時間慢慢磨平了。

連戰爭本身都要被遺忘了,更別提這麼一小段動蕩的歷史,但這恰恰是作者寫本書的目的。戰後這一段歷史,是很多歷史學家不願意去碰的課題,一方面是史料不詳,各家各說各話,立場不同統計出來的數據相去甚遠,可信度都難以保證;另一方面是研究難以有討喜的結論,二戰本身被刻畫為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戰爭,但在這個「正義」的大背景下,在陰影中,卻發生過這麼多完全不亞於納粹的暴行,而施暴的恰恰是那些「正義」的一方,同時戰時的道德標準分崩離析,無法簡單地評判對錯,也得不到清晰的結論。因此這一部分的資料極其匱乏,但這段歷史又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對歷史的態度一向都是多了解、多體會、少評價,本書無疑非常符合這個標準。作者極力地還原歷史原貌,從各個方面的資料和視角去拼湊,引用了大量的文獻數據和第一手採訪資料。更可貴的是真正做到了不過多評價,而是讓你去體會到,這是一段歐洲大陸痛苦重生的歷史,也是一段人性光輝和黑暗共同籠罩的歷史。

個人微信號:findingsea,註明來自知乎。

歡迎同時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LinTalk。


推薦閱讀:

大家能不能給我介紹幾本適合非常非常文藝的女生看的關於植物的書?
【短篇推薦】——飛刀表演者
有哪些適合送給女孩子的書?
推薦各類的好看的小說?
[每周讀書 九十二] Daniel Keyes——《24個比利》

TAG:书籍推荐 | 读后感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