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公里歐洲:我是怎樣看待恐怖襲擊的
這是一篇長文,而且沒有配圖片。騎行匆匆,沒能做太多修改,但這篇文章大概闡述了我對恐怖襲擊、伊斯蘭教、以及它們和歐洲的關係的看法。
一
那天一早我們從Maria家裡出來,把車溜達到空無一人的慕尼黑市政廣場,逛了一圈突然直打呵欠,就回去繼續睡。下午再出來,同樣一個廣場,卻擠滿了遊客。在人流中心裡突然一陣緊張,心想這就是恐怖分子最喜歡的時間和地點。
當晚就發生了尼斯的恐怖襲擊。
事隔不到十天,我們已身在捷克,而慕尼黑果真成為了那個受害者。
慶幸自己不在當地?當然。
但又如何?整個慕尼黑已在恐慌之中,歐洲人個個人心惶惶。不知下一個襲擊目標是哪個城市,也不知道是用卡車、火車、手槍還是炸彈。哪裡安全?柏林?華沙?香港?南京?
這正中恐怖分子下懷,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讓世界人心惶惶。
仔細檢測一下,可以發現伊斯蘭國的目的不是殺西方人,也不是聖戰。他們的目的是讓伊斯蘭世界和外界對立,以致更多穆斯林加入IS,壯大自己。
邏輯非常簡單:在歐洲搞恐怖襲擊 》歐洲人越發憎恨穆斯林 》穆斯林被不公平對待 》更多歐洲的穆斯林加入「聖戰」。
而在過去的幾宗襲擊中,作案者大多都是過往的移民,甚至已經加入當地國籍。穆黑多將火力集中在伊斯蘭教身上,卻忽略了其背後的社會因素。
這些年輕人正處於世界觀形成之前,自我意識卻最旺盛之時,任何生活上感情上的壓抑與挫折都會被無限放大。(回想自己大學時的搖滾歲月,何不惆悵瘋狂?)而作為移民,身份危機更是加倍鼓噪了這種感覺。此時伊斯蘭國通過網路精心炮製的宣傳伎倆很容易就將這些人收編歸隊,讓他們抓住了生命中最後一根稻草。
人生已無意義,何不與世界同歸於盡?
和宗教毫無干係。
二
所謂的問題,出在這麼幾點上:
連年的戰爭、衝突和對立使中東成為政局不穩、發展滯後的地區。這種形勢下無法發展公民社會、無法培養政治人才、無法建立任何種類的現代國家。而西方國家次次不成熟的干涉和攪局更造成了惡性循環,似乎沒有出頭之日。
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在這種情況下得到支持和壯大並不是意外之事,只是伊斯蘭國的手段更加現代化,成果更顯著。它們本身是邪惡的,這個毫無疑問,而且並不是不可被消滅的。問題在於,他們被消滅之後,在中東的土壤里肯定還會冒出類似的組織。
而只要有這類組織的存在,世界範圍內的恐怖襲擊就不會停止。任何受了委屈、思想迷茫、荷爾蒙旺盛、處於身份危機中的青春期炸彈會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
三
我想,知乎上那些精巧之士也並不是不知道這些原委,只是他們所謂的解決方法並沒有經過大腦。對於上面三個問題最典型的回答是:
讓中東自生自滅
剷除伊斯蘭國
驅逐移民和難民
(更為猖狂的甚至叫囂消滅伊斯蘭教。)
我不想花精力在此為伊斯蘭辯護,而這三個問題也過大,我也不可能給出很好的答案。但我可以想像照他們的計劃事情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西方世界,加上中國現在也加入反恐國家之列,已經和伊斯蘭文明站在了對立面上。這種對立不會造成大面積戰爭,但肯定會長時間使中東地區不穩定,而也會使西方國家及中國內部的穆斯林遭受打壓與排擠,使經常性的恐怖襲擊在所難免。
消滅伊斯蘭國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就如我之前所說,其他組織會代替它的位置,做出相同甚至更激進的行為,因為土壤在那裡。
驅逐移民和難民只會使衝突更加尖銳,使更多人加入聖戰行列。但最可怕的是使歐洲半個世紀以來所舉的包容、平等和人權的旗幟被連根拔起,到時候不寬容、偏見、歧視會遍地開花,將整個歐洲打回二戰之前。
四
Eva和Quirin都是難民營的義工,他們組織了一個小團體,定期去難民營開音樂會。
我問他們現在難民營的情況怎麼樣,Quirin說雖然因為土耳其關閉邊境,所以難民不再湧入,但難民營內的情況並不樂觀。最初很多人都去幫忙,但一年後的現在去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難民需要申請難民證才能夠搬離難民營、找工作。但到現在很多難民仍然滯留在那裡,雖然有德國政府補助,但前途渺茫。找到工作,搬入居民區的難民走上了正常生活軌道,他們的孩子甚至在一年之內就熟練地掌握了德語,但難民營的孩子卻仍然只會說「Hallo」。
安置難民已經很困難,但他們中的年輕人更令人擔心。沒有難民證,無法入學,不會德語,無所事事,整天成群結隊地在街上閑逛,很容易出事。
棘手?是吧?現實生活最明顯的特徵。不過我們只能在生活里學會生活,在共處里學會共處。
剛發布一天,下面這麼多噴子,我來總結一下:
- 我們的種族歧視和宗教敵視已經達到這樣一個程度,在下面的評論中可以看的很清楚。這種「我們 vs 他們」的心理固然是根深蒂固,但可以看出這種心理現在還有一種智力優勢的幻覺在作祟。很多人使用所謂知識來鞏固原有的偏見,而自以為結論是理性和邏輯的延伸。這是知乎存在的一大通病,即所謂的「Intellectualism」。
- 另一個明顯的問題,大部分人對待世界和歷史仍然處於零和遊戲以及叢林法則的階段,認為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很少人考慮共存和和解。當然這裡不是國際關係系,也不是外交部,但這裡至少是知乎吧?
- 讓他們去死吧。這裡有很多人非常直白,我雖然不再痛惜,僅存一點惋惜。
- 共存和和解並不是所謂良心之舉,而是一條實用主義之路。國際組織在二戰之後雖然走過很多顛簸反覆之路,但在很多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歐盟是最明顯的例子,而且明顯可行,而我也相信對於中國來說這也是未來的道路之一。
---
多謝各位關注「流浪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按讚賞以支持我的寫作。
更多文章和更新在我的公眾號里:流浪家梁二
推薦閱讀:
※東德真得很差嗎?
※生活在哪座城市,真的那麼重要?
※2018年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醫療展|Medica 2018
※【讀者來稿】走近德國——海德堡記憶
※德意志千年風雲-(2)-查理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