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越淺薄,則深思越珍貴
蘇格拉底要是來到21世紀,仍然會說:「人啊,認識你自己!」
—— 題記
我們公司做產品的楊小青同學,前幾天給我講了個故事。回老家潮汕小縣城洗剪吹,理髮師聽說她的職業,就開始聊互聯網商業模式和創業心法。不用說也知道,理髮師的知識來自於朋友圈的各類創業爆文。時代的有趣性在於,上市公司的老闆和小縣城的理髮師可能在讀同一篇文章,也許理髮師對商業模式的幾種打法更能說的頭頭是道。而區別在於,前者關掉微信可以把知識轉化為價值,後者關掉微信可能理髮也不認真起來了。
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學任何知識」的時代,但這卻不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用任何知識」的時代。相反,大量的、免費的知識和信息,淹沒了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有效信息,耗費了每個人寶貴的時間精力。大體上,每個人都活在一種」天天都在學習」的幻象中,一種「世界很大我有很多選擇」的幻象中。這些幻象,帶來了沉浸於構想美好明天時分泌的多巴胺,也帶來了偶爾看一眼自己現狀時的焦慮和不安。這種焦慮和不安無處排解,便只能更深地躲進書本、知識、信息中,假裝自己能一直活在雲端。
一個人真實的進步,來自於透徹思考自己的「關注圈「和」影響圈「範圍,並將時間精力最大程度上地投入在擴展自己的」影響圈「上。日常生活的時間精力極為有限,能做的事情,能影響的人並不多,應扎紮實實地投入到當下的影響圈擴展中。人的」關注圈「,都會大於自己的」影響圈「,時事新聞、明星八卦,這些」我所關注的」,並不是「我所能影響到的」事物。無限擴大的「關注圈「耗散了過多時間和精力,能夠真正用在」影響圈「範圍內的能量,就變少了。
這個時代真正的智慧,是對自己當下能做的事情,有清晰的認知。對自己當下需要什麼知識、能運用什麼知識,有更清晰的認知。說到底,是對自己現在在什麼環境,什麼位置,自己有幾斤幾兩重,衡量得清楚。真正看清楚了,也就知道當下並沒有什麼選擇,直路一條,只能悶著頭向前走,努力干。
那麼你會問我,知識改變命運怎麼理解?我想這句話,要重新擴展為—— 真正運用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考試選拔的模式,篩選出的是」知識運用率「最高的一批人,運用知識解答題目,是一種對知識的運用。在社會參加工作後,知識經濟時代的淘汰和篩選,是人能夠多大程度上把知識用對、用好,提升效率,產生經濟效益(商業部門),或社會效應(醫療、教育等非商業部門)。這個基礎邏輯的約束條件,並不是」佔有多少知識「,而是每一個人自身,你的思維模式、能力範圍、影響圈層,能夠多大效率地轉化和應用知識。回到前文,一個身在潮汕小縣城的理髮師幾乎不可能有機會運用他關於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知識,對他來說有用的知識可能是新的理髮技術,和鄰近社區的姐姐們最近都在看什麼電視劇。而對於一個身在中國、面向大眾市場的企業負責人,用戶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的知識,可能遠比Elon Musk的」第一性原理「來得更有價值。
對於輸入源,每個人都需要培養一種近乎嚴苛的品味和判斷力。尋找真正的好東西,好源頭,尋找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思考,這意味著花費極大的專註力,來培養自己的品味。好東西往往不符合社交鏈條和傳播規律,也就幾乎不可能成為大眾流行。熱點永遠鋪天蓋地,越聳動越熱門的信息越能霸佔朋友圈。而這些熱點內容幾乎不含任何思想性、哲學性與藝術性,也就遑論能留下觸及我們生命深處的源頭性思考了。
如果非要讀書的話,讀那些一般人不讀的書吧。讀詩歌,讀哲學,讀小說,讀那些在每一個時代都深切地面向生命的思考者寫下的經典。這些作品不會提供任何有價值的」知識「,卻會提供一種歷久彌新的」深思」。那些人類生命中永恆存在的命題,生存或是死亡,友誼或是財富,自由或是責任,終有一些智者,給出了深沉有力的答案。它們讓人不再滿足於表面,不再滿足於喧鬧浮華的現世,而有勇氣向生命深處走去。
寫一年後還有價值的文章,做二十年後還有人用的產品,留下一百年後尚有意義的思考。這是一位朋友對自己的要求。當我們用這樣的深度,來要求自己的作品時,我想,我們很難做到日更,很難做到迅速賺大錢,卻可以做到靜水流深,力透紙背。
做一些深一點的功夫,解決一些深一點的問題,或能過一個,生命感受深一點的人生。
推薦閱讀:
※東方富海 · 陳瑋:關於盡調,我的三點思考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感覺:哇,好漂亮?
※如何擁有獨立思想?
※解析《六頂思考帽》,教你快速切換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