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的卡斯特羅和他的古巴戰爭

機構賬號@游研社 歡迎關注。

今天,北京時間11月26日,古巴革命領袖菲德爾·卡斯特羅去世,享年90歲。世間又少了一名骨灰級革命家,彷彿在提醒人們那個波雲詭譎的20世紀的確正在逐漸遠去。

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的菲德爾·卡斯特羅與古巴革命

卡斯特羅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其中最華麗的篇章當屬他和格瓦拉領導的古巴革命戰爭。他們成功運用游擊戰法以小博大消耗敵人,既而集中優勢兵力消滅有生力量,最終顛覆了美帝支持的巴蒂斯塔獨裁統治,在美國後院釘下一個社會主義政權。

卡斯特羅(右)和格瓦拉

作為一名風雲人物,卡斯特羅也在一些電子遊戲中出現。其中既有在上世紀紅白機時代非常流行的《古巴戰士》,也有現代的3A大作《使命戰喚:黑色行動》。為了緬懷這位美洲戰士,今天我們就先從記錄了古巴戰爭的《古巴戰士》,重現一下他的身影。

《古巴戰士》:在紅白機上復現革命戰爭

《古巴戰士》是SNK在1987年發布的一款射擊遊戲,武器種類豐富,可以兩人同玩,無限續命,象徵了革命者「還有後來人」的洶湧之勢。1P的小藍人是格瓦拉,2P小黃人則是卡斯特羅。小時候這遊戲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滿地圖叮咣亂炸的光聲效果了,那種摧枯拉朽的感覺,你在SNK日後開發的《合金彈頭》系列中也能體會得到。

.

(若動圖無法顯示,請點擊閱讀:微信原文)

遊戲重現了歷史上的戰爭過程,關卡設置很講究。

1956年11月25日,卡斯特羅等82人革命者坐遊艇格拉瑪號在古巴島南部登陸。一上岸就遭到政府軍的猛烈攻擊。遊戲的第一關也正是一登陸前面就迎過來一批批敵人,我們也只好無奈地開啟了佛擋殺佛的割草之旅。

過關後出現了流程地圖——古巴島,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攻下地圖西北的哈瓦那。這進軍路線和歷史上的戰爭路線完全相同。

在遊戲的第三關,主角們殺進了一個海港,幹掉了Boss——艦上的炮塔。

再看看流程圖上第三關的位置和現實中的比照:

難道是殺進了關塔那摩的美國海軍基地?厲害了。很多人知道關塔那摩是因為伊拉克戰爭後的虐囚事件,其實這地方美國佔了很多年。1903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同古巴政府簽署協約,低價租下關塔那摩灣,日後建立了著名的關塔那摩海軍基地。所以這地方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稍微有點理性的革命者都不會貿然突入。歷史上的革命戰士們也確實沒在這兒跟美帝擦出火花,不知SNK的策劃是出於什麼心理這樣安排……

之後我們一直都是在野外或礦坑打,更符合游擊戰的表現。到了第六關,終於出現了城市風格的關卡——後面的第七關、第八關也是在這個城市進行。

這裡對應的是古巴中部城市聖克拉拉(Santa Clara)。1958年12月31日,古巴戰爭中最重要的聖克拉拉戰役打響,卡斯特羅的部隊聯合其他革命組織經過一天的戰鬥攻下了這座城市,取得了古巴戰爭決定性的勝利。

聖克拉拉戰役結束後,卡斯特羅進入哈瓦那

聖克拉拉陷落後,獨裁者巴蒂斯塔六神無主,於1959年1月1日坐飛機跑到了多米尼加,失了主心骨的政府軍也就喪失了戰鬥能力。革命者們從聖克拉拉到哈瓦那的路上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1月2日,哈瓦那無血開城,卡斯特羅出任古巴總理,革命戰爭結束。

巴蒂斯塔晚年跑到西班牙做房地產買賣,抽空發表文章罵罵卡斯特羅

遊戲里就沒這麼順利了,這麼平淡就結束了那怎麼行?巴蒂斯塔作為最終boss,在遊戲里被塑造成了一個武裝到牙齒的人肉移動要塞,飛彈亂射。但這移動的步伐讓我多少感到有點妖嬈。

隨著巴蒂斯塔風情萬種的一倒,遊戲也迎來革命勝利的歡喜結局。

作為遊戲配角的卡斯特羅在通關畫面遠沒有格瓦拉搶眼,這也符合了他現實中的低調風格

敏感的人物,敏感的時代,敏感的遊戲

《古巴戰士》的美版和歐版名稱叫《游擊戰》(Guerrilla War),劇情設定是這麼寫的:

「在一個熱帶小島上,人們苦受獨裁者的殘忍壓迫。幸運的是,有一(兩)個勇敢的美國士兵將穿越沼澤、河流,不畏艱險打倒這個獨裁者,解放小島……」

什麼,美國士兵?這是新羅馬帝國拯救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序曲嗎?

看來這美版封面裡的士兵估計是拉美裔美國人了……

要知道遊戲發行的時間是1987年,那個時候冷戰還未結束。自從古巴革命勝利後,美國自家後院就多了個社會主義政權,難受的很,於是想方設法要掐滅這星星之火:1961搞了個豬灣登陸結果失敗了,1962導彈危機,蘇聯往古巴運了核彈,大家都緊張的要死,世界危在旦夕。再後來古巴也積极參与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爭奪,讓美國很棘手,因此直到上世紀末古巴還處在被美國封鎖的狀態下。

蘇聯制的R-12導彈於紅場上的展示,該型導彈後續部署至古巴(中情局照片)

《古巴戰士》這樣一款歌頌古巴革命,裡邊還有左翼形象代言人格瓦拉的遊戲,肯定要進行充分的本地化才能在資本主義陣營發售。

格瓦拉

在日本矛盾就沒這麼突出了,遊戲命名為《格瓦拉》,簡單粗暴,明著說是古巴革命背景,裡邊主角格瓦拉配角卡斯特羅。格瓦拉的身份比較特殊,他之所以能被廣大西方年青人與其他革命者區別對待,原因就在於他的形象是「為了全世界的革命事業而毅然放棄舒適的家境」,是公眾偶像化的革命象徵,用現在的話說是個賣點。當然,也不排除SNK有濃厚的左翼情結。

日版:致敬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

美版:致敬那些革命英雄們

《古巴戰士》還有個政治上比較敏感的地方,就是遊戲中對我方被俘人員的處理。早先我社的文章《你小時候玩的經典遊戲,放到現在的美國要被噴慘了》一文中曾經提到,遇到俘虜時「觸碰(解救)可以加1000分,用子彈打會減500分——顯然分值上的懲罰不足以讓玩家有足夠的動力去避免殺害俘虜。在混亂的戰鬥中,不分敵我一梭子打過去是最方便的事情。」

這就成了一個人道主義問題。如果你知道《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中那個著名的橋段「No Russian」,你就會明白《古巴戰士》這種設計如果放到今天,可能會導致怎樣的輿論風險。

在「No Russian」中,主角作為一名卧底,需要在遊戲中參與反派屠殺平民的計劃。雖然這是個可選關卡,主角射殺平民也會有懲罰,但很多人還是無法接受這種畫面,出版方備受苛責。儘管《古巴戰士》里隨手殺俘虜的的情況在當年也引起了一些討論,和「No Russian」相比影響要小的多了。

與刺殺終生相伴的男人

《使命召喚》系列也算是有「政治不敏感」的傳統了,在2010年發布的《使命召喚:黑色行動》中,劇情背景設定是冷戰時期。其中玩家有一個任務是參與1961年的豬灣行動,並刺殺卡斯特羅。玩家成功刺殺後,得知其實這是卡斯特羅的替身。

這場景,怎麼看都是醜化卡斯特羅

英國的一家媒體曾披露,卡斯特羅一生的確與刺殺相伴,他曾經躲過美國中情局638次各式各樣的暗殺。卡斯特羅愛抽煙,他們就弄「香煙炸彈」「雪茄炸彈」;卡斯特羅愛潛水,他們就弄「貝殼炸彈」「真菌潛水服」,等等逸聞傳播很廣。也有說法認為這些都是古巴方面編造出來的,用於增加領袖的魅力,提升崇拜(不死)。

不管怎麼說,《使命召喚:黑色行動》遊戲一出來,古巴方面不幹了。雖說最後殺的是替身,但畫面上這個大鬍子形象無論怎麼看都是卡斯特羅,更何況本人還活著呢!

古巴當局譴責美國試圖以娛樂的名義將「暗殺」合法化,官方媒體「古巴討論」發文稱:「美國似乎是要通過虛擬遊戲來完成它們50年來一直沒辦法做到的事。」還說這款遊戲不但將一直以來美國政府意圖對付卡斯特羅的「暗殺」變得冠冕堂皇,還對美國的青少年做了不良的示範,教唆他們「反社會」。

事情發展到這,遊戲肯定是在古巴見不著了。但或許是認識到了電子遊戲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2013年有消息稱古巴將推出一款自研的FPS遊戲,玩家被設定成一名上世紀50年代的革命戰士,同卡斯特羅和格瓦拉並肩戰鬥,推翻巴蒂斯塔。遊戲的名稱是《最終英雄偉業》

「最終英雄偉業」

卡斯特羅究竟是不是英雄,他戎馬倥傯的一生建下的是不是偉業,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斯人已逝,在這是非功過可以回首反顧的時候,我不禁想起1953年7月26日他攻打蒙卡達兵營行動失敗被捕後,在受審法庭作4小時慷慨陳詞的結尾:

「判決我吧!沒有關係。歷史將宣判我無罪。」

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遊戲研究社」,可第一時間接收優秀文章與原創視頻的集中推送。

推薦閱讀:

卡斯特羅與古巴之一:自由與平等
最後一位革命者卡斯特羅之死
卡斯特羅殺的人是皮諾切特的十倍,為什麼白左都黑皮諾切特而吹卡斯特羅?
卡斯特羅638次被暗殺次數是如何得到的?
德共悼念菲德爾·卡斯特羅:平等和團結的革命長存

TAG:菲德尔·卡斯特罗 | 古巴 | FCNES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