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篆刻入門:篆刻的刀法

此篇往前數的三篇,分別講了篆刻的字法、篆法、章法,本文講篆刻的刀法。

篆刻的字法保證入印文字單個文字的規範性;篆刻的篆法保證入印文字單個文字的藝術性;篆刻的章法保證入印所有文字的綜合安排布置。

刀法呢,刀法就是把前面三項經過運籌安排的字法、篆法、章法,在印材上運刀鐫刻出來的特定方法和程式化技巧。也就是說,字法、篆法、章法經營完成之後,最後能夠體現在印面上,必須依靠刀法傳遞啊,刀法傳遞字法、篆法、章法之美,同時又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在篆刻實際操作中,刀法的作用其實就是把印面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不管是白文印還是朱文印。如果就只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只需要刻得准,刻得方便,刻得熟練,並且能夠把把印稿上設計好的內容表現出來即可。

但是刀法遠不只是為了刻掉印面上不需要部分那麼簡單,刀法還要把它獨立的審美價值表現出來,比如筆墨味和金石味,這就使古往今來的大篆刻家們不斷研究刀法,由此漸漸形成一些特有的刀法理論的原因。

刀法理論很多,比如周應願的「七刀法」,再比如許容的「十三刀法」,姚晏的「論刀十九說」,等等,什麼復刀、補刀、埋刀、舞刀、澀刀、留刀……刀法種類多到數都數不完,其實,這樣記刀法,不好記,價值也不大,我們的辦法是比較著記,這樣容易記住,也容易理解:

根據執刀的角度(刀跟印材之間的角度):中鋒刀與側鋒刀;根據刻成一個筆畫運刀的次數:單刀與雙刀;根據奏刀的動作形式:沖刀和切刀。其實,入門學篆刻,先記住沖刀、切刀就足夠理解刀法,至於那些十三刀、七刀、十九刀什麼的,過分微觀,先不記也好。

如上圖所示,具體沖刀和切刀刻出來的效果右邊那樣,分別說說:

切刀的具體操作方法就是在運刀的時候,輕輕用力將刀鋒切入石內,然後推動刀桿,順著筆畫方向切進(刀桿前後小幅擺動),使刀鋒一起一伏地切刻入石,遲澀前進,這種刻法往往一個線條會由多次起伏組成,並使刻痕顯得不平滑和有起伏感,刻出來的線條是刀鋒逐步推進而成的,它的運刀以一個切的動作完成為周期,經過不斷的重複,以完成線條的鍥刻。

切刀方法大致如圖:

切刀宜用於刻制蒼渾樸拙的線條,體現的是篆刻的金石味

沖刀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運刀時,刀鋒入石後,掌握一定的深淺度和力度,並做到用力均勻,刀桿角度不動或者小幅擺動,順著線條平穩推進,相較而言,沖刀的運刀速度比切刀快,並且往往一個線條的單刀推進一氣呵成,即使多刀刻成,也在筆意甚至形式上看起來是一氣呵成的,連貫性比較強,趨勢感、方向感比較明確。大致如圖:

沖刀宜用於刻制婉暢勁爽的線條,體現的是篆刻的筆墨味

(齊白石的沖刀印)

(錢松的切刀印)

或者形象一點說,可以把沖切兩種刀法比作人的跑和走,沖刀如跑,切刀如走,都能到達目的,方法不一樣。跟人一樣,每個人跑的姿態跟每個人走、跑的姿態當然也不一樣,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精彩紛呈的篆刻作品和氣象各異的篆刻大家,例如:同為沖刀,吳讓之婉暢爽勁,吳昌碩遒勁蒼雄,齊白石恣肆縱橫;同為切刀,蔣仁古拙渾穆,錢松猛利勁節,徐三庚流動飄逸。

如果只是篆刻入門期,就先刻起來再說。沖刀、切刀都慢慢掌握體會,具體創作過程中,往往不是一味沖,也不是一味切,通常是沖切結合,有沖有切,就如人趕路,有時會跑,有時會走,富於變化。

(【老李刻堂】之4,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篆刻刀法演變,執刀之法,三指執刀法,輔助刀法
篆刻刀法:「金石氣息」是從哪兒來的?
2016鈍齋治印選
篆刻入門:從朱簡的理論再說切刀
篆刻史:從萌生到定型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