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死,請把我凍起來」——人體冷凍法可行嗎?
你還記得自己在 14 歲的時候是怎樣的嗎?
剛剛進入中學,每天在校園中嬉笑打鬧,為成績不及格而擔憂,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瞞著老師偷偷談個戀愛。
但同樣 14 歲的她只盼望一件事:離世之後將自己的遺體完全冷凍起來,也許在幾百年後的未來,在全新的醫療技術幫助下重新回到正常 14 歲女孩的生活。
這名被稱為 JS 的英國女孩還給法官寫了封請願信:
我只有 14 歲,我不想死,但我知道我快要死了。
冷凍保存後,我有機會被救治並醒來,哪怕要在幾百年之後。
她在去年發現自己患有癌症,並隨之開始住院治療,但在今年 8 月的時候,醫生明確已經沒有積極的治療方法了。
(圖片來自 Cancer Awakens)而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里,在網上了解到人體冷凍法。通過大量的資料閱讀和交流,這個 14 歲的小女生向家人提出自己最後的一個願望:希望可以在離世後將身體冷凍保存。因為
也許到未來他們就能找到治療這種癌症的方法,然後就可以喚醒我。
JS 來自單親家庭,得知女兒的心愿後,母親支持女兒的選擇。但父親卻不同意,在此之前,JS 已經 8 年沒見過父親了。父親自己也患有癌症。
JS 的父親(圖自 Daily Mail)因此,重病的 JS 還不得不陷入一場判決父母中誰有權決定她遺體處理方式的官司中。也因此寫出了以上那封讓人心碎的請願信。
幸好,法官在和 JS 見面後,確定了她是具有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並判定母親勝訴。JS 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第二天見到法官時還不禁稱他為 「英雄皮特傑克遜先生」。
審判法官 Peter Jackson(圖自 The Telegraph)而到了最後時刻,父親還是改變態度了。因為,這畢竟是她 「唯一的,也是最後的請求」。雖然如此,在 JS 離世前還是沒能和父親見到面。
但除此以外,JS 還要面對擺在面前的另一個挑戰——資金問題。人體冷凍處理非常昂貴,普通家庭大多難以負擔,更不說經歷了重病治療的 JS 家庭。
家裡人為了完成小女孩的心愿,到處籌錢。最後,JS 的外祖父母將外地的房子和土地賣了,才得以籌來 37000 英鎊給外孫女(約為人民幣 31.5 萬)。JS 在 2016 年 10 月 17 日離世,所幸一切困難都在那天前解決,JS 可以帶著希望,平和地入睡。等待著被更好的未來喚醒。
英國政府出於對小女孩隱私的保護,拒絕透露女孩信息,以 JS 作為統一稱呼。並且限制媒體,必須要 1 個月後,即是 11 月 18 日才可以對該新聞進行報道。於是英國許多媒體在 11 月 17 日發出的次日刊物電子版都 「開天窗」,直到 18 日凌晨才添加 JS 的新聞。
(圖自鳳凰網)也許對於 JS 來說,現在終於可以開始安心地 「休息」,和煩惱暫告一段落了。但對於肩負著 「將她帶到未來」 的冷凍機構(Cryonics Institute)來說,工作才正要開始。
人體冷凍處理對於時效性非常敏感,心臟停止之後,時間拖得越久,細胞損傷就越大。
工作人員要在醫生宣布病人在法律意義上死亡後的 2-15 分鐘內開始對病人進行 「急救」。
CI 的輸液手術室(圖自 The Guardian)工作人員首先會將病人轉移到另一張病床,接入心肺復甦儀,使得病人體內的血液會再次流動起來。
同時,工作人員會使用便攜的冰粒和冰漿對遺體進行全面降溫。在降溫過程中,頭部降溫尤其重要,頭部部分會泡在一個裝滿冰漿的沖氣容器里。
隨後工作人員會向病人注入 30000 個單位的肝素,以抵抗凝結反應。然後就可以開始運輸病人。
隨後,通過接入儀器和開腔手術,他們會將病人身體里所有的血液和體液抽干,替換為在冰櫃儲存的防凍劑。不同的機構會使用不同的防凍劑,CI 使用一種自主研發,名為 CI-VM-1 的防凍劑。
外科醫生需要進行開腔手術將主要血管接上儀器(圖自 Alcor)
一旦注滿了防凍劑,工作人員會將病人從病床轉移到一個擔架上,上面鋪著一個睡袋和背板,病人在冷凍庫的日子裡,將在這個睡袋中度過。
隨後,病人的頭部會被套在一個獨立的頭部冷凍盒裡,裡面裝滿乾冰粒,剩餘空間則會由硅油填滿。在保持頭部和身體連接的情況下,冷凍盒在脖子位置的縫隙將被封上,使得頭部冷凍盒完全隔離。
頭部的獨立冷凍盒,圖自 Cryonics完成後,工作人員會以乾冰包裹著病人,運輸到最後一個處理地點——CI 的儲存地。病人來到之後,會被放在睡袋裡,加上標籤,並進行進一步地降溫至零下 120 °C,在隨後的 4 到 5 天內,遺體就會下降到液氮溫度(正常大氣壓下,液氮溫度為零下 196 °C)。
(截圖來自 Alcor 的介紹視頻)最後,工作人將液氮將滲透在用於包裹病人的睡袋,然後將病人運輸到一個低溫恆溫器(cryostat)里,頭朝下腳朝上顛倒地垂直放置著。睡袋的背板連著一條繩,以便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連接移動。
至於為何要倒置安放,是因為冷凍庫底部的溫度最低,如果yiwai發生無法製冷,起碼頭部受保護的時間也會最長。
接下來,就是等待未來的時候了。
(由於不同機構處理方式稍有不同,以上例舉的為 JS 所選擇的 Cryonics Institute 的操作方式。)
對於這項技術的可行性,一直以來總是爭議不斷。
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強烈批判這個技術,認為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麻省總醫院冷凍學家 Mehmet Toner 博士認為:
冷凍和復溫都需要極度緩慢地進行,而過程中結冰晶是無可避免地。
如果人體中的液體冰晶化,細胞組織就會被破壞。這樣的話,即使未來人類找到今天令到病人死亡的疾病的治療方法,也難以通過損壞的細胞完成 「復生」。
並且,根據人體內部細胞的複雜性,難以暫時來說,暫未有一種統一的防凍劑可適用於所有細胞。一種對肝細胞適用的防凍劑,很有可能會對其它細胞形成傷害。
而冷凍保護部位的重中之重——大腦,更是一個 「在根本設計上就是為了防止任何東西進入其中」 的器官。
它的密度非常大,並且還由血腦障壁(Blood-Brain-Barrier)和髓磷脂包裹保護著,如果想要將防凍劑輸進去,必須要通過壓力才能將溶劑泵進去。英國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神經學教授 Clive Coen 因此評論道:
主要問題是,大腦是一個密度極其大的組織體。想要將某種防凍劑注射到裡面,並依靠這個來保護大腦,這個想法本來就很荒謬。
另外,也有觀點認為,在人體冷凍機構工作人員到達前,病人大腦里的神經已經死亡了。即使以後復生了,神經損傷也是難以避免。
但既然科學家們都在公開反對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會選擇冷凍保存自己?
雖然人體冷凍法在常規醫療中屬於邊緣話題,但在科幻類作品中確是未來常見的技術,在長途旅行中用於緩慢衰老,或是像現在一般,在離世後冷凍保存以等待未來 「復生」 的機會。
電影《異形》中的 「睡眠艙」(圖自 Space Game Junkie)科幻小說家尼爾瓊斯在 1931 年,首次在科幻小說《奇異的故事》提出這個概念。小說描述了一個叫詹姆斯的人,在去世後,他的遺體被發射到太空中冷凍又復活的故事。
再到大眾熟悉的經典大片如《阿凡達》、《星際穿越》、《美國隊長》、《異形》系列、《2001 太空漫遊》等,其中都包含了冷凍技術元素。
與我們更貼近的文學作品如《三體》,其中也描述了類似的 「冷凍大腦漂游於宇宙後被外星人技術復活」 故事。而更巧合的是,《三體》的其中一位編審——中國重慶女作家杜虹,在 2015 年離世後,同樣選擇了以人體冷凍的方式保存自己的大腦。她是中國第一位採用人體冷凍法的人。
杜虹女兒在母親逝世後發出的朋友圈(圖自鳳凰網)這樣引述,並沒有將人們選擇人體冷凍的原因歸咎於文化作品傳播的意思,只是說,這些大眾更熟悉的文學故事,可以幫助人接受人體冷凍這個概念。
至於是否選擇進行這個處理,想必每個人都會自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再做出判斷。
但在這些作品中呈現的 「人類戰勝死亡(衰老)」 的情節無可否認地反映了我們對 「生」 的期盼與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這也是文學虛構類作品應有的任務:不平白地重述生活,而是按照生活應有的樣子來塑造它。
事實證明,即便是 14 歲的 JS 也有人類最基礎的恐懼:我不想輕易死去。
雖然目前人體冷凍依舊爭議不斷,但是它的確是現代醫療無能為力後的 「最後希望」,與其大膽死,不如大膽賭一把自己能活。
這種最基礎求生意識實際上也在不斷推動著人類發展,從最直接的生物醫療、到軍隊中代替我們作戰的機器人,再到我們身邊有可能提高交通安全的無人駕駛。
可以說,「怕死」 非但不可恥,還為人類整體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最深層的動力。
那麼不妨我們做個假設,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完美實現人體冷凍,每個人都能夠憑藉這項技術 「穿越」 到未來,進而每個人都能夠被醫治,擁有接近極限的人生。
到那時候,你會選擇將自己冷凍起來嗎?
文章作者:愛范兒 · 方嘉文
原文鏈接:http://www.ifanr.com/752339
推薦閱讀:
※震驚!不打疫苗也能防狂犬病!
※師兄的醫療科普:關注重視「低血糖症」
※證據才是王道——闢謠中必須堅守的底線
※為什麼口水會有臭味?
※「經濟艙綜合症」是「屌絲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