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的故事—三千大千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如法受持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福智無比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一合理相分)】

什麼是世界?在《楞嚴經》卷四中佛陀給出了解釋:「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

佛陀對「世界」的解釋與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解釋很類似。《淮南子.齊俗訓》中載:「往古來今謂之宙,n四方上下謂之宇。」可以看出,「宇」與「界」對應,「宙」與「世」對應。不過一般我們所說的「世界」,偏重於空間的涵義「界」。

一.世界

佛教這樣定義一個「世界」,「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即日月周行所能照耀的地方為一世界。比如,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即是一世界。

一個世界與三界二十八的對應關係,從《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十一中可以了解到:「四大洲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可見,一個世界包含了日月、須彌山、欲界六天以及色界初禪天。

一個世界具體包含了什麼呢?《佛地經論》中這樣描述:「一妙高山,七大金山,八大海水,四大洲等,總於其外有小輪山周匝圍繞。」妙高山即須彌山,周圍環繞七山八海、四大洲以及小輪山。《阿毗達磨俱舍論》和《長阿含經》中記載,須彌山周圍環繞八大金山,八大海水,合稱九山八海。

1.須彌山

須彌山,也叫善積山、蘇迷盧山、須彌盧山等,聳立於一小世界中央。須彌山「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八萬四千由旬」。這裡「由旬」是長度單位,《法苑珠林》卷三中載:「八拘盧舍為一由旬,合有四十里。」《法苑珠林》為唐代道世所著,唐代一里約540米,一由旬約21600米,合43.2公里,可以簡單計算得出須彌山高725.76萬公里。

《長阿含經》「閻浮提洲」品中有須彌山的詳細描述:「其山直上,無有阿曲。生種種樹,樹出眾香,香遍山林。多諸賢聖,大神妙天之所居止。其山下基純有金沙。其山四面有四埵出。」

須彌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挾道兩邊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花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鳧雁鴛鴦,異類奇鳥,無數千種,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

須彌山「四捶高四萬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宮殿。」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2.九山八海

以須彌山為中心,周圍有八大山環繞,而山與山間各有海水相隔,故總稱為九山八海。

九山八海描述如下表:

3.四大洲

四大洲位於須彌山的東西南北四方。看過《西遊記》的人對四大洲就不會陌生。《西遊記》第一回中載:「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

在《西遊記》第八回中,佛祖對四大部洲做了介紹:「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東勝神洲者,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

(1)東勝神洲

孕育孫悟空的仙石所在的傲來國花果山就位於東勝神洲。《西遊記》第一回中載:「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2)西牛賀洲

孫悟空的授業老師菩提祖師所居的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位於西牛賀洲。從《西遊記》第八回佛祖的介紹中,西天靈山大雷音寺也位於西牛賀洲。

(3)南贍部洲

大唐位於南贍部洲。

(4)北俱蘆洲

《西遊記》第六十六回中,盪魔天尊在孫悟空前來求助時說:「我當年威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奈何我南贍部洲並北俱蘆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潛蹤。」n可見盪魔天尊,即真武大帝,當年曾鎮守之北方應該是北俱蘆洲。

二.三千大千世界

一千個小世界,名一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

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並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指大千世界由千個世界、千個小千世界、千個中千世界,千千重數,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此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所化之土,故又稱一佛國。

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之國土。「娑婆」譯為「堪忍」,《悲華經》卷五中載:「此佛世界當名娑婆。何因緣故名曰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是故彼界名曰忍土。」

參考資料

1.《長阿含經》22卷,後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大正藏》第1冊。

2.《悲華經》10卷,北涼 曇無讖譯,《大正藏》第3冊。

3.《佛地經論》7卷,唐 玄奘譯,《大正藏》第26冊。

4.《阿毗達磨俱舍論》30卷,唐 玄奘譯,《大正藏》第29冊。

5.《法苑珠林》100卷,唐 道世撰,《大正藏》第53冊。

6.《淮南子》,陳廣忠 譯註,中華書局,2012

7.《西遊記》,[明]吳承恩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推薦閱讀:

放下貪嗔痴的執著是否等於「及時行樂」?
正念 無念 妄念的區別?
什麼是「自性彌陀,唯心凈土」?
隱僧連載——20

TAG:金刚经 | 禅宗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