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直說」和「婉言相告」
1
上次我們聊了《我想要自由空間,但女朋友不同意,怎麼破?》之後,有人問我,小荻老師,說話為什麼要這麼累,就不能有話直說么?
勇敢的少年啊,你需要了解,語言是世界上最殘酷的武器,出手很少落空,很容易誤傷,還容易走火。
你看那影視作品中狗血的劇情,有多少是因為話沒說對產生了誤會或者傷了心,導致一排觀眾跟著虐心。
「她說你們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我都沒有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都是我的錯我的錯,我不該和她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我答應你今後只和你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像這種拆東牆補西牆式,特別直接的對話,就只能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千萬不要學……
因為女生有可能分分鐘就打回來了,什麼?這麼說你是承認了你有跟她XXX咯?你還讓我跟你一起做跟她做過的事情!我才不要呢!
反正如果是我我就說,嗨,那天晚上凍的睡不著,也就是無意間遇到,別說是她了,是塊石頭我也能聊倆小時,我都不記得聊的啥了。
咱們現在日子過的這麼好,不會這麼慘的。咱以後找個好地方看風景,想聊什麼聊什麼!
當然,這樣說的話,電視就拍不下去了……
其實吧,話是要直說,還是要委婉表達,也是要分場合、分事情的,沒有「一招鮮吃遍天」的法則,用對了,才叫「會說話」。
借用一張PPT,來表達一下。
2
我們在上周的時候,聊了《非暴力溝通》,裡面提到了一個行之有效的、非常善意的溝通的模型,簡單的複習一下,四個步驟分別是:
1.描述客觀事實;
2.說自己心裡的感受;
3.說產生這個感受的原因;
4.提出請求。
簡單的說就是,1事實,2感受,3想法,4做法。
從「直說」和「委婉」的角度評價,這是一個比較委婉的模型。
雖然我們說這是一個【萬能公式】,但其實它的適用性依然有局限。
3
中國有句老話叫:事兒分輕重緩急。
在時間管理學說上,事兒是可以按照【重要性】和【緊迫性】來區分的。
其實這不就是輕重緩急么……
按照這個維度我們可以把事兒分成大概四種。
那麼,按照1事實2感受3想法4做法的標準非暴力溝通模型,我們可以精準解決的其實是……
重+緩的那一部分,就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那麼,其它三個區間的事情怎麼辦呢?
4
重+急的事兒,很多時候都是突發事件,或者一旦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的事兒。
這種情況下,2感受和3想法其實是沒那麼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4做法,1事實。
比如:
老王你趕緊回家看看吧!(4)你們家房子著火啦!(1)
小張你通知大家準備一下(4),總部檢查的同事半小時之內到(1)。
簡單,直接,有效。
5
急+輕的事兒,通常是一些臨時性的溝通事件,比如一通電話,一個郵件,一個小意外什麼的。
這個時候,2感受和4做法就顯得更重要一點,次重要的是1事實和3想法。
比如:
我現在很焦慮(2),你可不可以一個小時後再打過來(4)?我正在做報表,一會要交了(1),趕時間(3)。
我心情不好(2),能讓我一個人待一會兒么?(4)
總的來說,「急」的事兒,我們傾向於「直說」,並且直接給「做法」顯得相對會比較重要。
有可能會看起來不是很有友好,但因為事情很「急」,所以我們願意基於「情有可原」而忽視這個「不友好」的感受。
6
緩+輕的事兒,在時間管理中叫做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兒。
這一部分事情在時間管理中是倡導我們盡量少做甚至避免的。
但其實我們免不了要做點這種事情。
就像我發現微博上面二丫史塔克對《權利與遊戲》第七季劇本的驚嘆,就專門花了點時間轉了幾個群,還發了條朋友圈來討論。
這種情況下,對於溝通來說,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了。
7
總結來說,關於「直說」還是「委婉」,我們需要分情況來衡量,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順便吐槽一下。
我們會聽到有人在說事兒之前說: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你別往心上去。
這是一個管用的溝通方法,但其實是一個流氓邏輯。
它的潛台詞是:我已經給你打過招呼了,你再特別有情緒的話,就是你計較了。
事實上,這句話代表的,未必是這個人有多麼的為對方考慮,而是這個人知道自己不會說話,或者說知道自己下面說的話不好聽,一定會傷人,但又想不出法子,或者根本就是懶得改善。
所以,為什麼你「打了招呼」,我就一定要做到「不計較」呢?
如果有人告訴你,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你其實也可以告訴他,沒事沒事,我這個人脾氣也不太好,一會兒要是鬧的不愉快了,您也別往心上去。
不過,如果,你真的想在這個角度表達你的善意,請這麼說:
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能會讓你有些不高興,我先道個歉。
如果我說錯了什麼,請幫我指出來。
推薦閱讀:
※諮詢原罪:Frame Thinking
※花錢治病和收錢得病真是一個道理嗎?
※邏輯最簡單的投機策略
※發現自己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弱,應該如何鍛煉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