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三觀(3)

這篇文章來源於我和老媽的多次觀念衝突,很多事例和對話非常典型。今天中午吃飯時,因為一些事情又有波瀾,遂決定寫下這篇。

一、今天的詐騙廣告事件

【情節】

在老媽建立的家族群里,她在今天接近中午的時候,發了這麼一條消息:

於是,如截圖中一般,我回復了「不要發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珍惜自己的信用」。

很快,老媽在私人消息通道給我發送了消息,大意是:請你以後要說類似的話私下裡說,你這麼說我聽著不高興。何況我的出發點就是給群里的大夥找點兼職的事情賺點收入,是想幫助大家,是好心。

爾後老媽說建立這個群也沒有徵詢我的意見,我不喜歡的話可以退群,沒關係。

然後我就退了群。

附上退群後該事件的截圖:

其中我媽發的那張截圖如下:

【論述】

這種事難道不能私下裡說嗎?公開場合說氣氛不是不太好嗎?

這種事的確可以私下說,但是會有如下缺點:

1. 對於發布這種詐騙廣告的行為,或者一些謠言的行為,我已經多次的和我媽在私下裡講過:不要相信這類東西,這類東西幾乎都是假的,在轉發給別人的時候自己要驗證,而不是不顧後果的轉發。但是結果很顯然,收效甚微。

2. 對於群里的成員來說,我不確定會不會有人真的不知道信息的真偽而去嘗試,從而產生更多的受騙者,如果我私下裡和老媽說,這種風險肯定會更高(老媽是這個群里最年長的一輩,大家自然會容易相信她說的話)。而一旦有人受騙,毫無疑問老媽是應該負責的。

3. 我規勸的是「珍惜自己的信用」,這恰恰是我認為這類事情很多「出發點」是「善良」的人最大的不自知。並不是以善良為出發點,就可以省略很多應該考慮的步驟。惡人作惡我們憤慨,而善良的人被利用做出的事何嘗沒有令人扼腕的先例?善良,從來都不是也不應該是萬能的擋箭牌。

媽媽再怎麼也是好心,說說就算了,上綱上線的幹什麼?

看看老媽後來承認這是詐騙信息的截圖,她在回復那個人的時候,是這麼說的:

「謝謝你,我因此更加相信你!我兒子當時就說這個是不能相信的」

我看完這句回復後,唯一的感覺就是心涼。是的,親兒子的忠告我媽根本不當回事,還因此生氣。然而別人發布完詐騙信息後,予以告知,卻反而讓她「更加相信你」。

忠言逆耳,何止逆耳,簡直逆天。

二、購買澳大利亞Devondale品牌奶粉事件

【情節】

大家都知道,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有償代購之類的事情,大抵因為我的性格如此。但爸媽這次希望我們回國的時候帶一些東西作為禮品,我還是可以接受的。別的一些體積小、重量輕的東西都沒什麼問題,在捎帶奶粉這件事上,我認為奶粉的體積重量不太適合攜帶,可以考慮京東或者國內正規的進口超市購買。在不增加太多額外支出的同時,也能減輕我的負擔。

但這一點,我父母都不太樂意,他們的觀點是:京東很可能是假貨,只有澳洲帶回來的奶粉才是有質量保障的。

以下是京東截圖(需要加額外約8元的稅費):

以下是山姆會員商店截圖:

以下是澳洲在線商店的截圖(摺合人民幣約50多元,有時保質期短的奶粉會便宜1澳元左右):

也就是如果不算我購買的消耗的汽油,回國的人力,花費的時間等的話,那麼大約每袋奶粉,國內購買會比國外購買帶回貴5元人民幣左右。

無論我怎麼解釋京東自營店和沃爾瑪會員店都是非常正規的購買渠道,我父母也始終是半信半疑,並屢次給我看京東(或亞馬遜)被查出假貨等新聞。

【論述】

京東或者沃爾瑪會員店難道就不會有假貨嗎?

理論上來說,任何購買途徑都有幾率買到假貨,只是概率的大小罷了。對我來說,我是大學後開始使用京東的,期間一直使用京東自營購買商品,穿插買過一些亞馬遜和新蛋等其他電商的東西,從來沒有買到假貨過。

另一方面,如果買到了假貨,京東(或其他正規電商)有完善的途徑可以申訴,退貨,索賠等,而且流程清晰,響應快速,我有幾次東西買錯進行了退貨,非常快速方便。(聲明:我與京東或其他廠商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你自己多帶一些奶粉,不是每袋也還能省一些錢嗎?

是的,每袋奶粉大約可以省下5元人民幣,十幾袋奶粉就是好幾十元人民幣。但是我一向出行喜歡簡裝輕便,輕鬆且沒有負擔。一個輕鬆愉快放鬆的旅程(且省去了購買等一系列出行前的準備)難道還不如幾十元人民幣重要嗎?

況且,這件事的本質是,藉由我回國的契機,順便幫忙帶點東西回國。難道不是應該由我來決定做事的方式嗎?

這突然讓我想起來,大約高中大學那段時間,有一次我老媽讓我去把家裡堆著的臟衣服洗一下。我下意識地打算把臟衣服都倒進洗衣機,這時候老媽攔住了我:

——我剛剛清洗了洗衣機,不要用洗衣機,用手洗。

——你讓我洗衣服,卻不讓我用我喜歡的方法洗衣服,這不合理。

——我剛剛清理了洗衣機,你現在一洗就髒了啊。

——可是我不想用手洗,又冷又累,你如果堅持要用手洗我就不洗了。

——不行,你一定要用手洗。等你長大你就明白了。

是的,這句話我聽過無數次,卻從來沒有任何一件事,在今天回想起來變得「明白」。

為什麼不能依照父母的意思行事呢?

那為什麼不能依照我的意思行事呢?更別說這件事的當事人是我了。換做我,如果我要我爸媽從國內給我帶個啥過來,我也會先徵求他們的意見,然後再按照他們偏好的方法去做。當然如果我實在不能接受,我可以不麻煩他們,而讓我的朋友或者同事把東西帶來。

這在我看來一直是最起碼的禮貌,而且這禮貌是人與人的基礎,父母,子女,都首先是人。

三、關於舉辦婚禮的一些細節

【情節】

我不想辦婚禮,我老婆也不想辦。但為了父母們的喜好,我們倆商量了一下,和他們交換了一下意見,提出了一些我們特別厭惡的東西,在雙方都能接受的前提下,我們願意配合辦了這次婚禮。

其中有一項我們夫妻非常討厭的節目叫做:爬灰。

江蘇的部分地區的朋友可能知道這東西,說實話我到了今天也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低俗噁心的東西在這個時代還能堂而皇之的存在於各大富麗堂皇的酒店舉辦的婚禮中。爬灰這個節目的意思大致就是觀眾起鬨新娘和公公,越是有身體接觸,觀眾就起鬨得越起勁。而爬灰這個詞的意義大致就是指新娘和公公的不正當關係。

我和老婆都非常抵觸這玩意兒。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我也不明白這節目的喜慶勁在哪裡,我每次參加別人的婚禮,遇到這種節目的時候,都心生由衷的厭惡。

所以我們和雙方父母都在一開始就提及了這件事,並且非常嚴肅認真的反覆強調,我們決不允許在婚禮上有任何這方面的內容,一絲一毫也不行。

沒想到今天老媽和我聊天中,說她突然想起來他們的一個朋友還說要好好的鬧鬧這個環節,還要去準備準備道具什麼的。她當時隨口就應了一句「你鬧吧,我沒事」。

另外,由於我和老婆都不喜歡司儀那濫情的腔調和誇張的風格,也不喜歡一系列煩冗無聊的程序,所以我們不希望婚禮中請司儀並進行一些程序。

但老媽又覺得這樣不熱鬧,不如可以使用大屏幕播放一些照片,或者請一些在場的朋友上去唱歌助興,或者別的什麼,不然辦的太冷清了。

無論我怎麼三番五次的說我不喜歡那種形式,她都覺得這樣很好,以至於她還去嘗試準備了音樂,找了我做調音師的哥哥,到時候可以播放一些東西,配合一些背景音樂好讓人唱歌表演。

【論述】

爬灰這件事我已經不想模擬提問了,這實實在在的超越了我的容忍底線。這純屬是借著婚禮起鬨耍流氓,所有希望要這麼做的客人,我只有一句話:你不是我們夫婦想宴請的客人,我們希望大家都是文明社會的體面人。

我不明白這種樂趣在哪裡,就像我不明白那些亂七八糟的鬧洞房的快樂在哪裡,看新聞里還有鬧洞房強姦新娘的,或者脫了新娘衣服,或者一片混亂中上下其手的。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說,爬灰只是一個環節,又不是真的會有什麼舉動。別說還會有道具或者一些簡單的動作,就算是拿著一張紙在上面念相關的詞,我也實在覺得丟不起這個人。

這是一個歡樂喜慶的婚禮,這沒錯;但歡樂喜慶和撒潑耍流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不喜歡司儀和一些婚禮常規儀式,更多的是我們夫妻的一些個人喜好。我們不太愛那些抑揚頓挫的致辭,也不愛那些弄得我們手足無措的儀式。我們想簡簡單單的,平平淡淡的舉辦一個素雅的婚禮,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幸福。這樣就夠了。

媽媽想辦的熱鬧一點也沒錯吧?

是的,老媽的想法中,希望婚禮能夠熱鬧一點。這種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也沒有什麼對錯的說法。只是對於我來說,我恰好不愛那種婚禮上的熱鬧,我更喜歡安靜的,簡單的和大家分享快樂,這也沒有什麼對錯的。但是,婚禮最後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讓結婚的新人決定,這就好像你要找的結婚對象究竟是誰,應該是你自己決定。你的媽媽希望你找一個溫柔善良的姑娘去結婚,這沒什麼對錯;但如果你就是和一個脾氣急躁的姑娘相愛了,而你媽卻堅決要求你娶另一個溫柔善良的姑娘,這就很顯然有問題了。

【總結】

老媽常常說我沒有小時候可愛了,我想她的感受多半是真的。因為小時候我沒有反抗的權利,也沒有反抗的資本,多半是劈頭蓋臉的訓斥,和時不時的一巴掌揮過來,更別提我曾經跪壞過家裡的洗衣板,我媽拿米尺揍我最後也弄斷了米尺,也打折了不鏽鋼的衣服撐桿。在這些分歧的場景里,最後都無一例外的用暴力解決了問題。有時碰到多點耐心,也多半是最後甩給我一句「等你長大/工作/結婚就明白了」。

多年前老媽曾經在收拾房間的時候動過我老婆的手提包(那時候我們剛成為戀人不久),結果弄得我老婆不太開心,當我轉達了這種情緒後,老媽的反應是「我只是幫忙收拾東西,又不是要偷窺你的隱私,這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直到前不久她看了一篇不知轉自哪裡的文章才承認自己當年的行為的確不夠妥當。

我們不該因為交談的對方是晚輩,就扔掉尊重和平等,用自以為是和不以為然代替;也不該因為商量的對方是長輩,就扔掉尊重和平等,用息事寧人和卑躬屈膝代替。對長輩,我們應該尊重和耐心,而不要放棄原則;對晚輩,我們應該理解和開明,而不要獨斷專行。

我們首先都是人,然後才是丈夫妻子,父母子女,長輩晚輩。

推薦閱讀:

身為女性,不會做飯就該被嫌棄嗎?
颱風中扶車被壓身亡的男人,知道你們這麼說他可能會被氣活過來
Tim Cook 的 MIT 演講:你將如何造福人類?

TAG:三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