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書籍,應該怎樣筆記?怎樣看?

最近希望多看些專業書籍,但應該怎樣記筆記? 1. 記一些基礎知識,翻看原書可以很快查到。

2. 記一些感悟和思考,但臨寫時卻又不知道怎樣組織語言

3. 記一些總結,寫一半時覺得浪費時間,又因為想要細節一點,又有大量重複。

4. 有些知識是很零碎的,一會這定義,一會那定義的關聯度又不高,記下來嫌雞肋,不記又怕以後用到

5. 沒有那麼好的記憶,又不是每本書理解就可以扔。 時間又不顯很充足, 希望讀些重要書籍時,速度能夠快些!

請各位給予些建議!

補充:

1.學生狗比較窮,讀的書很多是在網上找的PDF格式的書籍,可能用勾畫重點類的方法不那麼方便!而實體書,可能心裡對書上過多勾畫有些介意

2.有在用筆記類軟體,覺得OneNote很好很方便記錄,但我想知道的是怎樣記錄,記錄什麼?

3.思維導圖可能是很好的主意!但如果有不知道怎樣畫思維導圖的書籍時怎麼辦?

4.中文翻譯的外國著作可能有些偏頗,但像我這樣英文並不不太好,看外文書籍速度又可能有些慢,不知能否給些建議?

再次謝謝大家!


樓上有人說要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做筆記。

這種方法切實可行。

首先,還是回歸到做筆記的目的上面去,做筆記為了什麼?

學生時期,我們是為了更好的記憶,通過對知識的梳理,並經過大量的重複記憶,我們會獲得一個短期記憶。有很少一部分才能成為長期記憶。當然短期記憶就夠了,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在考試的時候能夠答一個高分。

如果,你前期閱讀量很大或者已經對自己的讀書方法有一定的見見解,你就會發現,其實我們記住一部分知識其實並不應該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夠通過讀書形成屬於我們自己的思維框架。

所以,讀書的整個過程就變的非常重要。從一開始的選書開始,就很重要。因為盲目的拿過一本書就讀其實是很浪費時間的,讀書一開始就應該明白我為了要達到形成某個領域的理論知識框架,需要一開始讀什麼書,接下來再讀什麼書?

這點很重要,參考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387551

解決了選書以後,我們就面臨如何高效的讀一本書了,這裡就只講怎樣有效的做筆記。

思維導圖是是很好的方式,但是題主說自己並不知道怎樣做思維導圖。

先來看一下自己剛剛做好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不一定用在讀書上面。分析各種問題都可以用。

字太小,內容有點看不清。再放一張圖。

答主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的時候,是在實習的時候。那時候實習的公司是做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引導的,所以,那兒的老師必須人人都會畫思維導圖。因為,兒童的記憶模式更加偏向於具象的概念,所以,思維導圖模式效果很好。當然收費也不便宜。

先來看看題主那時候畫的思維導圖。

希望各位看到的不逃噴我。因為是要給小孩子講,所以整體的表現形式就比較的兒童化一些。這些思維導圖都是看完一本書之後才畫出來的。也就是,為了畫而畫。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但是讀書做筆記的順序錯了。

筆記不是看完書之後做的,而是在一邊看書,一邊做的。

筆記不是為了做而做,一定是對我們讀這本書有幫助還有以後讀另外相關的書也有幫助。

所以,其實思維導圖這個東西好用,正式因為它的靈活性。所以,在讀一本書,需要做思維導圖的時候,我們拿來紙和筆就做。

下面來說一下,一開始上手應該怎麼做。

上面的那兩張思維導圖,看起來可能沒有什麼,但是要是讓一個新手去畫,也不一定能畫出來。畫不出來這樣的,我們可以分步來畫。

我現場示範,隨手拿一本書。

企鵝兇猛,這本書我還沒來得及看。下面就借著看書的機會講一下思維導圖應該怎樣畫。

兩種方法,第一種,以整本書的視角來講解。第二種,分板塊。第二種相對簡單,我們就以第二種開始。

第一步:大概了解這本書是寫什麼的?

我們看書名「企鵝兇猛「加上馬化騰的照片,我們知道這是講騰訊的,兇猛兩個字大概應該是講騰訊企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注意這只是前面的推測。

下面一行紅字:」馬化騰的中國功夫「中國功夫+兇猛我們大概知道這本書可能會有兩種思路:第一,講騰訊的發展史,第二種講騰訊的戰略策略。或者是兩者的結合。

看作者。

首先是記者,我們大概就會知道。這本書大部分一定是講騰訊的發展史。因為策略方面的東西她可能不擅長。

第二步,看一下整本書分哪些版塊?(當你得知了大概講的什麼內容的話,序言部分可以選擇先不用看)

看分哪些版塊,我們這裡要用到整本書的目錄了。目錄對於你形成整本書的框架很重要。千萬不要錯過。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整本書有五章。第一章:企鵝兇猛;第二章:懸崖邊的生存術;第三章:誰動了騰訊的乳酪;第四章:騰訊動了誰的乳酪;第五章:騰訊帝國的未來。

從名字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第一章應該是講企鵝是怎樣發家的?第二章是講企鵝在運作的過程中遇到的苦難。第三章講競爭對手,第四章講騰訊戰勝了誰;第五章:騰訊未來的走向。

當然,這只是猜測,可能會不對,也可能就對了,有趣就有趣在這兒。等你真正去讀的時候,就會不斷地印證你之前做的判斷。

讀書變成了探案。

我們就用第一章第一節做一個示範。我可能畫不好,別笑話我。

首先,我們把目錄給我們的框架寫在紙上。

目錄是白給的一個框架工具,不用可惜了。

這是成長氛圍這一小節所要激昂的東西。通過讀第一節,我們知道騰訊的和其他網路產業發展起來的外部原因有1、互聯網的空前機遇,這屬於歷史推進;2、海外投資人的資金支持;當然小節中間還穿插了一個最早做互聯網卻失敗的案例,瀛海威的失敗,失敗的原因為我認為應該是這一小節的難點。建議讀兩遍。大致是因為,他要實現互聯網服務,就要先實現溝通,但是別人沒有接觸到網路,所以,他只能和中國電信合作,但是本質上他和中國電信又是競爭關係,需要支付很大一筆費用在溝通上面。支撐不下去,死亡。

除此之外,小節的後面還提到,其實最早的一匹互聯網創業者幕後的故事很少的,最重要的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還有這些人準確的抓住了這個時代。

好了,這就是這一節講的內容,非常容易記住。所以,這才叫有效的做筆記。

切記,做思維導圖筆記是為了搭建我們的思維框架,並不是要我們真的去畫畫。所以,好不好看,布局合不合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自己能夠看明白就好。

時間有限,只寫這一小節。下面的部分,和這一小節一樣的思路。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讀書方法,上面有更多的乾貨,我們一起來成長!

將文字版的先整合一下,整理成電子版的。

這裡用的軟體是X-mind

個人用的還可以。


其實這個問題提的挺好的,除了編譯原理的標籤好像暴露了什麼。。編譯原理還是看英文版最快了吧,中文版看了半天我都不知道在說什麼。。奇怪的現象 :~)

現在我作為軟體工程學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我記筆記會記術語的定義,重要的結論。方法,推導之類的反正理解了就記住了,記不住就說明沒完全理解,需要花時間重新梳理。

一般是用支持latex的markdown工具記筆記,曾經用stackedit,現在用cmd markdown。

每個章節一篇md。當然啦,一般是重要書籍才這樣,非重要書籍,甚至可以一本書一篇md。

最近用了onenote,mac版onenote不是很行,不支持code,如果你看的書是滿篇概念點的,個人覺得用onenote比md更適合,因為onenote粒度更細,每個block可以作為一個知識點,有點像random access和sequence access的區別。

關於怎麼記筆記,我也想知道別人的經驗~


我以自己考中級經濟師時讀《經濟基礎》為例,一個一個問題回答,可能能夠幫到你。

首先,你要明白你讀專業書的目的是什麼。我是為了應付考試,你或許是為了考試,或許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專業,明白了目的,可以幫助自己儲存足夠的動力。畢竟專業書不是小說,讀起來很費勁。

1. 記一些基礎知識,翻看原書可以很快查到。

這個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標註,也可以將重要概念抄寫下來。一本專業書籍,它的頭三章,一般都是講一些專業概念。這是你進入深度學習的基礎,所以頭三章非常重要,當然,相對來說,也很枯燥。而且,如果對這個專業不熟悉,讀起來會更痛苦,因為會有一種「都是我認識的字,但讀了怎麼不知道它說了啥」的懵逼感。

所以,這個基礎概念部分,一定要多讀幾次,特別是書中,對這個概念是怎樣拆解的,如何解釋的,多讀幾次,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試著舉例說明。

比如,我讀《經濟基礎》前三章,讀了三個月(當然也是因為工作忙,有空的時候才能讀進去)。每一章都把概念讀了至少十遍(因為實在是很難懂),試著用自己的例子來詮釋,自己舉例之後,再讀書上的例子,看看有什麼不同。

2. 記一些感悟和思考,但臨寫時卻又不知道怎樣組織語言

可以把做筆記的本子(我認為最好是用紙和筆來記,如果你熟悉的話,可以用印象筆記。)分成左右兩邊。左邊大部分記筆記,一些重要的概念,或者內容結構圖。右邊一小塊,對應著寫自己的理解,簡略地寫幾個詞也行,只要自己能看得懂,或者可以舉例,看看能不能用書中的概念解釋。

比如:我的筆記就是把重要概念抄寫下來(實在是難記),旁邊對應的空白寫自己能夠想到的例子,跟自己生活相關,也就能夠加深理解。

3. 記一些總結,寫一半時覺得浪費時間,又因為想要細節一點,又有大量重複。

試著用一句話來總結一個知識點。總結不僅僅是為了記住,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你的理解程度。如果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來描述,證明你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這個時候,小學時期學過的東西就派上用場了。每一章做個總結,這一章重點講了什麼,有哪些是最基礎必須掌握的,有哪些我現在還不知道。

總結是為了檢驗你掌握程度的,不是筆記。

4. 有些知識是很零碎的,一會這定義,一會那定義的關聯度又不高,記下來嫌雞肋,不記又怕以後用到

零碎的知識,通常有個總綱,你可以將知識點梳理一下,看看能分成幾大塊,再一點一點拆解。先記總綱,再記枝節。

比如我學《人力資源管理》那本書時,那裡的知識點簡直是碎成渣,到處都是,感覺哪個都重要。這種時候,我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到後期就靠大量地做題,來確認哪些是常考的。做題做到吐,真的不是誇張。

如果你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可以試著將知識點串聯起來。比如《人力資源管理》那本書里,講了幾個領導力的模型,這幾個領導力模型有什麼特點(你看,我考試過後都三年了,還能記得一點)。你可以將這幾個模型,作為一個一個箱子,每個箱子里用一個詞來概括特點,只要自己能記住,用什麼詞都行。

模型是高度概括的東西,為了能夠記住,加深理解。我就每個模型舉了個例子,腦子裡搜索身邊的領導們,大概是什麼類型的,名字寫上,那麼這種領導力模型有什麼特點,也就能說得八九不離十了。

5. 沒有那麼好的記憶,又不是每本書理解就可以扔。 時間又不顯很充足, 希望讀些重要書籍時,速度能夠快些!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看專業書,磨刀功夫就在前三章。基礎概念掌握透徹了,後面的內容都是細節和解釋,就可以讀得快了。因為,你對你理解的東西,讀起來速度自然會快。讀得慢,除了本身閱讀速度限制外,就是讀的東西你不理解得太多。

所以,一開始讀的時候,不能貪快。

我讀在職研究生,那個專業從來沒聽說過,找了一本專業書,前三章讀了一周。後面大約還有9章讀了一周。我是要考試,所以盡量加快了速度。如果沒有考試壓力,建議基礎概念那部分多讀一段時間。

最後對你補充的內容說幾句:
1.學生狗比較窮,讀的書很多是在網上找的PDF格式的書籍,可能用勾畫重點類的方法不那麼方便!而實體書,可能心裡對書上過多勾畫有些介意

還是那句,我覺得最好的筆記就是記在本子上,小的筆記本攜帶起來也方便。而且,經過手寫,速度放慢,有利於理解那些難記的東西,慢下來才能記住。

不想勾畫過多,就找出最基礎的概念畫出來。最基礎的概念就是:如果不知道這個概念,這本書,或者這一章,你就完全看不懂。這就是基礎概念。

2.有在用筆記類軟體,覺得OneNote很好很方便記錄,但我想知道的是怎樣記錄,記錄什麼?

當你不熟悉工具的時候,用這種不熟悉的工具會浪費你的精力,有這種精神,不如拿個本子一支筆,寫下來。

我聽說很多人用印象筆記。但我對這個工具很陌生,試著用了一下,發現,要搞明白怎麼用就得花費好多時間,所以時間緊急的時候,我根本就不用。如果你想用這個工具,最好在讀專業書籍之前,花時間專門研究它怎麼用。

研究到,你可以不用費精神尋找它的各種功能而可以熟練上手用為止。

3.思維導圖可能是很好的主意!但如果有不知道怎樣畫思維導圖的書籍時怎麼辦?

思維導圖是工具,是工具,是工具。你的目的是閱讀專業書籍,工具不會用,不好用就先不用。如果特別想學這個工具,就專門學習這個工具怎麼用。

4.中文翻譯的外國著作可能有些偏頗,但像我這樣英文並不不太好,看外文書籍速度又可能有些慢,不知能否給些建議?

專業書籍,大部分是有中文譯本的。你可以找權威出版社,權威翻譯者翻譯出來的書。一些專業基礎書,可以找那些一版再版的,口碑好的書。在豆瓣上看評分就可以。

比如,《經濟學原理》,口碑最好的就是曼昆的書,現在不知道出了幾版了,是經濟學基礎裡面的經典著作。當然,不是很容易讀懂,但讀懂了的話,經濟學基礎類的許多書,就容易看明白了。

我對比過國內的《經濟學原理》,曼昆的這本書,起碼說的是人話。而且,非常專業,非常基礎,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為什麼當初我讀《經濟學基礎》那麼費勁,因為它根本就講得很晦澀難懂啊。相對來說,最專業的,其實才是最容易理解的。

當然,如果外語好,看原著就不錯。不好的話,就看權威譯本。

以上,供你參考。


首先推薦用用大開本、無橫格的筆記本記筆記(理工類)。

第一遍:通讀,不要急著記筆記,而是要讀懂內容,理清知識脈絡。

第二遍:按理順的知識脈絡,每章以類似思維導圖的形式記下主要內容(不宜過細),然後在思維導圖下像寫注釋一樣記下一些小知識點。注意每章應留有一定空白,方便之後補充筆記。至此應該基本掌握全書內容。

第三遍及以後:重點讀有疑問的章節,隨時查資料,隨時補充筆記,不斷完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


專業書籍,要分類讀,理工科,文科的,考試專用書籍,還是日常參考書籍,是入門類書籍,還是精研類書籍,是隨手一翻還是靠他吃飯類型,這個首先要分清楚,題主也沒有說明背景材料


你怎麼方便舒服就怎麼來,別相信他們,他們不是看書,是拿書裝嗶.


你可以去買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看看


我都是大體看一遍,然後找兩三本書分章節抄要點。一遍之後就成為中級水平


用三色熒光筆做筆記,完了用思維導圖整理


推薦閱讀:

Parser Combinator 在語法解析的當中處於怎樣的位置?
基於中間代碼的優化中 循環的查找演算法有哪些呢 循環的優化方法又有哪些?
KLEE到底是靜態分析工具還是動態分析工具?
如何理解基於CFL-reachability的過程間分析?
C++越跑越慢的問題?

TAG:編程 | 計算機 | 編譯原理 | 讀書方法 | 讀書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