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01
1. 學習如投資,你會面臨風險和收益:可能學了沒有用,可能學了很有用。
2. 互聯網P2P信貸的騙局
3. 「不知道學那東西有什麼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決定不學的原因,同時,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決定去學的原因。
1. 什麼是風險,什麼是回報?
比如,美國股市近20年均收益7%。
這裡7%,就是回報,也叫收益期望值 (用概率去加權後的平均值)。
這裡的風險,就是可能連續5年都是-10%的負收益,但之後15年都是更大的增長,這種正負收益的波動,不確定性,就是風險。
注意,是要20年,才會有最後7%的年均收益,如果你只看頭五年,那麼股市的年均收益是-10%。
上圖是美國股市進20年的走勢圖,你是不是覺得現在股價是2009年的4倍多啊?
事實上,是1900 : 700, 3倍都不到。其實,你觀察下縱坐標,就會發現起始點並不是0,而是500,而且縱坐標每個刻度是不等距的。所以,圖表中一些小花招,就能誤導一般大眾的解讀,從而達到自己想呈現的效果。)
2 風險越大,回報越大
風險越大,回報越大,這也很符合我們的經驗常識。大部分投資產品也是這樣的。因為反過來,風險越大,回報越小的東西,沒人去選啊...
學習和投資的確很像,只不過學習除了花錢,還需要花費你的時間,精力,以及各種機會成本。很多時候,學的時候真的不知道學了有啥用,或者當時期待的用途,之後發現根本實現不了,這也就是學習的風險啊,你不確定它是否有用。
當有機會學習新技能的時候,人們常問:「學這東西有什麼用呢?」其實,在尚未學習之前,對提問者來說,答案只能是「不知道」。而「不知道學那東西有什麼用」,恰恰是一部分人決定不學的原因,同時,它也是另一部分人決定去學的原因。
——轉述自《把時間當做朋友》
上面說了,風險越大,回報越大。如果你非得等到,學一個東西,能很確定它有收益,或者回報立竿見影,這不就是低風險么?(很小的波動,沒有什麼不確定性)。那低風險,也常常意味著低回報,好比你把錢存銀行定期一樣,利息少的可憐。
3 P2P網貸的文字遊戲
如果你想獲得高收益,那就必須得承受更大的,虧損的可能性,比如股票。雖然可能頭幾年會虧損地比存銀行都不如,但20年後回頭看,年均回報率是遠高於銀行的。
題外話,一般你看到那些P2P網貸寫的,低風險,年收益10%,甚至15%, 20%,的理財產品,保本,這明顯不符合事實邏輯的啊。問題就出在保本上(常常暗示保本,銀行擔保),這裡的本金擔保,可不是像銀行存款那樣保本的,虧損的概率遠遠高於銀行還不出 。(因此,即使是餘額寶,存銀行,買國債,都有本金虧損的可能,只是概率太低到可能你有生之年都不會看見而已。)
你想想美國股市長期年均回報才7%,所以10%+的回報收益對應的風險,應該是類似於股市啊,怎麼可能保本?這還不是那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玩些文字遊戲,騙騙小白,利用大眾的貪婪心理。真的,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你啥事不幹,啥事不懂,收益都能跑贏大部分基金經理了,做夢呢。
類似的,同樣高風險高收益的學習,比如學習新事物,這些新東西可能過陣子就相聲匿跡了,學了沒用。但恰恰你要是學了一個能存活下來的,比如說微信公眾號剛出來的時候,剛入住的一些媒體人,讓他們在幾年後收益頗豐。
4 下期預告
金融學中的風險管理,有很多策略,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投資的。既然學習這麼像投資,下篇文章,會談談,如何用基本的風險管理策略,對我們的學習策略,有何指導意義。
---
本文首發公眾號,FreeGrit,它是一個關於效率習慣、英語、理性讀書的原創公眾號(ID: FreeGrit)。
推薦閱讀:
※李嘉誠為什麼拋售大陸資產?
※財富管理行業的原罪
※為什麼有的人越花錢越多?
※年底關乎錢袋的大事,收藏了!
※理財VS不理財,人生的差距究竟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