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死那個異見者!美國大選為何產生極化現象?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為什麼要互相傷害?
作者:政見觀察員 劉冬舒
美國大選已經落下帷幕,但這場精彩的政治大戲並未劇終。相反,可能才剛剛開始。
特朗普的當選如一記悶棍敲打在希拉里支持者的頭上,有人心灰意冷黯然神傷,有人淚流滿面哭暈在廁所,還有人心緒難平打砸搶燒……這樣的反應和場面,或許體現了美國社會近年來日趨極化(Polarization)的現象。
在大選結果出來前,無論是走近希拉里的擁躉還是特朗普的粉絲,你都能看到這些群體內部對所支持的候選人的強烈忠誠和對對手異乎尋常的鄙視。有趣的是,直到本文寫作時,也就是大選前兩天,雙方支持者仍在樂觀地相信己方必勝,也堅定地認為對手當選會毀掉美國。
這種持相似觀點的人的抱團現象不只存在於美國,在中國社會中一樣司空見慣。特別是在社交網路興起後,我們似乎越來越容易找到 「志同道合」 的戰友。然而,這種觀點相似者的抱團現象,也使我們愈加缺乏對不同觀點的接觸和了解。這種變化會對人們的政治觀念和政治參與產生怎樣的影響?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 Diana C. Mutz 教授在她 2006 年出版的題為《傾聽另一方》(Hearing the Other Sides)的著作中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入研究。她認為,接觸不同於自己的 「對方觀點」,對公民的政治觀念和參與有重要影響,但這種影響似乎利弊兼有。
從好的方面來說,接觸不同觀點可以使一個人對自身和對方觀點的合理性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是由於人們在和不同觀點對話的過程中,必須不斷思考對方觀點並為己方立場辯護。而這種深刻的理解會使人們對不同觀點更加包容。問卷調查數據和實驗結果證實了研究者的這一結論,這也與人們的生活經驗相吻合。
同時研究者指出了與持不同觀點者接觸可能產生的問題。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不同觀點後,人們參與政治的意願也會增強。這是因為在不同觀點的交流中,人們一方面會更加懷疑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會更在乎人際關係的和諧。這意味著在強烈的政見分歧下,人們通常選擇不再表露自己的立場,以免破壞與他人的良好關係。畢竟,很少有人會願意為政治話題毀掉美好的情誼。
無論如何,這種傾向於 「自己人」 交流的現象對人們的政治參與和態度產生了巨大影響。研究者基於一項調查發現,美國人幾乎是世界上最不願意和政治觀點不同的人交流的人群,他們尤其不願意通過教堂、社區和其他社會組織來談論政治,這與帕特南關於社會資本的理論似乎背道而馳。也許正是美國人的這種特性,導致本次大選中兩派粉絲對對方異乎尋常的 「仇恨」 和攻擊。
某種程度而言,這正是美國政治的現狀。亞利桑那大學的學者 Samara Klar 的研究顯示,處於同質化程度較高的群體中的人,對待社會問題更容易從黨派角度出發,也更容易接受自己黨派的政策。然而,這樣的人對對方黨派的政策卻很難有效接收。回想共和黨對奧巴馬醫改的憤怒以及民主黨對減稅的不滿,這個理論似乎準確描述了當下的美國社會。
而關於抱團現象的研究也許能給中國帶來一些啟示。雖然中美政治國情並不相同,但觀點抱團的現象似乎並不少見。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公共討論空間。在公共討論中該如何對待不同觀點,值得每一參與其中的公民進行更多思考。
參考文獻
Mutz, D. C. (2006). Hearing the other side: Deliberative versu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lar, S. (2014). Partisanship in a social sett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8(3), 687-704.
推薦閱讀:
※1967年2月,越南停火斡旋失敗幕後的故事——倫敦、莫斯科無法完成的任務
※你都見過什麼樣的政治盲?
※不愛家,就該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