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鑒定特徵
在珠寶市場上,尤其是在翡翠的批發市場上,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仿冒翡翠的玉石,必須加以識別。艾力克當初剛入行時,在原料市場和天光墟遇到不少,這些仿冒品(BC料、假翡翠)在外觀上與翡翠很相似,不仔細對比很難發現其中貓膩,有的原料甚至很逼真,連十多年經驗的行家都被矇騙。
當時純小白,理論知識少,眼見為實,然而眼睛有時會騙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方法,通過仔細觀察,才可以找到與翡翠不同的鑒別特徵,一般地說鑒別不是特別困難。如果藉助一些工具(放大鏡,濾色鏡等),對這些仿冒品的鑒別就會更加地準確。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翡翠的鑒定特徵。
1.翠性
翠性,行話叫蒼蠅翅,是由於組成翡翠的硬玉或其它輝石礦物的晶體具有兩組完全的解理而造成的。當翡翠在外力作用(如切開)下破裂時, 破裂面上及鄰近的晶粒在強烈的機械應力下沿解理破裂形成解理面。由於解理面平整光滑能夠對光線產生鏡面反射,在光照下可看到眾多閃閃發光的小面,如同蒼蠅翅。通過這種閃光面的大小和形態,可以了解組成翡翠的硬玉顆粒的大小和形態特徵,並且翠性是翡翠獨有的特徵,藉此可與其它相似玉石和仿冒品區別。
在翡翠鋸開的或未拋光的表面上,翠性非常明顯,當組成翡翠的硬玉顆粒大時,閃光面也大,顆粒小時,閃光面也小,根據大小和形態,翠性被分成 3 種類型:
雪片:片狀的較為明顯的閃光面,通常由粗粒、短柱狀硬玉顆粒造成。
表面上,雪片狀的解理面當拋光不徹底時,可形成帶有許多小凹坑,與周圍邊界清楚,並在某一方向上仍可見到一致反光的略為下凹的表面,如果進一步拋光就會形成橘皮狀的表面。
翡翠的拋光表面上常常像桔皮似的起伏不平,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組成翡翠的硬玉晶體的性質和結構,在翡翠中硬玉顆粒的排列方向不一致(即使有一定的方向性,也不會一一平行),導致在表面上出露的硬玉顆粒的方向不一致,比如有的是柱面平行表面,有的斜交,有的垂直。
十有九豆,所謂的「豆」是指組成翡翠的晶粒之間的界線,當晶粒的邊界明顯時就出現「豆」的現象。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晶粒之間鑲嵌不緊密,邊界平直,顆粒粗大的結構類型。豆狀特徵多出現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
4.翡翠的光澤
光澤是表面反光產生的現象。寶石的光澤受到表面拋光程度、 寶石的折射率大小和表層結構特點的影響。
質地粗疏的翡翠,由於粒間間隙的影響、桔皮效應的影響,光澤較弱,呈亞玻璃光澤到油脂光澤。
有些經過酸洗充填或酸洗的翡翠(BC貨),拋光工藝應用不當, 表面的桔皮效應和微隙發育,會出現比油脂光澤更弱的蠟狀光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