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深造&境外工作 我們為什麼選擇香港?

應朋友們要求,做一個有關香港留學和就業的文章,多圖,認真看完的話,一篇就能讓你明白香港留學的優勢和前景。

歡迎轉載,讓更多人看到。覺得有幫助請點個贊,每次寫文章關注都比贊多不少..

本文主要講了三件事:香港留學較之國內外的優勢,在香港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在港就業。

註:知乎Live已開通:留學香港前,知道這些才有底

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以下是正文:

Part.1

先從教育說起,對比起國內,香港具有的教育優勢大約有以下四點。

1. 申請較易→大學排名優勢。

根據最新的QS 2016-2017排名(部分截取如下):

香港大學位列世界第27名,香港科技大學位列世界第36名,香港中文大學位列世界第44名,香港城市大學位列世界第55名,香港理工大學位列世界第111名,香港浸會大學位列世界第278名。作為對比,清華大學世界排名是24名,北京大學位列39名,復旦大學世界排名43名,上海交大是61名。除開這四所之外,前一百名沒有國內大學了,順帶附上全國知名學校的QS同期排名:中科大104名,浙大110名,南大115名,北京師範大學257名,武漢大學已經到了275名,而我的母校中山大學竟然是...296名。

這個排名可以看出香港前四所學校,港大中大科大城大,在國內基本相當於清北復交水平。即使是許多人認為不夠好的香港理工大學,大約相當於國內的浙大or中科大水平;香港浸會大學也大約相當於中山大學。當然,這個排名是根據大學的綜合實力,不夠具體,具體的專業排名沒有涵蓋,但是QS Ranking作為世界上最具權威的排名之一,可信度還是毋庸置疑的。

介紹這個排名其實也是為了進一步解釋申請難度的問題。同樣條件的一位普通211學生,均分85,在國內保研考研到中大武大的概率已經十分悲觀,更不用說清北復交。相比起來,申請來港讀研深造,選擇城大和理工,所要求的條件並不苛刻,申請成功率也是十分樂觀的,港中科三所名校雖然錄取率偏低,但還是遠比國內考研上清北復交要簡單。所以,我所說的排名優勢是指,申請人同等條件下,選擇來香港會更容易被錄取至排名靠前的學校。

學校排名優勢帶來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眼界和層次,因為相比於個人能力,層次的提升更加困難。而學校的校友資源和教育平台,恰恰提供了人生中為數不多的可以使得眼界和層次晉陞的機會。學校名氣大帶來的效應是連鎖的。優質的教師資源,也許相比起清北並無太大優勢,但是講座,交流,實習,這三方面的資源優勢是國內任何一所大學都無法比擬的

各種優質的講座,既有美國前國務卿和諾獎獲得者的演說,又有著名導演、歌手等知名社會人物的演說,涵蓋面之廣,演講水平之高,實屬罕見,幾乎每天都有一兩場優質的講座,座無虛席,實不誇張。名企實習機會多。香港沒有像國內那麼浩大的一年一度校招,但是幾乎每天,學校里都有各種企業的career talk,他們歡迎資格達標的年輕人前去應聘、實習。途經公開,管理透明,機會均等,這些都是香港完善的制度能提供的優勢。

而這些參加講座和實習的機會,也是開拓視野、提升層次的機會。還有剛剛提到的校友資源,就讀時期的同學、朋友,以及已經畢業的前輩校友,都是未來工作、創業的良好助力。而這裡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香港只是一座城,但卻具有這麼多頂尖高校。因此,人才和資源的密度幾乎是不可想像的高,所以校友資源和人脈資源才因此可以發揮最大價值,而如果在國內,人脈資源太過分散反而不好利用。

2. 香港的西式教育模式。

關於這一點,想要解釋的是,我並沒有要評判中式和西式孰優孰劣,只是想強調,能有機會接受另一種教育模式得培養,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知乎上的各位朋友肯定比我更明白這個道理:人的自制力真的有限。高中的環境促使每個人都在努力,可是上了大學之後就完全不一樣,因為你若是沒有學習的動力,就會懶散到你自己都不敢相信。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有過類似的經歷:不管上大學之前,甚至是每學期開學之前,發過多少誓,做過多少計劃,我這一學期要達成多少目標,最後能實現的著實寥寥。若一開始不搞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獲得學習的動力,在大學裡,是很容易迷失的。畢竟生活嘛,誰不想輕鬆一點,作業抄了就抄了,期末複習了一樣能過,這種心理在大學是普遍存在的。而到了研究生,如果繼續重複這樣的生活,只不過相當於又讀了一年大五,大六,對個人的提升毫無意義。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講,身邊同學的學習氛圍太重要。大學和研究生說到底還是學字為先。即使在很好的大學,也有不少男生宿舍天天開黑搞起,不少女生宿舍天天煲劇追番逛淘寶,大四畢業投簡歷了兩眼一黑。不客氣的說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大學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帶來的結果是很多學生把自由過成了散漫。相比之下,香港的高校學期短,一般13周課程結束,十五周學期結束。這帶來的變化十分明顯,香港高校把幾乎同等的學習內容壓縮到?的課時里,實際上學習壓力大了很多,變成了典型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課上課下功夫都要做足,可以很大的提升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而這些也是我在這裡接受過教育之後,最深有體會的一點。而且香港高校一般使用test制度。短短三個月時間裡兩個test一次期末考,從開學第三周第四周開始考試,一直考到期末,是香港各大學的現實。可以說香港緊湊的學期制度對大多數人來說提供了相對更好的學習氛圍,這一點毋庸置疑。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中文系..香港是全英文授課包括考試,這對英語水平是很大的提高,英語對日後的工作幫助有多大,相信許多過來人比我清楚得多,我就不做贅述了。

3. 硬體設施的巨大優勢。

是的,這也是香港相比目前國內最顯著的優勢之一。

我以前發過一條微博:

我們總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在學習這件事上。卻往往忽略了客觀因素其實才是激發主觀能動性的先決條件。當我真正見識過優質的教育資源,才開始後悔為什麼當初不好好學習。當我真正見識過優秀的人的生活之後,才想要為自己奮鬥。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未來的模樣,而我也挺喜歡那個模樣。

香港高校的硬體真心比國內完善太多。做科研的儀器、設備大多數數都比國內齊全、先進,而且使用起來沒那麼多限制,比如化學學科的NMR,物理和計算類的超級計算機等等。最大的亮點當屬圖書館。館藏豐富,包括各種學術期刊的版權,可以說,幾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找不到。包括提供24h自習室,永遠都有熱水和電源。而且安保條件真的好,校園裡不會丟東西。其他硬體設施真的不多說了,上幾張T圖書館的照片大家感受一下:

中文大學:

科技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總之,香港提供的良好硬體設施,其根本目的在於最大程度的方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得我們不用花費過多時間去做一些本可由機器解決的事情。

4. 時間成本。

前面講的幾點都很重要,但我想說,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時間成本。

香港研究生分為授課型(MSc MA等等)以及研究型(M.phil)這兩種。這二者的區別是,M.phil有工資(14000HKD),主要工作是做實驗,有少量課程要求,而授課型只用上課修學分達到畢業要求就行。但是兩者申請難度有顯著區別,M.phil難度基本相當於Ph.D。前面的討論未註明情況下指的均是MSc。

其中授課型(MSc等等)絕大多數為一年制,每年九月入學,次年五月中旬畢業。耗時較短,對於已經工作或者準備早點開始工作的朋友來說,是極佳的選擇。而研究型(M.phil)是兩年畢業,也不算很耗時。相比之下,國內授課型往往是兩年,研究型三年(這個不太確定..歡迎指正)。這省下來的一年時間給了我們更大的選擇餘地,也讓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有了快人一步的巨大優勢。

這裡我解釋一下,有不少人覺得現在這種授課型學位的含金量低,一年就畢業,是不是畢業了不頂用。我只想說,當真的動動腦子思考過後就不會再有這種簡單的想法。理由很簡單,現在不是你的學位不值錢了,是所有的學位都不值錢了。學歷的通貨膨脹是市場化需求的必然結果。所以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應對措施就只能是盡量獲取更高的學位,什麼意思呢,當本科生太多了,那就讀碩士,或許在未來碩士太多了,那就讀博士。要明白的是,1和0的區別遠遠比1000和100的區別要大。有還是沒有,one or nothing,這很重要。想明白了這一點,你就只用考慮如何比別人更快、用更少的資源獲取到相同的學歷這一個問題了。

前面是和國內讀研做了一個對比,接下來再和國外留學做一個簡單對比,這裡就主要按照地區對比了。

a. 新加坡。性價比來看,新加坡是香港最有力的競爭者,因為這二者極其類似,都是授課型一年制,研究型兩年制。新加坡國立和南洋理工的QS排名分別是全球第12位和13位,可以說相當相當厲害。但是對應的,新加坡只有這兩所學校,所以專業少、申請難度很大,而且費用高。新加坡讀研的費用一般是香港的1.5倍。(關於費用會在第二部分再做介紹,這裡有個概念就好。)

b. 歐洲,主要是英國。香港的教育體系其實和英國是一脈相承,而且好學校也很多,申請也不用GRE,所以優勢不是太明顯。去歐洲的主要問題——貴,英國留學費用大概是香港的2.5倍。而且英國畢業時間很詭異,一般是每年九月中入學,次年九月中畢業,完整的一年。回國之後找工作,時間略尷尬。但不考慮錢的因素,去英國讀書應該體驗不錯。理工科要慎重,理工科去英國之後學習壓力偏大。

c. 美帝加拿大。美帝和楓葉國名校確實多,但我就提一點,GRE,導致申請周期很長,難度也很大,英語不好的至少準備三個月時間。而香港只用提供IELTS或者TOEFL。而且美帝一般快的話需要1.5年,慢的話兩年畢業,費用的話大約是香港的2倍。選擇去美國大多是因為美國夢,見識一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是什麼樣子。但是考慮到去美帝各項成本都很高,所以讀研性價比相對不太高,但是讀博性價比就很高,因為學術環境還是老美最好。

d. 澳洲紐西蘭。一是好學校少,二是時間成本高,好處是留學澳洲移民方便,而且環境很不錯。費用的話大約是香港的1.5-2倍。(感謝評論區 @bone的指正)

還有以下三條,比較接地氣的壓倒性優勢,不是針對哪個國家和地區:

1. 簽證。香港畢業生在畢業之後可以有一年的無條件IANG簽證,意思就是說可以沒有無條件的在香港多居留一年,這對於想要留港的朋友們來說是極其巨大的好處。說到提供簽證,香港真不是針對誰。

2. 離家近。講真,朋友們,這難道不是最爽嗎?廣東的孩子周末還能回家,爸媽來玩,或者參加畢業典禮也很方便。每年往返機票就能省下一台iPhone,一國兩制,偉大設想,十分利民,不多贅述。

3. 吃得好。遍地米其林,不多說,送大家一首詩順便打個廣告:

歐美留學好,土豆吃到飽。

不如來香港,我們幫你搞。

那第一部分就差不多討論這麼多,以後隨時補充。

Part.2

這一部分講講很多朋友關心的香港的生活問題。

費用。學費生活費等。港幣:人民幣 = 0.88,港幣還會漲,大家計算的時候港幣打個九折就行。

1. 學費。授課制學費大約是12w-15w RMB,商科的話費用會高一些,一般在18w-25w RMB,極個別專業超過30w,MBA不在討論範圍內。然後研究型,由於是政府贊助,學費其實很便宜,每年大概是四萬RMB,因為研究型學生有工資,所以學費直接從工資里扣除,實際到手工資大約是每個月10000HKD。

2. 生活費。

a. 房租:香港要自己租房,沒有宿舍住(極少)。租房一般是合租為主,看每個人的要求,一般最便宜的可以低至3000HKD/month,條件好一些的也不超過7000HKD/month。土豪的話一個人租一套大約18000HKD/month。具體是月付還是年付, 都可以和中介談和房東談。

b. 伙食費:飯堂超便宜,早餐平均15HKD,午餐晚餐平均30HKD。如果三餐都是飯堂解決的話一般一天不超過100HKD。自己在家做飯的話,還會比這個便宜一點點,但也只是一點點。出去吃飯的話,一般茶餐廳都是40-60HKD一餐飯,改善伙食吃自助、烤肉、日料等等,大約200HKD一頓。所以整體算下來,只要不是吃的太豪華,一個月伙食費一般是3000-5000HKD,吃的話大家差異不會特別大,應該沒有房租差別大。

c. 雜費:交通費,電話費,水電煤氣費,網費等。

交通費的話還是比較高,要坐地鐵上學的話每個月大約300HKD,電話費每月100HKD,水電煤網這些股定開支,一個月250HKD左右。

整個費用算下來,授課類大約是20-25w RMB一年,商科類30-35w RMB一年。研究型的話,工資基本上夠cover學費加生活費加房租,可以保證在香港的生活了,但是再想有其他大的開支(比如旅遊),可能就比較勉強了。喜歡買買買的朋友,自己再算一筆就好..

整體環境。

這個就只能大概說一說,香港的整體環境其實很好,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沒有網傳的那麼不堪。

首先香港居民的整體素質還是相當不錯的,不文明現象很少,加之配套設施和獎懲體系都完善,所以在香港生活其實很不錯。但是不管在什麼地方,因為傻逼的存在,我們總會有被歧視的時候,也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但是講真,我在香港這些年,我本人一次都沒有遇到過,同學和朋友也很少聽說有這些不幸遭遇。因為香港人反感的其實不是大陸學生,而是大陸遊客、購物團、還有借政策漏洞來港生孩子拿永居的那部分人。人群整體對待學生還是相當包容友好的。而且各種優惠也基本包括大陸學生,小至茶餐廳學生折扣、迪士尼門票打折,大至購買蘋果學生機等等。

然後是香港本身的一些衣食住行特色。

香港自然風光和景點也不算少。西貢、長洲島、太平山頂、維多利亞港等等都值得一去,也有好多大陸比較難體驗到的項目,比如滑翔翼,麥理浩徑徒步等等。而且香港空氣很好,植被覆蓋率也非常高,是一個適宜居住的好地方,但是夏天太長可能是一個問題。然後香港擁有全球157個多家和地區的免簽或落地簽資格,對於喜歡旅行的朋友們來說相當便利。

附上維多利亞港星光大道夜景一張:

除此之外,香港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各種文化產物也相對豐富。演唱會、音樂會會有國內外的大師;』美食方面幾乎各地美食都有,米其林一星二星餐廳價格也比較親民,課餘時間想要嘗嘗香港美食,一年時間,其實還不一定夠用....紅磡、元朗、西貢等地方,也都有一些口碑頗為不錯的小吃,值得一試。圖為香港蟹宴。

然後是購物,基本上香港除了飲食和衣服,其餘各種商品都比國內便宜。電子產品、奢侈品、化妝品,都有比較明顯的價格優勢。蔬菜貴是因為純靠進口成本高,衣服貴主要是指izzue,Levis這之類的牌子,因為折扣比較少,鞋子的話還是相對便宜。但是所有涉及人工的服務都很貴,因為香港人工成本很高,所以維修、外賣、搬家等等服務價格就會很高。

最後是生活節奏,香港生活壓力大一些,節奏就相對較快。所以這裡的特點就是學習工作的時候需要就全情投入,放鬆娛樂的時候也特別high。

以上是一個大概的香港生活情況的介紹,大家有什麼疑問就留言,可以隨後再補充一些。

Part.3

說到工作問題,這個是和留學一脈相承的,因為畢業之後可以拿到未來一年的香港IANG簽證,所以留學是前提。沒有簽證在手想在香港找工作幾乎不可能,除非是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個人條件。所以可以認為來港留學是接下來在香港發展的敲門磚。

首先說一下整體的就業趨勢,在香港,擁有master degree的人口不足香港總人口的 1%,所以Master畢業,想找工作其實是不難的。但香港是國際商業、貿易及金融樞杻,服務業主導程度極高,佔GDP的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四大傳統產業。香港幾乎沒有製造業和知名互聯網企業,所以理工科畢業想找到本職工作比較困難,商科和人文學科幾乎可以無縫銜接。香港的人均收入大約是14000HKD/month,而香港研究生畢業生,主要包括製藥、生物、傳媒、廣告以及四大還有其他一些科技公司,起薪多在14000-16000HKD之間,算是略略高出香港人均收入。投行,證券,金融,房地產等行業的起薪較高。但是發展最好的大多還是在香港做銷售,保險行業居多。

其次呢,因為各行各業太駁雜,而且我也確實不太可能逐個了解,所以接下來我就著重介紹一下大家比較關心的,在香港如何找工作的問題。這裡有一句話先送給大家:提早準備,學好粵語。

前面提到了,香港沒有年度校招這種活動,但是招聘會卻是全年都在進行的。從學期開始到結束,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企業來學校進行宣講,而且企業實力一般比較強,不乏各種五百強。郵箱里每天都會收到有關career planning的郵件,下圖是我在郵箱做關鍵詞「career talk」搜索:

可以看到,除了周末,每天都有數封郵件邀請我去參加各種宣講活動或者consulting,而且每封郵件里講的可不止是一個公司,然後我截取最近一封的郵件內容:

這只是其中4個宣講活動,整個郵件一共介紹了17個活動,大家可以想像,工作的機會還是很多的。為什麼說要提早準備呢,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往往是第二學期才考慮找工作,那個時候許多公司的宣講已經錯過了,並且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找到好崗位的可能就降低了。

學校宣講會,通常是最高效的渠道,基本結束後就可以收到面試邀請。而且香港企業秉承的理念可能和國內略有不同,香港的大多數公司是願意好好培訓新入職員工的,培訓工作相當到位,他們是覺得公司培育了你,你才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其實面試不會像國內那麼苛刻,更不會出現四面五面這樣的情況(因為面試官的人工成本也很高)。很多時候面試一次或兩次之後會收到實習邀請(無工資,時間不長),而往往決定最後能否拿到這個offer的通常是實習,當然,如果能力卓群,在面試的時候就直接發offer了那就另當別論。

前面提到了,香港大多數企業是通過培訓培養合適的員工,而不是通過面試去選拔合適的員工。所以其實不太用擔心專業不對口這之類的問題,只要不是學歷史的非要去搞製藥,相信在大類符合的情況下,只要在面試和實習中,表現出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熱情,基本用人單位都會仔細考慮你,畢竟你是香港1%具有碩士學位的勞動力。所以在這時候,粵語就顯得很重要。香港人溝通交流還是粵語為主,就算公司內可能用普通話和英文,但是公司間交流也絕對還是粵語居多(書面交流為英語和繁體中文)。會粵語,都不用講的太好,只要能交流,這已經是非常亮眼的加分項了。雖然很多應聘要求上沒有寫粵語,但是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然後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部分朋友找工作不是通過宣講會的方式,是通過校友會和同鄉會。比如中山大學香港校友就有幾千人,山東同鄉會、東北同鄉會等等,這些資源往往也能夠提供很多的就業機會,要看大家如何利用了。而且校友和同鄉也比較容易親近,講道理是更容易找到工作機會的。

所以,真的有心在香港找工作留下來的朋友,盡量從一入學安定下來之後就著手準備,學好粵語。儘早找到實習機會,實習如果穩了多半都能拿到這個offer。然後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找不到工作就去友邦、保誠、安盛,這三家企業都是世界五百強,並且一定會給你一份工作的..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這篇文章的部分觀點,有些是從我之前幾個回答中引用而來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隨後閱讀以下原答案,作為補充。

中山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二者相互比較,它們的優勢與劣勢在哪裡? - Mushroobby 的回答 - 知乎

你的 Gap Year 經歷是怎樣的?有哪些心得分享?-Mushroobby 的回答

歡迎轉載,有關香港留學的一切問題,也歡迎諮詢和討論。公眾號:申申學子。

以上,祝好。


推薦閱讀:

都是暴雨天 憑啥你的飛機降落 我的飛機返航?
星球 · 探索 | 成為歷史的「黑暗城市」
假如毛去了海峽那邊,蔣在本土,歷史將如何演繹?

TAG:大学 | 香港 | 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