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何會被很多人認為是賣國賊?

筆者昨天與朋友玩狼人殺,因看了馬東最近的節目《飯局的誘惑》。玩時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基本上很容易先入為主,只要旁邊第一個人講了一番話,第二個人再講,她們總是信先講的那個。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講話越有邏輯,越長篇的人,往往聽的人會因為邏輯力跟不上而直接放棄思考那人講的話是否合理,而更傾向信短的,口號式的喊話

-------------------------------------------------

這其實就是中國大多數人的特徵:先入為主,不經思考

好比說,目前我們所處的年代,大眾最喜歡罵的就是與日本有關的東西,2012年那會隨便一些言論煽動一下,就可能使整個城市相當一部分人跑出來遊行,還把開著日本車的無辜小夫妻,無視他們的苦苦哀求,一錘砸成半身不遂。

這還已經是城市——一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區域了,要是在農村煽動起來,恰好這時有兩個倒霉的日本遊客路過,村民們是不是得把他們吊起來燒死?

這跟100多年前的國民素質相比,基本是毫無進步的。

李鴻章的時代,普通百姓最喜歡罵的不是日本,而是罵你列強的走狗。只要你想坐下來和洋人談判,老百姓就覺得在「簽賣國條約」,又或者盲目排斥西方一切,只要你想花錢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或者思想、體制等等,通通阻力很大。

---------------------------------------------------

李鴻章之所以有這麼多誤國,賣國的稱號,全都是是上述的這種中國愚人豬隊友拖累的啊。其中最大的豬隊友就是慈禧,你想不跟她當隊友都不行,因為她是李鴻章頂頭上司。

好比義和團運動,起因就是一群神棍謊稱自己刀槍不入,能頂洋人子彈,然後就搞起了一個邪教組織,越搞越大,最後成了「百萬拳民」,他們的信仰就是要把洋人的一切牛鬼蛇神掃出中國去(包括像鐵路,教堂,外國駐華領事館等等)

拳民們就在全國各地經常干「衝進教堂把洋人一股腦全殺死」這樣的「愛國行為」。慈禧老太后也是近些年被洋人欺負得夠,一直想找機會打回去。她看到這幫拳民貌似挺猛,就定性他們為「愛國組織」,讓他們放手去干。

這心態就跟小學生打架似的,明明看到對面高年級學生比你個頭壯很多,原本他只是打你一拳,搶你5塊錢,結果你在轉身要走的時候奮起踹了他一下屁股,結果反過來再被暴打10拳+搶走整個錢包。

慈禧就如同小學生一樣喊出了「跟所有列強宣戰」的詔書。想想希特勒那麼強大,也只敢一個一個打,慈禧「向全世界宣戰」的創舉,真是歷史一大笑話。史稱「庚子事變」。

一向顧全大局委曲求全的李鴻章,這次也覺得周旋不下去了,此詔書發出去就是要亡國啊。於是他只好用了個很委婉的方式抗旨——回電報說「此亂命也,粵不奉召」。

李大人這麼會玩,各省也領悟過來了,紛紛用同一借口拒絕慈禧的抽風,南方各省還抱團取暖,搞了個「東南互保」,內容就是我們南方的省份起碼是理智的,第1保護外國人在中國的私有財產,不會莫名其妙就被暴民打砸搶了;第2是限制一個洋人的活動範圍(租界),範圍里由中方出部隊來保護。

這些今天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措施,就被當時的國民(尤其是北方的國民,因為義和團在北方聲勢浩大,洋人在北方出門可能頭都被砍了,更別說保護財產)罵成賣國賊。

然後再被後人簡而化之,就成了「李鴻章是賣國賊」了。

再後來,慈禧這小學生被八國聯軍這群中學生一直打到抱頭鼠竄到了西安,然後就喊出了那句著名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時候誰能收拾爛攤子啊?就又只能勞煩李鴻章了。

李鴻章在談判桌上為了壓壓洋人的價,數次吐血,談完後還得承受國人的謾罵(因為當時民智還沒完全開,大家不會覺得皇權有錯,那就只能大臣背鍋了),還不得不在人生的最後時刻,做了一件遺臭萬年的事——在《辛丑條約》上代表簽字。

簽約後不久的李鴻章即心力交瘁,離開人間了。

------------------------------------

有人或許會說,既然李鴻章這麼有能力,為啥他不站起來推翻慈禧呢?說這些話的人還是小學生見識。

看歷史,最愚蠢的習慣就是簡單去評判一個人的好壞,或者因為單單一兩件事去判斷那個人的好壞。「李鴻章簽了辛丑條約=他是賣國賊」這樣的單細胞推理,其實是絕大多數人的思考方式,你很難改變。

我們來設身處地為李鴻章想想吧,他在「清朝」這個公司里摸爬打滾幾十年,做到了漢人里的最高職位,漢人里唯一賞三眼花翎的人,經歷過太平天國,捻軍,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義和團等等劫難,還能撐起局面,已經是多麼不容易。

他工作了一生的公司就好比一個夕陽行業,眼看著四周的新興行業不斷衝擊著,你要一個6,70歲馬上要走的人此時出來,放棄幾十年的行當,加入新行業,可能嗎?就好比讓一個開輪船開了一輩子的去學IT,從頭做起,他做得到嗎?

他能做到鼓勵年輕人去做新行業,哪怕這個新行業跟自己對著干(革命黨),已經是很開明了。

黃興曾求見過李鴻章,開門第一句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幫我們趕走清廷,恢復漢人江山?」李鴻章沉默良久,回答「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吧」。

此時黃興25歲,李鴻章77歲。你就能明白為何黃這樣熱血方剛了吧。很多2B看歷史,完全忽視掉這些年齡、時代背景等等因素,直接比較兩個人,就得出結論黃興、孫中山等人思想進步,李鴻章思想落後,你說是不是傻。

李鴻章對自己作為嘗作出以下的總結:「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間凈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這就是他一輩子乾的事情,支撐著一個將傾大廈半個世紀。

----------------------------------------------------

在中國,從來都是喊「愛國」最政治正確。有些名為愛國,實為耽誤大事的「愛國賊」,也是近年來人們逐漸開竅意識到。100多年前的清末,只要誰喊愛國喊得響,得到的聲援肯定最大,實際他是不是阻礙中國進步,就沒人會去思考了。

例如當時喊愛國最凶的兩種人,一種康有為等維新黨,另一種翁同龢等老頑固,全都覺得自己在愛國,事實呢?段位比李鴻章差太多了。

李在遺囑里寫過一番話:世界發展至今日,一國已經不可能關閉國門安然生存。大清如果打開國門參與貿易的來往,不但可以富強自己,又由於貿易是雙邊的,等於也約制了別人,這樣的制約甚至強過武力,能使整個世界「胥聚於中國」。

哇靠,多麼有遠見的高手啊,竟然道出了100年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如今為什麼不會再有世界大戰?正是因為各國已經通過經濟、金融等手段互相競爭和搶奪,誰玩金融玩得好,就能搶別的國家的資源,還需要真刀真槍殺人來搶么?不需要了。

美國會朝中國扔一個原子彈么?那這麼多在中國開廠的美國商人們首先就抗議美國政府了;中國會朝美國扔一個原子彈么?那麼幾萬億的美元債券就打水漂了。

美國之所以能成世界最強,就是做到了使全世界人才「胥聚於美國」,中國到現在離這點還很遙遠。但至少,已經做到了參與到世界的貿易PK台上,與世界各國爭雄。而做到這一點時,已經距離李鴻章說話後過去了8,90年,由一個叫鄧小平的人來實現了。

更新:

點評一些留言。

這位哥,我文中剛批評完不要小學生粗暴式線性思維,馬上就跳出來當反面教材。不用我多說什麼,樓下已經有人很好地反駁了你。

還有這種牛人,是覺得中美髮動全面大戰,我們就能把那3萬億債券搶回來?你是活在100年前么?如今的財富早已不存在實體,全在賬面上,你以為還是佔下城池然後搶金銀珠寶的時代?

又有人說甲午戰爭撤退,和不支持出兵新疆是大黑點,看我怎麼洗什麼的。

首先說一句,個人十分反感目前網路流行的什麼「黑、洗白、洗地」這種辭彙,黑和洗白明星倒也算了,沒準人家是收了錢辦事,我洗白一個100多年前的人,李鴻章是會給我付錢怎麼滴?整天把這種辭彙掛嘴邊的,首先已經說明你所處的level低了。

討論歷史,無論你認為一個歷史人物是91開也好,37開也好,雙方可以各舉例子,同場辯論。硬把之說成「粉、黑」,首先就已經low到掉渣,大人們在爭論李鴻章是37開還是73開,一幫小孩子在旁邊誤以為我們在討論是「好人」還是「壞人」。

然後就是正面回答甲午和新疆的事,下面這回復已經一針見血講完了

我擴展補充一下。甲午海戰是雙方排兵布陣正兒八經對打的,14艘對12艘。結果技不如人一下沉了5艘,然後李明白過來,我軍海上實力還遠不如對方,加上現在折損3分之1,更應該依託沿海的炮台來進行防禦,而不是主動出擊。所以他要退。

用一個你們小孩子聽得懂的例子好了:好比你玩魔獸,野外碰上敵人打遭遇戰,你死了一半兵,這時候你是不是想撤到基地藉助箭塔和民兵還有地形來防守?

李鴻章做了正常人都會做的選擇,打不過就撤,這就成了賣國了?難道下令剩下的殘兵衝鋒才是愛國?真是典型的愛國賊嘴臉。

------------------

再說新疆,歷朝歷代都是國家強盛才出兵鞏固藩屬區域(例如漢武,康熙),國力不行的時候你還奢談什麼萬邦來朝啊?能守住自己的一隅就不錯了(如南宋)。也有反面教材,就是誤以為自己很強盛,出兵打番邦少數民族結果大石頭砸自己腳的,如隋煬帝。

中國從來就分分合合,暫時番邦丟了,不代表以後不能搶回來。晚清這麼弱的國力,還出兵新疆,李鴻章不是傻子,萬一重蹈隋煬帝覆轍,打個藩屬國結果打出連鎖反應最終朝代滅亡呢?

當然這時候就有一幫愛國大臣跳出來說「新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豁出命去也要收復」,但是豁出去的是別人的命,他們依舊只會在朝堂上動動嘴皮。

這些愛國大臣估計轉世投胎,就成了現在這些覺得李鴻章不收復新疆,甲午打輸就=賣國的少年們。

推薦閱讀:

聖人還是暴君?這四件事或將顛覆康熙形象
滿洲八旗入主中原的秘密武器—楯車
辛亥年,清廷還有機會反敗為勝,最終反擊成功嗎?
清朝皇帝和官員都在不同場合佩戴朝珠,都有什麼要求?

TAG:历史 | 李鸿章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