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環境對科學家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嗎?

科學大家往往能突破環境限制,方式大多為直接去國外接受一流的教育。科研是以創造性工作為主的職業,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社會平均生活水平不高,科研即淪為邊緣產業。


跑題了,寫三個數學天才的悲傷故事,中國可以參考借鑒一下:

窮死。阿貝爾,挪威數學家,家境貧寒,而那時又沒有科學基金,潦倒病死。而在病死後幾天,大學聘書到了。

斗死。伽羅瓦,深處法國大革命時代,激進的民族主義者,後來與好朋友槍戰而死。根據伽羅瓦留下的信披露,那個女人是碧池,不值得耗費時間精力,但朋友因為他的某些話要求槍戰決鬥,無法挽回。(伽羅瓦心直口快,曾經罵泊松弱智,其激進程度可見一般)

戰死。泰希米勒,德國數學天才,法國數學大師迪厄多內認為其天才直追伽羅瓦。泰希米勒是狂熱的納粹分子,不去搞數學轉而去了蘇德戰場並最終留在那裡。


哈哈,突然想起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裡面的一段話

「...科學和人類其他事業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平等的事業。真正的科學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傳統里沒有平等:從打孔孟到如今,講的全是尊卑有序。上面說了,拿煤球爐子可以鍊鋼,你敢說要做實驗驗證嗎?你不敢。煉出牛屎一樣的東西,也得閉著眼說是好鋼。在這種框架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學。 」


看完描述,感覺題主舉的僅僅是特徵值,不是一般性規律。淺談下我對這個事的認識吧。

其實,不僅是過去,現在也在受限。只是察覺的人不多而已。

科學研究,求的是客觀、真實、理性,不會容許一絲一毫的差錯。這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話真的很重要,但我太懶,不說三遍了。。。

而我國的國情,其實至始至終貫徹的一個要點是:主體的聲音只有一個。如果覺得這一個中心太單薄,再補上兩個基本點:以「有用」判斷事物的思維;妥協圓滑的人情世故。這三點,就會造成大片的科研荒漠。不單會影響科學進程,而且從人才、設備等多個角度滲透了它應有的影響。科學歸根結底,是靠人去推動的,但由於諸多的客觀條件,無法發揮出應有的聲音和效果,其實還是很有影響的。

我這裡不想說眼見的許多看起來的「不合理」,因為看到問題遠比解決問題容易,看到大家吐槽也是足夠多了,不想狗尾續貂。但我更傾向於認為:這可能是經歷了諸多博弈,最符合當下所有人的選擇的選擇。畢竟,生存資源有限,沒有公認的指標,憑什麼拿資源啊。

所以,我個人認為:要在我國搞科研,首先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一種不懼困難堅信真理的內心;以及理解併合理運用潛規則;再有,就是日復一日地打磨鏡片的精神。

第一點不用說了,設想下如此場景:做實驗看到了一組不一樣的數據,你覺得是對的,但你領導認為你說的不對,還用各種條件試圖堵你的嘴,你該怎麼辦?有時候,爭論會從有用變為無用,不如先聽聽對方說的是什麼,如果不知道,求證的工作就得繼續做了。

第二點,其實很多人都有點難從嘴上接受。我想指出的一個事實是:大家所知道的很出名的科學家,大多數都是帶頭人,而不會親自去論證、做實驗神馬的,他們從大方向來把握科研的進度,或是為自己的團隊爭取資源。其實,他們乾的不是科研的事,往往都是管理的活。但反過來說,如果你對科研知之甚少,讓你去做管理,想必也會心虛吧。再者,想辦成事,不需要潛規則?這個事嘛,嘴上隨便說說行,到時候沒人買賬的。

第三點,這是對自己的要求。其實很多人下了班,回到家都不知道該幹什麼,沒辦法,只好用工作或是遊戲、電視去填充自己的時間。說到底,很多人連自己要做什麼都不知道,去打磨鏡片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建議先從教育的枷鎖中跳出來,審視下自己想要做什麼,如果有興趣,沉下心,一天一點邁開步子,幾年下來,也能成為專家的。

原因分析了,勺子也給了,說的對不對,別看廣告,看療效。

此致。


樓主是腦殘嗎 沙漠裡面 能有蒼天大樹嗎?


這樣說吧,一個搞數學的高校老師,一年工資才那麼點,就靠這點工資,還指望別人整天悶頭思考問題,吃苦受窮,同時還要做出驚天結果,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高校老師自己願意過這種日子,他老婆也不答應,他老婆答應,他父母也不會答應。人總是要過日子的。


錢學森還寫過畝產萬斤的理論文章呢,你說大環境影響大不大


這破網站遲早要出事


法律體系


說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去年來的這學校讀研,跟著某院士,因為某老師剛回國沒有學生,於是他就成了我的指導老師,第一學期開學的時候,老頭在辦公室語重心長的跟我講,現在條件有點差,新的實驗室還在裝修,元旦就能搬過去了。然後到了元旦,實驗室還在裝修,這期間我和小老闆混熟了,他跟我說,可能下學期搬過去。到了今年四月份,我去工地那邊看了看,還是毛坯房,嘿,特么的一個實驗室要裝修兩年?我這樣問我得老闆,我那老師呢,也是個爽快人,他就跟我說了細節。因為實驗室裝修是學校招標的,一個公司中了標,然後一直說錢不夠,要加錢,再加100萬,每次找學校領導,啊,領導總是說你們放心,肯定給你解決,讓他們儘快完工,嘿,可誰知領導在工頭面前就跟孫子一樣。就這樣扯皮一直扯了兩年。這種學校,有這種領導,能做出很牛逼的工作?反正我是不信。


徐光憲先生,著名量子化學家,1956年就提出了比鮑林近似能級圖更簡單的能級排序方法。就在今早,答主在大學無機化學課本上看到了他,於是想去找找他的信息。

然後發現,在上圖中,有著近10年人生空白。其中歲月,被迫虛度。其中遺憾,想必深重。而這,並不是個例。

人生短暫,而多少人知道自己在無意義世界中的有意義呢?有些人千辛萬苦找到了,卻無法去踐行,那種絕望,不是答主這樣的年輕人可以想像的。

《七十年代》中,有一篇文章,《幸虧年輕》(港版,大陸版有刪減),陳丹青著。

以下引用:

不久,傅聰與小澤征爾被鄭重請到,以亞洲臉作為視覺過渡,在七十年代初開國門面對西方時,可謂入情入理,我接連三場混在紅塔禮堂聆聽排練《第九交響樂》,當「四海之內皆兄弟」排山倒海唱起來,忽然我想起贛南的村民與荒山。那時,貝多芬已逝世一百五十多年——七十年代世界範圍的太多劇情,很久以後才知道,才了解:當我在山溪沖洗那隻無頭死 貓,巴黎五月學潮、美國嘻皮士運動、胡士托露天搖滾樂大會、安迪.沃霍遇刺、畢加索逝世、薩特全瞎..這些人事均在一九七○年前後發生,哥普拉的《現代啓示錄》、史高西斯的《的士司機》、帕索里尼的《天方夜譚》、貝特魯奇的《一九○○年》等經典電影均攝於七十年代。索爾仁尼琴、米蘭.昆德拉、馬爾克斯、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長串的名單,他們,都在七十年代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當時代轉亮,有人活著看到以上一切,然而懷抱純淨的絕望,熄滅了:一九七六年十二月,穆旦寫出七十年代無可替代的詩作,《冬》,翌年二月死去。此刻,我不知該接引他的哪一句:「但如今,突然面對墳墓」,還是「多少人的痛苦隨身而沒」?我默念,不像讀詩,而是面對死者的遺物:放回一九七六年,心情全出,那是七十年代極深處的真實,以性命承受這真實感,並非我輩,而是上一代人。

諸位:倘若我們當年不是十七八歲,而是身為父輩或祖父輩的 59 老人,該怎樣講述七十年代?會不會願意講述?在各種文革回憶文字中,我留心受難者的年齡和死去的年份。淹滅的平民算不清,沒人說,廣西河灘被分食的冤鬼,就有老人在——卻說拿天下的一代,一九七○年前後,劉少奇、彭德懷、張聞天、賀龍..相繼恨恨而死,火葬時不具名姓,唯有編號。問題不在壽數,而是:有誰在七十年代進入晚年麼?那是老來遭遇的大劫、地獄、沒頂之災,且無可逃遁。穆旦,還有不及活到一九七六年的顧準,當他們在七十年代寫著詩與文,正是我們現在的年齡:現在,七十年代早已退遠,我們苦盡甘來,但對於穆旦顧準,那十年是迎面而來的深淵:並非死亡,而是覆滅,「多少人的痛苦隨身而沒」。

同空話,令我厭惡,其實和以上幾位曾在他鄙視與掌控範圍的人相比,他的文革遭遇更壞:秦城監獄蹲了九年。

「這世界會好嗎?」在生命終點,梁漱溟瞪著失去焦距的炯炯雙目,如是說。 如今回來分羹的海龜人士有福了。懸想四五十年代自英美蘇聯回來報效祖國的前輩,除非會弄核子飛彈之類,老舍、傅雷,即選擇自我了斷,不肯熬到七十年代。我現在知道他們在外面黃油麪包吃過,回來是甚麼意思,甚麼感覺,他們真的愛國家。我輩的品學怎與前代比呢,他們中有人便這樣收場了。

穆旦還參加過抗日遠征軍,並曾留學美國。比穆旦輩小一代的中年人,七十年代晚期大約四十多歲吧, 留得一命,固然重拾尊嚴,得享晚年,但我記得一九六六年文革風動,父親日常答非所問,心事重重。他在病榻向我口授書信,其中一句:「今年四十歲了,一事無成」說這話時,文革才剛開始——諸事有成的中年人遭遇七十年代,也無非虎被犬欺。中央美院教授侯一民先生,儀表非凡,學生時期即地下黨員,文革初被侮辱痛毆時年僅三十多歲,幾乎死,而父兄俱死。一九七八年初見我,他端詳片刻,說:你們可沒給耽誤啊!

是的。一九七六年後的中年長輩與悲觀和時間展開持續博弈,或委身才學之外的去處。但那種奮然豁達,在深處,仍出於七十年代無可挽回的失敗感。

歲月如梭,與先輩相比,我們是幸運的。

與諸君共勉。


提到大環境,我轉個片段,黃昆給楊振寧的信,可能與題目有點偏,放出來參考討論

你說可能受了個人主義影響的話,使我想起B.C. 地質的王洪楨來Bristol時和我說的話

。他說我們中國的top intellectuals越來越和中國的根脫了連系,慢慢變成了一種國際

人,正和印度和猶太的intellectual走上了同一路徑。這種說法不能否認的正確,很給

我一個深刻的印象。同時他又說,他所最不能原諒的是,intellectual在國外打起長久

算盤的。他人很有正義感,見識也地道,所以他這樣說是衷心之語。但是事實卻也不容

否認,在英能久留的可能和在美國比自然小得多。因此,他可以在場外說話,格外容易

。但是我聽之下很有警惕之心。以我所知的,在美國停下來的真不少。這事也真自然,

看國內如今糟亂的情形,回去研究自然受影響,一介書生又顯然不足有挽於政局,吃苦

不討好,似乎又何必!不過我們如果相信我們intellectuals不只是一種高級technicia

n,同時還應該多少有一般維持思想的力量,我們不得不目之為危機。我和你這樣argue

,原因是想你的基本思想和在這上面所遇的矛盾必然和我相同。把這題目清楚的說出來

,也許可以助我堅定意志。比方說我看在這就裡來了兩個巴西人,他們也作研究生,可

是聲明以後如可能,就settle在此,我自然不免生羨慕之心。同時當我有時告訴人我一

兩年後回中國,他們常有疑訝的表現,似乎奇怪為甚麼我不想在這orderly, secure的地

方住下來而要跳入火坑。雖然我難以想像我們一handful的儒生怎樣能影響多少國運,事

實上還不免覺得我們在外面似乎很獨立的人回去幾乎是像幾顆米放入了石臼,一定被砸

碎無餘。可是我仍舊覺得巴西人要呆下來,沒有和良心打交代的必要,因為巴西仍是巴

西,有他們和沒有不生差別。我們如果在國外拖延目的只在逃避,就似乎有違良心。我

們衷心還是覺得,中國有我們和沒有我們,makes a difference。


沒有中國大環境就沒有三體里的故事了。


NCBI都不能倖免,你信?


毀滅性影響,現在中國許多科學研究都是做個項目混錢,真正在進行的科研卻只有寥寥無幾的撥款,還有就是登月這種國家要求,有許多利可圖的項目,人氣倒是極高,這個還算是可以促進科學發展的手段,但是也說明現在中國科研方面政治阿諛性太強,怎麼有利怎麼來。中國所謂科學家,大多數只是掛著科研的標籤的「上班族」,上班族還對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只會扼殺真正在搞科學的人。


如果你用客觀,事實,理性的態度,科學的態度。看中國在世界形勢中的位置、處境。

就會發現其實中國做的很好。

中國現在不是不需要參天大樹,而是更為迫切地鬱郁青森。

發展,唯有發展,才是主題,才是中國未來的基石。

至於影響,當然了。國家的發展政策影響可是方方面面,沒有不受影響的行業。尤其是主導國家工業發展的科研。

不過政治有時候真的是。。。令人無話可說。


看成了大環境科學家產生過很大影響嗎


老實說題主問的出這種問題就證明現在環境不正常。。。


「新」中國出了多少哲學家?


環境的確不好,壽命都短了,你說這影響大不大?


大到不得了,要不也不會被打得那麼慘。

不管是資源,還是人口,比中國強的幾乎沒吧。但是中國在科技上幾乎沒有在哪個領域出類拔萃。(幹壞事倒是出類拔萃)


除了很多人說的GFW外,底下的人根本沒錢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設想如下對話:中國科研為什麼落後於發達國家?是因為大環境嗎?

胡說!和大環境沒有關係!是因為底子差!

那為什麼底子差呢?

因為封建統治者獨尊儒術,科研環境太差!

呵呵,都是前朝環境差。。。

講個實際例子:當年不讓認同宇宙大爆炸理論,最多只能批判性地研究,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認為時間不應該有起點」


本題必須匿名回答。

知道一個清華物理學家為何出國。他發論文在國際獲獎獎金20000000,然後從清華最高層層層下發傳遞到他的手裡只剩下2000.


魯迅先生寫過「未有天才之前」,無論哪個行業沒有自由民主做保障想有所成就都是極其困難的。我們的民族足夠聰明,可是我們的人民還沒有創造出適合天才的土壤,向前看去,無論是怎樣頑固的體制也抵不住社會進步的力量,那時的中國才是真正強大以至於偉大的國家。


數學哲學等理論科學受經濟環境影響小。

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等等等實驗科學,受影響太大,以至於同一個科學家到了歐美就能有大的進展。

說白了,實驗條件,測量精確度,統統跟不上。


推薦閱讀:

北大教授告訴你什麼才是科學?
這種人人瘋狂享用的「阿拉伯茶」,即將吞噬一個亞洲國家
人類一直向地殼深處打洞,但離把地球鑿穿還有多遠?
為什麼現在的井蓋沒那麼容易丟了?
在地球的幾十億年歷史上,發生過哪些全球級別的自然事件?

TAG:數學 | 物理學 | 化學 | 科學 |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