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火入魔,學時間管理的這些坑反而更浪費你時間

我是從2007年開始實踐時間管理方法的,到現在已經9年。

那時候老闆送我一本書David Allen寫的《搞定》,並且對我說:「這本書不錯,你拿回去看看」,可見我當時的時間管理也是一團糟,我看完書以後就開始實踐書里的方法,並且把實踐經驗發布在博客上,這一寫就寫了9年,600+文章,2009年的時候還出版了一本《小強升職記》,獲得很多讀者的認同,豆瓣上的評分8.7。

但這本書里講的都是我實踐時間管理的「正面經驗」,也就是做的特別好的部分,但我深知:學時間管理也容易走火入魔,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反面經驗」,是我經歷過的一些坑。

如果你打算學習時間管理的話,看了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你繞開這些坑,如果你已經學了蠻久,你一定也遇到過這些坑,那看看我們的做法有什麼不同。

1、學習時間管理是為了提高效率

上面是我自己畫的GTD方法全景圖。

剛開始實踐GTD方法的時候,我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橫軸上,認為GTD=時間管理=提高效率,帶來的結果是實踐的很辛苦,因為「學習時間管理是為了提高效率」,這對我來說吸引力不夠,所以一直很苦逼的堅持,差點就放棄了。

David Allen公司(GTD方法創立者)的人,其實並不認為GTD僅僅是時間管理的方法:橫軸的捕捉、明晰、組織、行動、檢視,提高掌控力,在提高掌控力的過程中,我們會提升視角,從行動、到項目、到角色、到目標、到願景、到原則,我覺得縱軸才是GTD的核心,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麼GTD方法並不僅僅是為了追求高效率,更是為了心靈成長和追求幸福。

我自己現在也深深體會到螺旋上升式成長的感覺,也知道學習時間管理是為了追求幸福,所以實踐時間管理並沒有很痛苦的感覺了。

2、需要讀很多書,上很多課

「低品質的勤奮者」學一樣東西總習慣讀很多書,看很多文章,上很多課,可就是不去實踐,我過去就是這樣,但結果是:

  • 光輸入不輸出,其實沒多大成長,因為看的東西多,忘得東西也多

  • 把自己一天搞的很累,時間也都是碎片化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學習任何東西都有個「邊際成本」:在某個臨界點之後,我們學習某樣東西所花的成本是大於我們的收益的。也就是剛開始學習時間管理的時候,學習收益是大於學習成本的,我會感覺到看一本書收穫很大,但當我看了幾本書之後,再去看書和聽課時,學習收益就小於學習成本了,翻來翻去感覺講的差不多,花了很多時間還覺得沒意思。

所以,如果不是想精深的話,跟某一門學問死磕是不划算的,還不如拿省下來的時間多學點別的東西。

如果要我現在建議的話,時間管理的書讀上三本就夠了:

  • 道:《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by 斯蒂芬柯維

  • 術:《搞定》by David Allen

  • 器:《小強升職記》 by 鄒鑫

文章除了剛好碰到的文章,訂閱兩個公眾平台:

  • 戰隼(ID:read01)

  • 時間管理實踐者小強(ID:shijianguanli2015)

要參加課程的話不如參加個訓練營,能真正幫我們做到書裡面的方法,我推薦參加戰隼的100天訓練營。

3、要找到完美的工具才能開始

我最早是做IT的,所以很喜歡玩各種軟體、APP,試用過的時間管理工具不下50個,帶來的結果是:

  • 浪費很多時間在試用工具上

  • 把注意力從學習方法轉移到了尋找工具上,成長速度變慢

現在在用的清單工具是滴答清單,你說這個工具完全滿足我的需要嗎?並沒有,至少我覺得現在的功能有點多,我喜歡更簡單的工具,但我因此就放棄這個工具去找更適合我的嗎?也沒有,因為我知道我的需求有兩種:核心需求和普通需求,一款工具只要滿足我核心需求,就足夠了。

我對時間管理工具的核心需求是:

  • 雲同步,而且同步速度快

  • 安全、穩定

  • 支持子任務

  • 支持清單和日曆視圖,能把待辦事項和日程在同一個界面展示

普通需求是:

  • 足夠簡單

  • 交互順暢,界面一定不要太花哨

  • 微信和郵件里的待辦事項能轉發到工具

我建議如果你還在糾結找不到適合你的工具,不妨把你的需求列出來,分成核心需求和普通需求,然後拿著核心需求去找工具,或許更容易找到。

4、學習時間管理之後一切都會很美好

吃藥會有副作用,我學習時間管理也有副作用:寫在清單里的事情我一定記得,沒寫在清單里的事情我總是忘記,我不知道是應該高興呢,還是苦惱。

  • 高興的是:我非常信賴我的系統,以至於大腦會放心的遺忘,而且腦袋經常處於清空狀態,讓我更能專註在手頭的事情上

  • 苦惱的是:畢竟我還沒法做到完全、隨時的收集,遺漏任何一件事情我都覺得很懊惱,而且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在時間管理方面比較有經驗,我很擔心對方會因此質疑我的能力

其實這才是學習時間管理真正的副作用:戴上面具!學了點東西就要維持某種形象,不允許自己犯錯誤,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說話一定要居高臨下、毋庸置疑的樣子,跟圈子裡的人在一起表面一團和氣,底下互相拆台。

後來我覺得能走出這個坑是因為認識了永錫老師,還有其他幾個可以稱得上是我導師的朋友,他們讓我擴大了格局,也開始面對真實的自己,現在我覺得處於一個非常舒服的狀態,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解決不了的就說解決不了,喜歡的就是喜歡,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願意的就是願意,不願意的就是不願意。

不僅是學時間管理,觀察下就會發現,周圍有很多學了點東西就戴上面具的人。

5、時間管理是讓人變成機器人

我原來對時間管理的印象就是:目標-計劃-完成,目標-計劃-完成,目標-計劃-完成,就像編好程序的機器人一樣,嚴絲合縫、結果導向、超級理性。所以我不僅要求自己制定了計劃就一定要完成,還要求手下人也像我這樣,剛開始還ok,大家也很配合,到後來大家很痛苦,我也很痛苦。

我的轉折點出現在看到了康德說的這句話:自律即自由,我以前一直覺得格言都沒什麼用,跟自己的生活八竿子打不著,但當時從某本書上讀到這句話就像當頭棒喝一樣,讓我開始思考自律和自由的關係。

現在我覺得這就跟早晨起床一樣,我想要早晨6:30起床,可是房間里很冷,被窩裡很暖和,所以再睡會,那這時候誰是自己的主人?貪圖舒服的慾望,如果你想6:30起床,就真的起來了,那這時候誰是自己的主人?自己!想做什麼就真的做到,我覺得這就是自由,而這個過程中自律一直在發揮作用

當然,這個話題到了哲學的範疇就很深奧,我說這些也不是想和大家論辯,只是談談我自己的想法而已。

結語

我對取得多大成就、有多少影響力、賺多少錢沒有特別高的要求,但我希望自己盡量能做到真實,真實到獨處的時候,能夠平靜的和自己在一起。


推薦閱讀:

高效工作的16個方法,很實用
每天手洗衣服是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
付費時代,我們怎麼平衡自己的生活
扎克伯格寫了26個時間管理方法,然後我們該怎麼做?

TAG:时间管理 | GTDGettingThingsDone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