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小吃掃蕩】那女孩吃掉了姑蘇城
關於江南的食物,和那個地方一樣,有著萬種的風情。小巧、精緻、甜蜜,讓人想念。
乾隆多次下江南,賞美景,品美食,也是不無理由的。據說北京的著名小吃——鹵煮火燒,也是由乾隆帶回的蘇菜廚子由淮陽口味的蘇造肉所衍變而來。
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蘇州的美食,算的上是中國東部飲食的代表地之一,吃食講究時令,選材要新鮮,做工更是追求精緻與美好,味道多樣,咸甜酸辣的奇妙搭配,讓我這麼一個北方妹紙屢屢打開味蕾的新世界。
因為愛吃面,從南到北吃地道的民間麵條,西北的面,講究的是面的做工和技藝,而江南的面,講究的則是湯底和上面的澆頭,那才是一碗面的靈魂。
蘇式面的麵條都是細細長長的,整齊的碼在碗里,可以足足吸收湯的滋味。點餐時可選兩種湯底,紅湯和白湯,家家的湯底都有獨到的妙處。
————
(本文授權自作者:殘小雪,青年作家,新書《向前走,不回頭:去和這個功利的世界談談》全國發售中。)
【同得興】楓鎮大肉面
同得興作為後起新秀,在蘇州的「面圈」也是有著極高的地位。作為出境過《舌尖2》的明星,只在夏季供應的楓鎮大肉面算是招牌產品,點份白湯底,澆頭選楓鎮大肉。端上來湯是清澈的,麵條瘦長瘦長的躺在裡面,一股子香味撲進鼻子里。面上的一塊大肉才是這碗面的亮點,這肉白白嫩嫩,線條分布均勻,釀過之後,入口香嫩。
麵條煮的軟硬適宜,絲絲縷縷入口。白湯雖然清,但滋味豐富,據說是用豬骨和鱔骨熬成的,加了酒釀來提味。吃的時候還多點了一碟薑絲,配著湯與肉,為舌頭塑造最好的品嘗狀態。
【偉記奧麵館】爆魚奧灶面
奧灶面默認是紅湯底,比白湯口味更甜鮮一些。這裡的麵條煮的更筋道,用筷子夾起一些吃一口,細細的麵條縫隙裡帶著湯的濃郁滋味,再一同在嘴巴里混合,這是品嘗麵條最美好的過程。
選了爆魚的澆頭,腌過的魚再用油炸過,外焦里嫩,浸在湯里,外皮吸進湯汁的味道,每一口都是享受。
不止是麵條,一切和麵粉有關的美味都是我的最愛,這是民間小吃的精髓。普通的麵粉在不同的人手裡,就能有千變萬化的神奇魔力。
【啞巴生煎】
如果說吃東西也分前戲高潮和結尾,那麼在吃生煎的過程里就是最完美的體驗。先準備好一碟醋,然後夾起一個底部酥脆渾身沾著芝麻香蔥的生煎,吹涼,不斷不斷的用舌頭去試探合適的溫度。
再咬開一個小口,把忽然爆出的香氣統統吸進鼻子,盡情享受著這濃濃香氣撲面而來的溫柔。
然後輕輕的吸吮,把裡面的湯汁喝掉,緩緩的,微甜微鹹的混合口感,流入口中。
蘸醋,一口下去,要吃到肉餡和白胖的外皮,外皮要同時有金黃脆底和柔軟的皮,這樣,有肉的鮮美,面的芬芳,油與醋的融合。
一個接著一個,怎麼可以停的下來。
【小姜鍋貼】
主打上海風味的鍋貼,口味很甜,但作為一個北方人吃到這樣甜甜的鍋貼,還是覺得可口。很小巧的一個,底部煎的脆脆的,從一角咬開小口,可以吸出來一些湯汁。然後蘸醋,中和下肉餡的油膩和甜,一小盤很快就吃光了。
江南的精緻就在於,一小碟鍋貼,上面還撒了芝麻來提香,一丁點細節都沒給省略。
【鼎盛鮮】千張包子+湯圓
路過時被門口煮湯圓的大鍋吸引住了,師傅正把剛包好的湯圓丟進開水裡煮,一鍋圓滾滾的湯圓在轉圈。個頭很大,是手工包出的橢圓形,第一次吃玫瑰餡的,軟軟的皮子咬開,甜膩膩的玫瑰香從裡面跳出來。吃下去和粘粘的糯米面混在一起,覺得生活的幸福也不過就是如此了。
千張包子的製作工藝蠻複雜,也是店裡單價相對較高的小吃了。餡料是豬五花肉、筍丁混合出的,筍吸收了肥肉里的油,口感變得更加鮮美。再使用豆腐皮來包裹成長方形的包子,在高湯里煮,整個包子吸收了湯的味道,釋放出植物與豬肉的鮮味。湯底里搭配粉條,湯中的好滋味又被吸收進去,一碗吃下,香濃的滋味沒有一丁點浪費。
【熙盛源】薺菜餛飩
這裡薺菜餛飩的滋味一等一的鮮美。先說說這個餛燉,皮非常勁道,包的大個的餛燉,餡料里薺菜和肉的比例搭配很合適,不會太澀也不會太多肉,薺菜本身的纖維較粗,和肉類混合在一起口感可以變得特別的香。然後說說它的湯,它讓整個餛燉都升華了,喝下一口就知道是不同尋常的骨湯,細細的燉過,讓在裡面打過滾的餛燉皮都吸足了味道。
由此一碗餛燉,湯鮮,皮香,餡濃,每一個步驟都成了個鼓點,巴拉巴拉打在舌頭上。
【吳盛興】湯包+蝦仁生煎
當真是喜歡江南的湯包,打開蓋子,像是幾個皺巴巴的小光頭躺在籠屜里。湯包的封口是朝下的,輕輕夾起一個來,小心翼翼的生怕把皮子給戳破了。等到在小碟子里吹到溫度不那麼滾燙了,咬開口子飽吸一口裡面的甜湯,好像用嘴唇來打開一個小禮物一樣開心。
餡料是實打實的肉丸,裡面用的佐料恰到好處,加上些醋來吃,甚是香甜。
每每看到湯包半透明的皮子里蕩漾著湯汁,都覺得它像是個人間塑造的葷食水果一樣動人。
生煎的外皮一定是下過功夫,太薄和太厚都不好吃。剛好讓白嫩嫩的外皮吸收些肉餡滲出的湯,又要保持底面的酥脆才好。吳盛興的門外有個大鍋,用木頭蓋子蓋住,聽到裡面有吱吱啦啦的聲響。時不時打開看一眼,一大股白煙淡去,生煎金黃金黃的樣子就漸漸顯露出來。蝦仁生煎里除了普通的肉餡,都配有一個大蝦仁,真材實料的。蝦肉和豬肉做餡,可以讓地上和水中的鮮味融合在一起,這一頓不覺得枉來。
【老蘇州大課堂】響油鱔糊+鍋巴+椒鹽大排
老蘇州大課堂的環境,和南京大排檔有著90%的相似度,復古的民國式裝修,頂上掛著紅燈籠,木桌子和長條凳子。取號排隊一個小時才吃的上。
大多是蘇式菜,蘇州的熱鬧商區有幾處連鎖,大可嘗個鮮。
印象比較深的,一個是響油鱔糊。夏天吃響油鱔糊正是當季,肉質很嫩且鮮美,滑滑入口有極大的滿足感。
第一次吃到番茄醬澆汁的鍋巴,端上來像是盤子里裝了個大鍋蓋,用筷子戳破,夾起小碎片來沾澆在上面的番茄醬吃,很是新鮮。當中還配有過了油的土豆塊,綿軟細膩。和脆脆的鍋巴陪著吃,覺得舌頭也體驗了次剛柔並濟呢。椒鹽大排是這裡的招牌菜,也是偏甜口的炸物,撒了椒鹽,趁熱吃很香。對於蘇式家常菜的整體印象,是覺得統統都很甜美,大概是日子過的香甜,也有了甜蜜的嗜好吧。
【閶門姚記豆漿】
這家老店以24小時營業著稱,到了宵夜時段更是排起長隊,最初僅精心製作豆漿,後來連帶著蘇州的老式小吃均可以一網打盡,成了蘇州的必吃地點之一。
滷雞腳
溫吞的豆漿有醇厚的口感,無論是清晨還是深夜,總能讓喝的人感覺踏實。加了些海味和腌菜,讓香味多元化的混合起來,甚是鮮香。
多數北方人是嗜好甜豆漿的,品嘗過咸豆漿,我真的願意讓舌頭背叛自己的故鄉。
荷葉包美人薄薄的透明麵餅,抹了濃稠的糖漿,裹著油條躺在碗里,聽著這個溫婉的名字,覺得真有些像是出浴的美人似的讓人忍不住去大口咀嚼一番。
柔柔的麵餅和脆脆的油條,帶著一點點江南的甜美,這個創意,我給滿分。
咸豆花豆花上澆的湯汁是清冽的,配有蝦皮鹹菜等料,吃起來甚是清爽。不像北方的豆腐腦,一勺摻了澱粉的鹵子上來,濃稠的像一碗咸果凍。炸物吃的多了,舌頭難免會覺得乾燥,一碗豆花下去,嫩嫩的,唇舌也覺得平靜了不少呢。
麻團有人說這裡的麻團是全蘇州最好味的,買了一個,果然名不虛傳。雖然是空心的沒有什麼餡料,但是甜甜的糯米炸過,中間是空心的,外面沾了圈白芝麻,吃著又香又甜。上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還是武漢的歡喜坨,其他的,都沒有達到同級別的水準。
北京的麻團,都是蔫蔫的放在不鏽鋼大盤子里,加了些膩人的豆沙餡,怎麼吃都覺得帶著副失寵的怨婦嘴臉,讓人生厭。
【舊學前】桂花藕粉圓
藕粉圓是來自揚州的小吃,在舊學前的街上剛好路過一家。師傅每天手工製作出來,藕粉滾的圓圓的,裡面是豆沙餡。煮好之後,外皮是透明的,咬起來有韌勁,不沾牙,又香又糯,很是好吃。飯後來一碗做甜品,湯里還帶著桂花香,吃罷還忍不住把湯喝掉小半碗。
【潘玉麟糖粥攤】紅豆圓子
大名鼎鼎的小攤子,每天中午12點出攤,大概11點30就開始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爺爺奶奶的夫妻檔,很有歷史感。很多人都會特意前來品嘗。大概只有三兩種,糖粥,紅豆圓子,醪糟圓子。老爺爺堅持用炭火煮圓子,煮好之後帶著特別的香甜。
沒有什麼桌椅坐下享用,買好的人就舉著小碗在路邊吃。老奶奶跟每個食客囑咐,小心燙,兩隻手端。
紅豆沙煮的細膩柔軟,雖然很燙,我還是忍不住大口喝了一勺。和小圓子裹在一起吃,讓原本無味道的糯米圓子也加了些風味。紅豆沙負責味道,圓子負責口感,嘴巴這一刻不再覺得寂寞。
滿口滿腔都大寫了幸福。
【海棠糕】
山塘街有售,這種民間的傳統小吃越來越少了,好像最後只剩景點有幾處售賣。買過來熱騰騰的一個,發酵過的麵餅,中間加了豆沙的餡料,表面上抹了糖漿。入口軟軟的,趁熱吃很香。
相比之下其實更喜歡吃梅花糕,底部是個和甜筒冰激凌一樣的脆筒,加了餡料,上面是糯米丸子和紅棗,軟糯的和江南一樣溫柔。
君到姑蘇見,人家都好吃。
-END-
———————————————————
知乎專欄:步步城市指南,探索城市吃喝玩樂新姿勢。
歡迎大家投稿到專欄步步指南,一起當城市旅行家。
微信公眾號:步步指南
回復城市關鍵詞(如「廈門」)即可獲取更多目的地旅行指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