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築中國化是宗教中國化的重要標誌

這篇文章是針對@哈立德 的一個回答:

----------------------------------------------------------------------------------------

宗教建築是這個宗教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形象代表。因此,宗教建築的中國化是宗教中國化的重要標誌。

中國民族報發表《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嚮應內外兼修、深淺並重》,文章對宗教建築有下列論述:

宗教建築是宗教在公共領域進行公開社會表達的一種行為活動。宗教建築屬於公共建築,必然要兼顧兩個方面的需求,回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對內,滿足特定信教群體的精神需求,必須符合特定宗教的基本教義;二是對外,充分考量社會大眾的接受度,必須符合特定地域的社會要求。這在客觀上要求宗教建築必須走本地化道路,回應時代發展的訴求。因此,我們可以說宗教建築「中國化」是中國宗教的必由之路。

對於中國化的清真寺,我就不贅述了,可參考《中國化的清真寺——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的交融》。

《人民日報》——王作安: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行動指南,王作安局長指出:

堅決抵禦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始終堅持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這一憲法原則,抵禦境外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支持我國宗教獨立自主辦好教務,堅持中國化方向,夯實抵禦滲透的基礎。

至於外國資金參與宗教建築建設是否屬於境外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法國已經做出了回答。法國總理瓦爾斯曾表示,考慮對外國投資在法建清真寺實行臨時禁令。

我們可以看看基督教的教堂建築風格的內涵,大家印象里教堂都是羅馬式或哥特式的,那是中世紀教會對政教關係的理解,即俯瞰全城的教堂高度反映了當時教會凌駕於社會,要在世界中掌王權、坐首位的思想。

從表面上看,宗教建築的建築風格反映的僅僅是表現形式,但是在深層次上,反映的是神學思想。因為我們相信伊斯蘭教是阿拉伯人的宗教,所以清真寺的建築風格才要模仿中東。如果中國伊斯蘭教真的是中國的,就必須與中國文化結合,而清真寺的建築風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現。

622年9月,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率眾從麥加遷往麥地那後修建麥地那先知寺。該寺早期規模較小,建築簡陋,為一空曠大院,用石塊鋪地,用土坯砌成圍牆,禮拜殿用棗椰樹榦作樑柱,用椰棗樹枝和泥巴蓋頂。寺長約52.5米,寬45米。寺內無裝飾,夜間禮拜時用秸稈點燃照明,後安裝油燈。後來的大穹頂的清真寺其實是從拜占庭帝國學來的,並非穆聖當年的樣式。世界各地穆斯林建造清真寺的樣板大馬士革清真寺則是阿拉伯人在原聖約翰洗禮大教堂的地基上改建而來的。既然這個清真寺樣式並不是古蘭經里規定的,也不是穆聖修建的樣板,為什麼一定要模仿這個?為什麼不能建中國風格的清真寺?

宗教建築中國化是不是就是佛教或道教建築風格?事實上,今天中國佛教寺廟的建築風格是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結合了中國文化形成的,比如很多寺廟建築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樓閣建築的風格。即使是中國佛教在不同歷史時期,其寺廟建築風格也反映了不同時期中國建築風格的特點。北京牛街清真寺、陝西西安化覺巷清真寺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能說它們像佛教寺廟或道觀嗎?

伊斯蘭教要成為真正的中國伊斯蘭教而不是在中國的伊斯蘭教,就必須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紮根。在中國,如果我們保持伊斯蘭教為阿拉伯宗教,那麼無論從外在表現形式上,還是在思想上,伊斯蘭教在中國都難以長久持續發展,因為這種文化的不融合最終會產生文化抗拒。清真寺的阿拉伯建築風格代表的不只是宗教,更是文化,而且是異質文化。中國的國力在穩定上升,中國的文化實力通過不斷的文化反省和揚棄也在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在不斷增強。在這種情況下,代表異質文化的伊斯蘭教在中國遇到的文化阻力會越來越大。當中國建築風格成為中國清真寺建築主流風格的時候,我們才能說這是中國伊斯蘭教,因為外在形式表達了內在思想觀念的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族人不矯情而神族這麼矯情?

TAG:清真寺 | 伊斯兰教 | 清真符合沙里亚教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