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廣告背後的設計心理學

每到十一月的中上旬,許多人就會蠢蠢欲動——每天最大的購物節快來了。11月11日這個日子已經與購物和消費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昨天我路過兒時的母校,發現公交站已經換上了各類雙十一的海報,風格各異,所以諾記乾脆就說說這三張廣告牌。

昨天我在公眾號發了圖片,大家紛紛在後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選C的最多,選A的其次。至於諾記的看法嘛……請往下看^.^ 我保證你收穫的不僅僅是PPT技術。

我之前寫過一篇推送叫做《低頭看與抬頭看》,裡面談到了公交站牌廣告和PPT本質是一樣的,都要求能夠讓觀眾快速GET到重點。所以最好要具備兩條要點:抓得住、懂得快、想得起。

抓得住

所謂抓得住,就是要利用設計元素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如今戶外廣告那麼多,如何把注意力從其他那些妖艷的賤貨中搶過來,這是最重要的基礎。如果你的主題不夠吸引人,那等公交的乘客就看別的地方或者玩手機了。而我們做PPT也是一樣啊,優秀的幻燈片一定是抓人眼球的。

如何做到抓人眼球呢?人的爬蟲腦部分讓我們保留了一部分原始的本能——比如人類對邊緣視野當中的移動物體產生警覺,對於原始人來說,視野中突然的移動可能就意味著致命的野獸襲擊。

而回歸到現代社會,這類本能體現在設計當中就是六類事物,它們可以幾乎無條件地喚醒人類的注意力:危險、事物、性、移動、人臉、故事。至於怎麼呈現嘛,還是那句話:字不如表,表不如圖。

從這個角度看,B和C都出現了人臉。如果兩者相比的畫,沈騰的臉可能被更多人認出來,所以效果會稍好一些。

除了人臉之外,B圖片中還有第二元素——故事(財神);C圖片當中也有第二個元素——危險(有對象的小夥子應該能理解這幅表情和搓衣板之間的關係^.^)。而圖片A當中則完全沒有6種事物的影子。所以抓人效果自然差一些。

總結:多用上文提到的6種能引起觀眾本能注意的圖像,這會讓你在設計中佔有先機。比如在談到美國的時候,奧巴馬(人臉)就比白宮(建築)更能抓人眼球。

懂得快

在抓住觀眾注意力之後,你就為你的廣告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你別大意。這個時間往往只有不到30秒,甚至不到10秒。所以要讓觀眾在最短時間之內把最核心的信息GET到,並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一些印象。這個叫懂得快。

這就要求頁面上的信息要少,重點信息要夠突出。京東的廣告自然做得很好,而圖片A則完全是反面栗子——信息太多,而且零碎缺乏條理。至於圖片B,中規中矩——如果沈騰背後的圖片背景能夠處理得模糊一些或者簡單一些,重點的宣傳語會更容易看清楚。

總結:頁面的重點信息要足夠精簡,並且易於看清。記住,觀眾留給你的也許只有10秒鐘。

想得起

眼球也抓了,廣告也看了,如果立刻轉化為消費這當然是再好不過了。但是事實上,如果某個廣告真的能做到即可轉化,那廣告商晚上睡覺應該都能笑醒吧!大部分時候,廣告並不會立刻產生作用,而是在心底潛伏,然後在未來特定的時間才會浮現出來。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XXX」的廣告詞,在全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消費者都是看過就忘的。而流弊的地方就在於在某年某月某一天,你想送禮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詞就從頭腦中浮現出來了。

背後原因一是因為這個宣傳語本身帶有指示性,要求消費者去做某個活動,目標性很明確;二是標籤足夠清晰——過節+送禮。所以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場景剛好符合「過節」+「送禮」的時候,這個廣告語就有可能浮現出來。

所以我們在想宣傳語的時候,一方面別光說自己怎麼怎麼好,要引導消費者行動起來——去登錄,去註冊,去參與,去做某件事情。這個道理就像是我每次都會在文末說: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點贊,留言是一個道理。雖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說和不說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另一方面,我們要讓品牌和某個標籤綁定,以便未來重新喚醒。這樣即使過了很久之後,只要遇到這個標籤,消費者就會重新想起你的宣傳語,從而影響自己的行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紅牛——我只要一準備熬夜,我就會莫名地覺得自己應該買一罐。這就是標籤喚醒的力量。

再舉個例子:諾記我上周去淘寶上買零食,發現洽洽的宣傳語寫得很好——「無恰恰,不春遊」。就算你的瓜子再好,只要消費者想不起來買,都是白搭。而把瓜子和春遊綁定,就是個很好的喚醒策略。

好了,讓我們回頭看看三幅圖:

A圖不說了——信息零散不明確,唯一的宣傳語還是在說自己要做什麼事(我們要促銷啦!),而不是消費者要做什麼事的(你們要來買啊!)。

B圖和A圖雖然是同一個主題,同一個活動,但是請注意左下角!——「別貓家,出來嗨!」這句話就很巧妙,一方面暗損了天貓,另一方面是給消費者的行動指示。所以從這方面看,B就比A好。

京東這個就更厲害了——時間:今年,11月,11日。人物:消費者本人。動作:上京東。這個指示性不可謂不強。別看你沒有可以去記憶它,但是它仍然可以在潛意識當中發揮影響。

總結:要設置標籤,方便品牌喚醒。同時給予消費者直接的指示。

總結

以上就是諾記我對於這三幅廣告的一些思考。不但對於公交站牌廣告有意義,而且對於PPT也是同樣有借鑒意義的。

本文為隨筆,只是我碰到三個廣告牌之後的所思所想,所說的也並不深刻,如果能拋磚引玉則倍感榮幸。其實相關的廣告還有很多,比如天貓的廣告,只是我當時沒有看到而已。

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留言,轉發,點贊,轉發。各位晚安!

全文完。

Copyright ? 2016 諾壹喬.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設計讀本】媒體實驗室主任Joi Ito文章《設計與科學》,看設計科學和科學設計之間反學科的糾纏與共同進步
荷蘭皇家航空:在用設計衝刺為「機場體驗」設計原型時發現的五個益處

TAG:设计 | 广告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