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剛:無論如何,醫生到老都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陸志剛,男,心內科主任醫師,心血管教研組組長。衛計委冠脈介入培訓基地培訓導師,美國心臟造影和介入協會專家會員(FSCAI)。現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心血管專病委員會冠脈介入組、中西醫結合組組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病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心臟介入質檢中心檢查專家,中國介入沙龍會員,CTO俱樂部會員。
擅長於心血管疾病的診治,特別是急性心梗合併心源性休克、頑固性心衰、頑固性高血壓、急性肺栓塞的診治。擅長於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診斷和治療,尤其是冠脈造影檢查、冠脈介入治療、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等。
採訪 唐曄 編輯 文刃
採訪筆記
我是在上海廣告教父邵隆圖的家宴上,聽到了他的故事,一次急性心梗的子夜搶救,他如神兵天降,患者愈後感激不已,卻從此失聯。幾年後通過SMG找到他,相約在承載上海記憶的「新上海」照相館見面,然後拍下這張合影。言者無意,我卻記住了這個名字:陸志剛。
「見面時,你還能記起那個病人嗎?」我問。「手術做完就忘了,趕緊回家睡覺,早上對老婆說,我晚上出去過了,她聽了大吃一驚。這種情況太多,真的記不過來。」他說。
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陸志剛,擅心血管疾病的診治,急性心梗合併心源性休克、頑固性心衰、頑固性高血壓、急性肺栓塞的診治,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診斷和治療,冠脈造影檢查、冠脈介入治療、腎動脈狹窄介入治療等。
其實,早有人說他是明星,以六院為拍攝地的《急診室的故事》中,他是其中一集的主角,「病人心梗,要裝支架,家屬狐疑質問,進導管室,病人發生室顫,馬上電擊搶救,病人尚有知覺,大聲慘叫,家屬聽見,拍窗大怒欲破門而入,千鈞一髮。」他說,什麼都不顧了,沒有猶豫,只管搶救病人,一走神,病人就沒命了。「也不能怪家屬,畢竟是親人,性急起來表達方式不同。」
他說,做醫生二十多年,幸福感來自於真的就把無數病人救過來了,他說起第一次獨立做支架的猶豫和後怕,恍如隔世。「十多年前,裝支架並未普及,這種技術就是一張窗戶紙,捅破就會了。」
作為心內醫生,他敢於用新葯,嘗試,自己摸索,不人云亦云。他的病人在帖子上留言都是,幸好陸主任收治了我。「我們的介入治療數量不算最多,在上海排在七八位吧,但是病種最全,幾乎什麼病種都收治,尤其是複雜的,沒得推,我們推了,那些附近的老百姓怎麼辦呢?」
他許多次提到純粹這個詞,他想做一個純粹的醫者,慶幸除了臨床,科研壓力不算太大,「但還是要給自己指標,SCI文章有兩年計劃,還要帶教,教學生病例討論分析,一個個真實病例滾下來,能耐蹭蹭蹭見長。」
他說,人生最純粹的是1980年代,那個時候,醫生都被人尊重,醫患關係很真誠。有時候他會懷舊,就在1980年代那些熱血沸騰的片段中,滿足而充實。
我會心一笑,我的1980年代,也是如此純粹,大街上流行喇叭褲,九寸黑白電視里是「萬里長城永不倒」「浪奔浪流」,曾雪麟折戟「5.19」,中日圍棋擂台賽,江鑄久連下五城,直逼大竹英雄。那是個美好而純粹的年代, 那時候還有海子,北島,舒婷的詩歌,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
他很贊同,「無論如何,醫生到老都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一個純粹的安靜的靈魂。」他說。
尋找救命醫生
上海電視台曾有一個節目,叫做「大家幫儂忙」,將鏡頭對準小區弄堂,盡心竭力幫助大家釋疑解難。一年多前,節目組收到了一封觀眾來信,信中說,想請大家幫忙尋找一個醫生。
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位觀眾在兩三年前,太太忽然胸痛發作,被匆忙送到了最近的第八人民醫院,確診是突發心梗,需要轉院,家屬當即攔車直奔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的24小時急診綠色通道,已經開通了十多年。當晚接到病人後,值班醫生像往常一樣,迅速通知手術醫生,做術前檢查。因為反應迅速,病人的情況完全符合手術時間窗,手術順利完成,不久病人痊癒出院,一切如常。但是,究竟是哪位醫生為患者實施的救命手術,家屬一頭霧水,也無從謝起。
於是,節目組根據觀眾信中的描述,來到了第六人民醫院尋訪,查了病歷記錄,才確定了當晚接到電話,馬上開車到醫院,輕車熟路做好了手術的,正是陸志剛主任。「對我來說,其實是家常便飯,實在記不得許多。」陸志剛笑道。
不久,電視台約了雙方在位於淮海路瑞金二路39號的「新人民照相館」碰面,拍了一張極有意義的合影,記錄了一段奇妙的緣分。
陸志剛,出生於1967年的上海,因為家裡人從醫,從小就在醫院的環境里長大。等到他考大學時,毫無疑問,所有的志願都填上了「醫科」。
進了第二醫科大學,陸志剛不同常人的天分開始展露出來,他記憶力超群,折磨著無數醫學生的枯燥的背誦內容,一點都難不倒他,到瑞金醫院做實習生時,有一次跟隨主任查房,在主任頭頭是道地分析病情時,他沒有現場做記錄,被主任質疑後第二天憑藉記憶和對病情的理解,寫出了完整的查房記錄,獲得了主任的認可。
雖然有天賦,但更要努力。畢業後經過一年多的內科輪轉,陸志剛確定留在了心內科。當時很多同學對心內科存有恐懼——雜音很難聽出來,而從亂七八糟的折線生成的心電圖中找到某種規律、某種癥狀,就更加困難了,需要大量的練習。工作時間,學習鞏固的機會不夠多,陸志剛就去母親所在的醫院,跟著那些心內科醫生聽診。
剛到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沒多久,陸志剛就遇到了一次遺憾。那位女病人得的是圍產期的心肌病,生完了孩子,心功能極度衰弱。三四個月後,還是因全身器官衰竭走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一個生命在眼前逝去,「這個時候非常無助,面對這個年輕的母親,我只能安慰,只能說謊。去世對她來說,可能是個解脫。這個病到現在,除了換心臟,也還是沒辦法解決,最近,我們又碰到類似病人了,已經過去了20年了,還是解決不了。」
但是更多的時候,是病人命懸一線,甚至當家屬都覺得沒有指望的時候,陸志剛硬是頂住壓力,將病人從死神手裡搶了回來,這時候,他會格外欣慰。「我從手術室出來,看著家屬們獃滯的表情,跟他們說,病人已經救下來了。家屬當時就哭了,跪地感謝我們。這種場面,實在令人感動。」
捅破窗戶紙
初到心內科輪轉,只在普通病房呆了一個禮拜,陸志剛就被安排進了監護室。他很吃驚,跟組長說,換人吧,我剛來,啥都不懂,搞不定的。但是組長說,病人情況好壞總會判斷吧?不會不要緊,發現情況去叫上級醫生就好了。於是他就在監護室留了下來,經歷了無數的歷練,如今,他已經變成了被叫的那個人。
這麼多年來,陸志剛經歷了PCI手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支架手術在國內的起步階段,從摸索階段到成熟,遇到過無數的病人。他坦言,上世紀九十年代,醫患關係還非常融洽,患者都願意相信醫生,但是這些年來,醫患關係卻在往令人擔憂的方向發展。
2002年,支架手術剛開展不久,六院只有一台機器,當時陸志剛雖然可以操作支架手術了,但是都是在科主任殿後的情況下完成。一個周末下午,來了一個心梗病人,要做支架手術,但是不巧的是,唯一的那台機器壞了。值班的醫生不知就裡,告訴家屬可以做,後來知道壞了又只好通知說不能做。家屬就惹毛了:一會兒說可以,一會兒說不可以,是不是不想做,在忽悠我們?
陸志剛趕到,勸說安撫著家屬,立即聯繫了中山醫院,借用中山醫院的機器進行手術。但是,當時主任不在上海,沒有了老師保駕護航,他心裡忐忑。所幸,最終過程有驚無險,手術順利完成。這次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從此以後,面對複雜的支架手術,他再也不會尋找寄託,忐忑不安,「這就是一個醫生的成長。」他說。
即使非常複雜的重病,現在他也會不急不慌,跟大家一起商量,他說,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六院的心內科病種非常齊全,心衰的病人,有些醫院怕出事,我們會收進來。我們不怕科室指標完不成,實際上,我們的指標都完成得非常好。」
急診室的故事
《急診室故事》是東方衛視推出的一檔急救紀實真人秀節目,其中一集的主人公,就是陸志剛。
又是一個心梗的病人,在病情發作後被迅速送到了第六人民醫院。當時完全符合治療時間窗,醫院馬上安排了手術,值班醫生和家屬談話,讓家屬在相關材料上簽字。但是家屬看著手裡的文件上面密密麻麻的術語,,有些猶豫了,在給自己的朋友打了一通電話,反覆確認了一些內容後,才下定決心簽字。
在手術過程中,意外發生,病人出現了室顫。陸志剛馬上開始準備電擊除顫。但是,搶救過程中的電擊是來不及做鎮痛麻醉的,所以病人會感到疼痛,哇哇直叫,聲音穿透了走廊,傳到手術室外面,家屬聽到,一時心情激動,下意識地拚命砸門,想要闖進手術室。「幸好玻璃還算結實,同時讓同事把導管室的那道門關掉了。當時一心一意想把手術做下來,這時候如果害怕了,病人這條命就沒了。」
手術結束,家屬憤怒地圍攻醫生,同事們對此非常灰心,都不想搭理他們,但是陸志剛作為手術醫生,認真、耐心地跟家屬解釋了病情。交代完了之後,家屬才稍微平靜了一點。一場風波終於過去。陸志剛對這些家屬的行為表示理解。「站在家屬的角度,他們的確需要情緒的宣洩。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缺乏一個前期的教育和溝通。如果之前的教育多一點,病人家屬對此有所了解,可能就會更配合。」
口述實錄
唐曄:六院心內科在上海處於什麼水平?
陸志剛:在上海中等偏上。我們的特色是「全」,每年的手術量一千多台,在上海排六七位,超高難度的手術也可以做,擅長危重病人搶救。我對科室的年青醫生說,危重的病人,大家也不要怕,如果最後轉危為安了,你就有提高了;如果看到重病人就繞著走,你就永遠無法提高。
唐曄:您的用藥特點是什麼?
陸志剛:我非常謹慎,但是對新葯也非常敢嘗試。比如利鈉肽(新活素),治療心衰非常好,尤其是急性心梗以後的心衰。當時他們在做推廣的時候,我有懷疑,也聽到傳言說使用後死亡率很高,並且這個葯很貴,還不能醫保。但是有一次,我嘗試了一下,確實把病人救了回來。於是後來越用越多,現在這個葯,已經成為我們治療心梗以後心衰的首選用藥了。
有個江西的病人,突發心梗,當地醫院已說不治。家屬來問我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案,我就推薦了這個葯。當晚家屬從上海買了一支,乘火車趕回到江西,我在電話里告訴當地醫生怎麼用。第二天查房,病人已經活過來了,神奇的效果讓當地的醫生稱奇。
唐曄:聽說您定期給學生做病例討論,討論的內容是什麼呢?
陸志剛:我要求每一個到我科來輪轉的同學,一定要經歷病例討論,本科生的底子一定要打好。討論的時候,大家一起發表意見,每個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臨床思路都是這樣培養起來的,就實打實學會看病。
唐曄:您現在最關心的是什麼呢?
陸志剛:首先把病人眼下的問題解決了,其次是讓病不要複發,所以不做預防不行。我們每個月有一次患者教育,我有時還去電台、電視台做心血管健康講座——這非常重要,在搶救心梗病人的時候,好處就體現出來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不遺餘力做宣教,病人不到這個地步,不會去想,不會去聽,尤其是中青年,根本不看電視,也沒時間看電視。
唐曄:怎麼來預防心梗呢?
陸志剛:我們的急診心梗每年三百台左右。發生心梗的原因很多,生活條件好了,心梗反而頻發。預防就是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血脂。但是這種教育落不到三四十歲的人身上。看電視、聽廣播不符合現代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交習慣,以後我們要在微信里做一些科普。
唐曄:推薦一下您認為合適的運動?
陸志剛:現在很多人跑步上癮,我覺得沒必要。如果從健身角度來說,每天保持一定的快步平路走就可以了。還有一種非常好的運動方式,就是游泳,我一個禮拜游泳一到兩次,每次半個多小時,十幾個來回。其實,運動也是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
推薦閱讀:
※也談白雲觀教眾燒死住持安世霖案
※喪文化和燃文化的碎碎念
※馮煒煒:用醫術救人,用心術影響人
※穢語髒詞、亂按電梯、公序良俗和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