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來的萬聖節,我們該愛還是恨?

萬聖節相當於咱們的中元節,與我們的節日不同,萬聖節少了一些嚴肅恐怖的氛圍,多了一些搞笑和互動,這可能是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對待外來的文化,我們日益採取包容以及接納的心態,但是我們在接受之餘值得思考,他們的節日有哪些可取之處,又有哪些純粹的糟粕,值得去摒棄的,正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接受的同時去批判,這才是對待舶來文化的正確方式,不然,就只能淪為他們的附屬品,這是我們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以下是萬聖節文化相關知識,算是科普一下吧。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ALL HALLOWS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聖節的服裝起源於惡作劇,大人帶孩子一起出門(一般是大人駕車停在路邊,小孩說:「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許去門口有節日布置的並點了燈的人家,否則不許打擾。另外討糖過程中必須始終站在大門口等待,不許進屋,討回的糖也要交給大人檢查後才許吃。對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給自家製作的食品,也不給未包裝的食品。

萬聖節的服裝,萬人萬相,不只是單調的大鬼小鬼。製作最簡單的鬼服就用一張白床單頂在頭上,摳兩個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術師,就穿上黑衣黑褲,再戴上黑禮帽,並在禮帽與頭頂之間藏一隻絨毛小兔備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褲,再在背後綁一個手電筒在頭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長把孩子打扮成他們喜歡的卡通形象的。

南瓜燈源於古代愛爾蘭。傳說一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JACK死後,其靈魂卻既不能上天堂又不能下地獄,於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照著指引他在天地之間倘佯。

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蔔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蔔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到了美國不久,即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蔔更勝一籌,於是南瓜就成了萬聖節的寵兒


推薦閱讀:

全球吃喝大事件 | 盤點那些萬聖節讓你想死的食物
你的萬聖節南瓜使用手冊待簽收
萬聖節: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吃糖果了
??為什麼殭屍吃大腦?
Halloween Makeup 繃帶妝 & Kira Kira

TAG:万圣节 | 西方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