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拿什麼「對沖」中國?

左右下注、平衡風險,這往往是精明商人的行為。國際政治中,類似邏輯也不少見。

作者:政見觀察員 宿亮

對沖 (Hedge) 是金融概念,常指盈虧之間的反向操作以降低風險,被視為風險管控的一種手段。如今,對沖也被不少國際關係學者掛在嘴邊,成為與制衡、接觸、威懾等一樣的策略,目的是為了在紛繁複雜的國家關係中尋求 「保險」。

國與國打交道也要 「離場/止損」

對沖概念很早就出現在國際關係研究者的 「工具箱」 中。

美國學者汪睿馳 (理查德·韋茨,Richard Weitz)2001 年分析美國應對中國崛起時引入 「對沖」 概念。趙穗生、羅斯瑪麗·福特等學者也用 「對沖」 來解釋中美關係。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吳翠玲(Evelyn Goh)把東盟的策略也稱為 「對沖」,即謹慎地避免在大國之間站隊,也就是在無法制衡、追隨 (bandwagon) 或保持中立時做出的一種選擇。東南亞學者郭清水 (Kuik Cheng-Chwee) 認為,「對沖」 是制衡和追隨之間的一種策略空間,允許國家採取旨在管控風險和收益最大化的策略。

南洋理工大學學者符祥文 (Hoo Tiang Boon) 在新近發表的論文中提出,「對沖」 就是政府嘗試在一種不確定的環境中採取的策略,以便應對某些可以預知的負面結果。換句話說,「對沖」 是國際政治中用來 「離場」 和 「止損」 的資源。

舉個 「栗子」。X 國為防止 Y 國的進攻,謀求與他國結盟,以便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獲得更多戰略選擇。當然,你也可以說 X 國的結盟策略是國際關係中常見的制衡或威懾策略,為什麼一定要叫 「對沖」 呢?事實上,「對沖」 和制衡、威懾一樣,是國家戰略中的一部分。制衡、威懾為的是阻止某種不期望出現的局面,而 「對沖」 為的是在這種局面出現時已做好準備。

符祥文認為,「對沖」 在國際政治中常見,並用印度對中國的策略進一步說明。

「對沖」 中國,印度擔心什麼?

中國和印度經歷過 「Hindi-Chini, Bhai Bhai(中印是兄弟)」 的時代,也經歷過兵戎相見的時代。從拉吉夫·甘地 1988 年訪華以來,中印關係平穩發展,特別是 2000 年以來,雙邊貿易規模擴張幅度接近 2400%。儘管高層定期對話、文教交流增多,但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擔心仍然存在。

擔心來自很多方面。儘管兩國在邊境問題上做出不少努力,但還有印度學者不滿中國的對印態度。另外,中國和巴基斯坦的良好關係也容易讓印度心生嘀咕。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不斷改善與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使不少南亞國家面對印度時可以打出 「中國牌」,威脅印度在南亞的傳統地位。中國在斯里蘭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參與港口建設,與印度洋的模里西斯、馬爾地夫、塞席爾改善關係,這讓印度學者酸酸的說:「中國不止是個北方的鄰居,突然變成南邊的鄰居了。」

尼赫魯曾經評價,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印度的海上貿易,進而危及印度的獨立。印度洋在印度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可見一斑。一些印度學者擔心中國 「包圍」 印度。當然,中國海軍目前的主要力量還在東亞,向馬六甲海峽以西投射力量能力有限。但這已經給了印度足夠的理由 「對沖」 中國。

印度如何 「對沖」 中國

符祥文認為,「對沖」 中國,在印度不算什麼新鮮事,冷戰時代加強與蘇聯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就是針對中國。冷戰後,美國成為印度 「對沖」 中國的新選擇。

2001 年起,美印關係改善,儘管受到打擊跨國恐怖主義的推動,但主要因素仍是應對中國崛起。2005 年,美印啟動軍事合作;2014 年莫迪政府上台後,這一合作升級。據報道,莫迪 2015 年和奧巴馬的會晤前 45 分鐘都在討論中國。印度是與美國舉行聯合軍演次數最多的國家,也是美國武器的最大買家,其競爭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訴求還得到美國支持。

不過,精明如印度人,在 「對沖」 中國的同時,也 「對沖」 美國。印度不謀求成為美國正式盟友,不會做美國對華戰略的馬前卒,不想激怒中國。

印度每年 「共和國日」,主賓都是對印度重要的國家首腦。2015 年,主賓是奧巴馬;2014 年,主賓是安倍晉三。安倍說印日關係是 「世界上最有潛力的關係」。2006 年,兩國建立「戰略和全球夥伴關係」;2008 年,就安全合作發表聯合聲明。2014 年,印度邀請日本參加印美主導的馬爾馬拉海軍演。印日在多個雙邊文件和表態中都曾經暗示過 「中國威脅論」。

印度對中國進入南亞不滿,也針對性地改善與東南亞國家關係。2011 年,印度軍艦獲准在芽庄港停泊。印度還不顧中國反對在南海地區進行石油勘探。與東南亞國家改善關係,印度看中的是一旦與中國關係惡化,可以在東南亞獲得支持,「對沖」 風險。當然,部分東南亞國家同樣出於 「對沖」 中國的動機,也希望印度繼續介入地區事務。

總體而言,印度 「對沖」 中國,並沒有達到極端或公開叫板的程度。印度擔心中國對其行為作出相對敏感的反應,往往在出手 「對沖」 時較為克制。更重要的是,「對沖」 是服務於國家戰略的一種策略,往往和其他策略搭配使用。除 「對沖」 外,印度對華還採取多種策略,如在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中保持溝通,發展遠程導彈保持軍事威懾等。

主要參考文獻

Boon, H. T. (2016). The hedging prong in india』s evolving china strateg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1-13.

推薦閱讀:

中印關係越來越緊張,會不會打起來呢?
中印洞朗對峙正在滑向戰爭嗎?|伐柯熱點
世界從亂紀元進入恆紀元(十):教訓一下南亞小霸又何妨
如何看待印度國防部長對中國聲稱自己不再是1962年的印度?

TAG:中印关系 | 印度 | 国际关系 |